鄭燕 / 文 大多數人盡管内心渴望着和父母的和平相處,卻又因各種分歧忍不住與之争執。如果你也被不幸而言中,不妨嘗試一下化争執爲共創的思路。
父親起床早,通常是淩晨 4 點左右,之後通過手機看到親戚朋友推送的負面信息,早飯時就忍不住要分享。爲此,我們常常一大早就發生争執。昨天也不例外;但争了幾句之後,我突然意識到這種做法極爲不明智。我特意接父母來到日本,不是爲了和他們天天争論,而是希望能夠共同留下更多美好的回憶。
于是,我提議停止争論,先吃飯。我邊吃邊暗自思忖,爸媽現在成天刷手機受負面影響,主要是因爲他們沒有太多的事情可做;怎麽才能讓他們不要閑着,更健康地動手動腦呢?
爲了達到這個目的,就需要找到一些父母願意參與并且能出成效的事情;這樣才能讓父母開心地去做,留下美好的體驗。
我知道父母非常希望能做一些對兒孫有益的事情;隻要是我提的需求,他們一定會盡力地去滿足。思量至此,我頓時計上心頭。于是,我向父母提議:" 還有大概 3 個星期你們就要回國了;我不想一大早就争吵,我們來做個遊戲吧。"
接着,我給他們每人發了一張紙,讓父親寫下希望我向母親學習的東西,讓母親則寫下希望我向父親學習的東西。結果如我所料,父母相互誇贊,場面很是溫馨;我則從自身的需求出發,把父母對我的期望落實到了能讓他們感受到自身價值的三人共創上。具體内容如下:
一、共籌腸樂家宴
母親愛采野菜,于是我委托她按照二十四節氣,查一下每個節氣應季的野菜;父親喜歡烹饪,于是我建議他用有機食材和天然食材制作包子,以供腸樂家宴(關于腸樂家宴,敬請參照我之前發表的文章《藥食同源,腸樂,才能長樂》)。
母親說現在是寒露,适合吃荠菜、蒲公英和魚腥草,自家山居的院子裏就有。
跟母親學習采野菜,跟父親學習使用摻加了野菜的餡料制作包子,屆時的腸樂家宴令人期待。
二、共襄寫作
父親曾是工程師,擅長手工繪圖;在我的請求下,他答應以後每天用 10 分鍾教我繪圖。昨晚完成了第 1 份作業——畫碗,并用在了 SMILE 繪畫日記上;我相信這份技能将會爲我的寫作增添一份精彩。
母親的理念之一是 " 哪裏舒服就去哪裏 ",這一理念讓我在寫作方面頗受啓發。哪些内容讓自己覺得舒服,就往哪個方向去寫;隻有開心,才能 " 順産 "。
三、共議做人原則的傳承
父親的正直、母親的判斷力都深刻地影響了我。無論在過去還是未來,當我面臨人生的重要選擇時,這些品性都起到了也将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共創的要點有三:
一、發現父母的閃光點;
二、結合自身的需求;
三、從日常的衣食住行學中發掘簡單易行的實踐内容。
前幾天讀到一篇有關廠二代如何與上一代之間磨合的文章;其中一位 90 後表示,和父親發生沖突時,要跳樓的心都有。
特别理解那種心情。我 11 歲時就離開父母開始住校,之後越走越遠;先是走出了家鄉四川,接着又走出了國門。或許是由于長期的分離,我似乎不太懂得如何與父母相處。每逢父母因病住院,就愧疚于不能時常陪伴;但在一起了,又忍不住和他們争吵。同屬一個時代的夫妻之間尚且會發生沖突,更遑論是和有代溝并且平時分居的父母。
我想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解決辦法,唯有的是用心的摸索和完善。化争執爲共創或許不失爲和父母和平相處的方法之一。
重陽節登高望遠,祈福天下父母福壽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