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新用戶思維 ,作者江刀魚
2023 年伊始,國内零售行業的标杆,盒馬傳來了好消息。
根據盒馬 CEO 侯毅日前發布的全員内部信,盒馬在 2022 年不僅保持着業績的高速增長,主力業态盒馬鮮生更是實現了盈利,并表示 " 盒馬作為一個新零售業态完成了第一階段的目标 "。
01
在日前零售行業普遍陷入收縮和業績下滑的情況下,盒馬卻走出了一條靓麗的盈利道路,屬實不易。過去的七年,對于盒馬來說,在穩健中逐步前進,不斷探索,為整個零售行業的模式創新做出了或曲折或喧嚣的嘗試。
業界有句話這樣說的," 盒馬摸着石頭過河,中國零售摸着盒馬過河 "。的确,在這次宣布盈利之前,盒馬在互聯網上的最多消息還是關店居多。
盒馬的發展過程,國内太多的媒體和評論家都會進行分析和解讀,說盒馬線上線下的渠道創新、盒馬沉浸式的消費場景體驗、盒馬搭建的商業生态的閉環等等,或許每一條的分析都是盒馬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
但回歸本質,其創始人侯毅公開表示," 中國零售業不缺消費需求,不缺渠道創新,主要差距就是商品力。"才應該被視為盒馬成功的核心關鍵。
并且在内部公開信裡,侯毅亦表示," 商品力是盒馬唯一的核心競争力 ",2023 年将持續打造好商品,并加大 App 的經營職能,實現更加全面的互聯網化。
02
何為商品力?
商品力的概念不僅僅聚焦于産品本身的基礎性功能屬性,盒馬提出的商品力的概念更多地關注的是綜合競争力,簡單概括就是一個商品能夠高效轉化目标買家,并保障買家體驗的能力。
盒馬門店所具有的高商品力,是傳統的門店所不具備的絕對優勢,既可持續獲得平台流量,且流量轉化率非常之高。商品力的背後是企業獲取流量的能力,其本質還在于企業能否通過商品建立其與顧客之間的關系。
鮑德裡亞在《消費社會》一書裡提到:
" 櫥窗、廣告、生産的商号和商标在這裡起着主要作用,并強加着一種一緻的集體觀念,好似一條鍊子、一個無法分離的整體,它們不再是一串簡單的商品,而是一串意義,因為它們相互暗示着更複雜的高檔商品,并使消費者産生一系列更為複雜的動機。"
所以商品,不能僅看其本身屬性,更應該将其放在不同的關系之中,其将超出自身屬性。恰如鮑德裡亞所言,形成意義,而所謂意義,是關系中的意義。
盒馬所提的商品力,核心就在于通過商品建立起一種與顧客之間強關系的力量,本質就是建立起與消費者之間的一種信任。
無論是傳統的零售企業還是以盒馬為代表的新零售,企業能參與市場競争的入門肯定就是産品,唯有競争力的産品,某種程度上可以說企業才有了在波詭雲谲的市場中拿到了初始的入門券,如果此項都沒有,何談競争力。
一切商業模式的創新其依賴的根基就是産品或者服務,沒有了這個,所有的商業模式無非就是鏡中花水中月,亦或是一場自我麻木的騙局。
03
對于零售企業來說,盒馬在商品力上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但是由于企業的創始人的認知邊界、企業所處的市場地位及生命周期等的影響,很多的企業做不到像盒馬那樣的創新或者探索,那麼至少可以從盒馬的探索中得到什麼樣的啟示呢?
首先,商品力是企業參與競争的基礎。
零售企業在國内國外都在這方面有很多先例可以遵循,沃爾瑪的低價策略其實也是商品力的一種、全球零售商業的傳奇 Costco(國内稱開市客)的物美價廉和優質精選也是一種商品力,胖東來的商品細節呈現何嘗不是呢?
對于零售企業的經營來說,企業要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繁華。可悲的是,我們往往對繁華趨之若鹜,對寂寞卻無半點傾慕。
其次,商品力的背後是企業系統組織的力量。
以商品為競争的源泉,其帶動的是整個組織系統的一種同步協同,包括供應鍊等。盒馬最厲害之處,2018 年提出了 " 三年内做到 50% 以上自有品牌 " 的口号。
作為零售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是十分重要的,盒馬鮮生也一直在關注消費者需求,不斷完善供應鍊體系,以達到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目的。圍繞商品力,盒馬在内部組織上建立三大中台:包括商品研發采購中台、物流供應鍊中台、技術中台。
建立的三大中台,标志着盒馬已經形成了具有差異化商品優勢的商品研發采銷能力,完成了從産地、到地區中心、到店的高效物流體系能力建設,線下、線上全體系以及支持整體供應鍊保障的數字化中台能力的建設。
第三,最重要的,商品力驅動的是企業和顧客之間的一種關系,類似于亞馬遜的 " 飛輪 "。
根據官方資料統計,盒馬自有品牌商品數目達到 1200 多種,其中,銷售規模過億的 " 盒品牌 " 就有十個。這些優質的商品帶來的力量就是,盒馬鮮生的付費會員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願意為會員付費。
據統計,盒馬目前共有近 300 萬付費用戶,會員費為 218 元,而且用戶逐漸年輕化,也願意複購商品,在 " 商品力 " 的支撐下,回頭客也正在成為盒馬鮮生的一大優勢。以産品連接作為突破口,盒馬正在建立起一種和顧客之間良性的互動關系。
04
回顧零售這些年的發展,不管是從單體零售到連鎖零售,從實體零售到線上零售,然後從線上零售又到了兩線融合,從現金支付到移動支付,還有從到店到家,所有的變化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企業和産品會離消費者越來越近。
誠如侯毅所說:零售的本質是讓消費者獲得更多選擇、更便宜、更快更便捷的産品。這中間一定是串起産品和消費者。
也就是,零售的兩端,一端是産品一端是人,但很多企業總是搞錯兩者的因果關系,因為産品去找人,總是忽略是人有了需求才有産品的存在。
隻有那些成功的企業,才更清楚,做生意就是為人服務的,零售的本源就是實現消費者的便利,而商品力正是其中的關鍵之要素。(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