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價超市看見上百位老人在排隊買打折的 " 剩菜 ",才知道蔬菜和肉類價格在上漲。2022 年食品價格上漲 7.0%。食品是退休人員的生活剛需,養老金的全國平均水平在 3000 元左右,根本吃不起牛肉的!
養老金還存在着結構化的矛盾,邊遠省份、重工業基地、傳統國企密集地區,退休工人的養老金很多都在一兩千元左右。可是,當地的食品價格并不比大城市便宜,甚至比大城市還貴。
未來的各種形勢和就業壓力,導緻 2023 年養老金上漲幅度縮小,可能位于 3.5%-5% 之間。2022 年貨币超發嚴重,導緻貶值率高達 11%。即使養老金上漲 5%,相對物價漲幅和貶值率來說,已經 " 縮水 " 了。
所以,一些退休工人提出:2023 年養老金繼續上漲,能不能按照工齡上漲,給 40 年工齡以上的退休工人統一漲到 4000 元,給 35 年工齡的漲到 3500 元,給 30 年工齡的統一漲到 3000 元。行不行?
首先,一些不愁吃、不愁穿的社保專家表示了反對意見:
第一條:養老金上漲機制裡,就沒有工齡這個概念。養老金上漲是按照 " 定額、挂鈎、傾斜 " 三結合的機制,其中在挂鈎部分中是與繳費年限、繳費多少挂鈎的,體現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機制。繳費年限是從 1992 年開始計算的,1992 年之前的工齡 " 視同繳費年限 "。所以,按照工齡漲,不符合要求。
第二條:社保基金拿不出這麼多錢。退休人員超過 1.3 億,假設有 1 億人平均工齡為 35 年,如果統一漲到 3500 元,等于比 3000 元的全國平均水平多漲了 500 元,一年就要增加支出 6000 億元。養老金 2021 年的結餘才 3000 多億元,就算吃幹榨淨也不夠哇。
第三條:打擊高薪者多繳社保的積極性。養老基金大池子裡的水,主要靠在職人員繳納社保不斷加注的。如果按照工齡上漲,就違反了 " 長繳多得、多繳多得 " 的原則。高薪者多繳社保,人家退休之後就應該多發養老金,正如銀行儲蓄一樣,多存錢多取錢,總不能少存錢多發錢吧。這是吃大鍋飯,以後高薪者誰還多繳社保?沒有活水注入,養老基金池幹涸了,所有退休人員喝西北風去嗎?
其實,大家更應該聽聽退休工人的真實呼聲。
第一,養老金水平低不是退休工人無能造成的,不應該讓他們承擔這個責任。養老金水平低的退休工人很多都是下崗安置、提前退養、買斷工齡的。誰不願意在好企業裡工作一輩子呀?國企經營不善、導緻下崗是工人的錯嗎?
第二,社保繳費低的根本原因是工資低,原來工資低本身就是奉獻。養老保險是按照工資的比例提取的。繳費高,說明工資高,在職幾十年已經享受了高工資的紅利。那些傳統老國企的退休工人處于高強度、低工資的火熱奮鬥年代,低工資就是做貢獻。退休後,為什麼不能向他們給予傾斜照顧呢?
第三,工齡就代表曆史貢獻,晚退休的養老金高對老工人不公平。現在養老金高的人,恰恰是大城市、大企業、好單位的高薪者且退休晚的人。早退休的人都是三四十年以上工齡的傳統老國企的工人,在職時沒有積蓄,退休後養老金太低。現在退休晚的人,沒有經曆過當年艱苦的奮鬥,享受了時代的紅利,難道不應該同情老一輩工人嗎?
PS:退休老工人應該得到時代的善待。轉發這篇文章,争取讓幫扶措施更加有溫度有力度,買得起肉、吃得起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