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一則有關汽車行業的重磅消息引發了廣泛關注:大衆汽車與小鵬汽車達成長期合作技術框架協議,并預計在 2026 年共同推出針對中國中型車市場的大衆品牌電動汽車。在過去 24 個小時的時間内,輿論展開了密集的讨論,紛紛将目光聚焦在兩家合作企業的身上。
綜合目前輿論的各方觀點,大多數媒體對此次的合作表現出了積極的态度。有媒體評論認爲,大衆和小鵬的合作,凸顯了小鵬的企業價值。多家媒體将其視爲中國汽車産業的一次裏程碑事件,宣告了中國電動汽車産業邁上了全新台階。
基于此種論調,不少人判斷,以大衆爲首的跨國汽車企業對小鵬一類的中國汽車企業的全新合作模式,證明了中國 " 小鵬們 " 的價值,也證明了 " 大衆們 " 在電動汽車時代是落後的。
事實果真如此嗎?
從中國市場來看,大衆汽車在電氣化上似乎 " 慢了一拍 ",但這并不代表其在全球競争格局中的地位有所下滑。在世界企業産業格局中,大衆仍然是排名第二的大型跨國汽車集團。相比小鵬們,仍然有着數十倍的銷量優勢。甚至是不被中國消費者認可的 ID 産品,也能成爲全歐洲最暢銷的電動汽車産品之一。
當然,不可否認,僅從産品而言大衆确實落後于中國電動汽車的速度。但企業的發展過程總是螺旋式的,既有興旺的順境,也有挫折的逆境。在低谷時,關鍵的不是你跌倒的深度,而是你爬起來的速度。有沒有爬起來的底氣和決心是很重要的。
正如前文所言,從态度上大衆汽車正在積極擁抱電動化轉型的挑戰。做的不好隻是因爲他沒有搞清楚中國人爲什麽能夠這麽快,一旦他搞清楚了,以大衆的全球市場經驗和強大的制造能力,他是能夠在電動車市場中以驚人速度迎頭趕上的。從這個角度來看,僅從這次合作推斷出大衆汽車的衰落爲時尚早。在新形勢下,這種合作更像是大衆汽車搶占電動車市場的戰略部署,隻不過這一次大衆的角色是選擇當一個學生,背後是大衆汽車想要理解和學習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的運作模式和創新能力。他們期待通過直接參與小鵬的運營,深入了解中國市場的特點,研究和學習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的創新策略。
而一旦他們成功地掌握了這些,那麽他們将會以更加猛烈的力度展開反攻,借助其深厚的資源和技術積累,進一步推動其在全球電動車市場的布局。這對于小鵬汽車以及整個中國新能源車企來說,無疑是一種警示,即将面臨更爲激烈的競争,這就是大衆汽車在發展低點的一種自我學習能力。
對于小鵬汽車以及其他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來說,大衆汽車的投資是對其努力的一種肯定,但絕不應過于自滿。事實上,就像前文所言,無論是在銷量規模,供應鏈的整合程度,還是在全球市場的發展上,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與大衆等全球汽車巨頭仍存在差距。
因此,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在歡慶大衆等全球汽車巨頭的投資時,必須警醒。他們投資我們,更多的是爲了學習,以便更好地把握市場的發展脈絡,更快地适應新的市場形勢。隻有意識到這一點,我們才能抓住機會,迎接挑戰。
毫無疑問,全球電動車市場的競争格局正在發生改變,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應對此保持清醒的認識。面對大衆汽車的投資和學習,我們應看清自身的優勢,那就是我們的創新能力和效率。
這種優勢源于我們對市場的深入理解,對用戶需求的敏感把握,對技術創新的不懈追求,以及對生産效率的嚴格控制。這些優勢是中國企業的核心競争力,也是法寶。如果我們隻看到眼前的投資收益,爲了活下去而忽視了自身的創新和效率,那麽就可能會在競争中失去優勢。
畢竟,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情況屢見不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