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是全球近一半人口的主食。然而,這種看似平常的糧食,卻在近期成爲了全球關注的焦點。
據央視新聞,作爲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國,印度大米出口量占全球總量的 40% 以上。然而,在今年夏季遭受厄爾尼諾現象帶來的幹旱影響後,印度政府爲了保障國内市場供應和控制通脹,在宣布對蒸谷米出口征收 20% 的關稅僅兩天後,8 月 27 日又再度出台限制大米出口的措施,将印度香米的出口最低價設定爲每噸 1200 美元。
這些措施不僅引發了印度國内外的恐慌性購買和囤貨,也對全球的糧食供應和貿易秩序造成了沖擊。在全球多地遭受極端氣候影響,糧食價格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印度大米出口禁令引發了全球糧荒危機,國際社會面臨着糧食安全的嚴峻考驗。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VCG41157313406 (圖文無關)
印度大米出口禁令的背景與動機
據環球時報,印度是全球最大的大米生産國和出口國,其大米出口量占全球總量的 40% 以上。然而,在今年夏季季風降雨低于平均水平導緻大米總産量減少的情況下,印度政府爲了确保國内市場有足夠的大米供應,并緩解國内市場價格的上漲,于 7 月 20 日宣布禁止出口除巴斯馬蒂香米以外的一切白米。這項禁令 " 立即生效 ",預計将覆蓋印度大米出口的 75%-80% 。
印度政府的這一舉措雖然會降低國内大米價格,卻可能導緻全球大米價格進一步走高。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2023 年全球糧食産量将下降 1.2%,達到 28.6 億噸。這主要是由于厄爾尼諾現象引發的極端氣候影響了多個主要糧食生産國家和地區的農業生産。例如,在美國、巴西、阿根廷等國家,玉米、小麥、大豆等主要糧食作物的收成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失。而在印度實施出口限制後,主要大米出口國米價因強勁的需求而上漲,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大米價格指數躍升至近 12 年來的最高水平。
此外,明年是印度總理莫迪連任之年,他需要面對來自反對黨和民衆的壓力和挑戰。在疫情、能源、物流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印度經濟增長放緩,通貨膨脹加劇,社會不滿情緒高漲。爲了穩定民心和選情,莫迪政府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來降低食品價格,保障民生。限制大米出口是其中之一。印度政府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一措施是爲了 " 保護國内消費者的利益 "。
負面效應已顯現
在印度國内,這些措施确實降低了大米價格,緩解了通貨膨脹的壓力,受到了一些消費者和農民的歡迎。然而,這些措施也引發了一些問題和負面效應。
首先,這些措施損害了印度大米出口商的利益和競争力。據财聯社,印度大米出口商協會的主席 B.V. Krishna Rao 表示,這些措施導緻了一些既有的合同需要重新磋商或者暫停執行,給出口商帶來了不确定性和風險。其次,這些措施可能導緻國内市場出現供過于求的局面,造成大米庫存積壓和浪費。印度農業部長 Narendra Singh Tomar 表示,目前印度政府已經儲備了約 5000 萬噸的糧食,其中包括約 3000 萬噸的大米。然而,由于儲存條件和管理問題,印度每年有約 1 億噸的糧食被浪費或者損壞。
在國外,這些措施加劇了全球糧食短缺和價格上漲的問題。在印度實施出口限制後,一些其他大米出口國可能會抓住機會,增加自己的出口量和市場份額。例如,在今年 7 月中旬,泰國宣布将向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提供 10 萬噸低價大米。而越南、緬甸、柬埔寨等國家也在積極尋求擴大自己的大米出口市場。這些國家的行動可能會削弱印度在國際市場上的議價權和影響力,也可能會影響印度與其貿易夥伴國家的關系。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VCG31446204130
全球糧食安全面臨嚴峻挑戰
更重要的是,這些措施加劇了全球糧食不安全和饑餓問題,尤其是對一些貧窮和脆弱國家造成了嚴重打擊。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報告,2022 年有約 8.11 億人遭受饑餓,比 2019 年增加了 1.81 億人。
而在 2023 年,由于疫情、沖突、氣候變化等因素的影響,有超過 1.5 億人面臨急需人道主義援助和保護的情況。而印度大米出口禁令正是在這樣一個敏感時刻出台,對一些依賴其大米進口的國家造成了沉重打擊。例如,在孟加拉國、印度尼西亞、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等地區,大米是人們主要或者重要的主食之一。而在今年 7 月中旬,中巴經濟走廊項目遭到恐怖襲擊後,印度就宣布禁止除蒸谷米和印度香米外的大米出口。這一舉措被認爲是對巴基斯坦施加經濟制裁和政治打壓的手段。
據新京報,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Joseph Glauber 表示,印度大米價格在過去 10 個月裏已經飙升了 30%,數據分析公司 Gro Intelligence 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印度占全球大米出貨量的 40% 以上,出口禁令可能 " 有加劇高度依賴大米進口國家糧食不安全的風險 "。
另一方面,這些措施威脅了全球糧食供應鏈和物流效率,增加了貿易成本和風險。由于印度限制部分稻米的出口,使得相應的輪船運輸、港口碼頭以及加工等設施不能得到有效運轉,也使得過去從印度進口糧食的國家的供應鏈和物流效率大幅度下降。同時,由于印度政府對蒸谷米征收 20% 的出口關稅,并對印度香米設定 1200 美元 / 噸的出口最低價,使得一些既有的合同需要重新磋商或者暫停執行。這些變化給國際貿易帶來了不确定性和風險。
短期利益背後的長期風險
從利益的角度來看,印度政府的限制大米出口的措施,雖然可能會給國内市場帶來一些短期的利益,但也會給國内外市場帶來一些長期的風險和挑戰。
首先,印度政府可能會面臨國内外的輿論和壓力。在印度國内,一些大米生産者和出口商可能會對政府的幹預感到不滿,認爲這損害了他們的利益和競争力。在國外,一些受影響的國家和地區可能會對印度政府的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感到憤怒,認爲這違反了國際貿易規則和精神。同時,一些國際組織和非政府組織可能會對印度政府的不負責任和不人道感到譴責,認爲這加劇了全球糧食不安全和饑餓問題。
其次,印度政府可能會面臨國際市場的調整和競争。在印度實施出口限制後,一些其他大米出口國可能會抓住機會,增加自己的出口量和市場份額。例如,在今年 7 月中旬,泰國宣布将向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提供 10 萬噸低價大米。而越南、緬甸、柬埔寨等國家也在積極尋求擴大自己的大米出口市場。這些國家的行動可能會削弱印度在國際市場上的議價權和影響力,也可能會影響印度與其貿易夥伴國家的關系。
最後,印度政府可能會面臨國内外環境的變化和不确定性。印度政府需要應對疫情、能源、物流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保障國内經濟增長和社會穩定,應對明年大選前的政治壓力和挑戰。同時,印度政府也需要應對國際社會對其限制大米出口措施的反應和後果。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新聞、新京報、環球時報、北京商報、财聯社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