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曹恩惠
編 輯丨駱一帆
圖 源丨視覺中國
在 " 雙碳 " 目标的驅動下,我國光伏産業經曆多年高速發展之後," 駛入 " 深水區。
2023 年,在需求高企、産能擴張以及技術叠代的背景下,我國光伏産業繼續保持高增長态勢——今年前三季度,國内光伏新增裝機 128.94GW,同比增長 145%;光伏發電累計裝機 5.21 億千瓦,成爲我國第二大裝機電源。
然而,産業鏈上下遊價格非理性下跌,産能結構性過剩警報時常拉響,下一代光伏電池技術之争風雲漸起,這些成爲當前業内在讨論光伏産業健康發展時繞不開的話題。
11 月 3 日,宜賓市召開光伏産業高質量發展大會,來自政府、企業、協會、高校等 400 多位嘉賓,共話當前光伏産業新形勢、新發展。
辯證看待産能過剩
當近期國内光伏 P 型組件最低報價跌破 1 元 /W 時,業内對于提防惡意 " 價格戰 " 的呼聲愈發強烈。
今年國内光伏新增裝機量破曆史紀錄即将成爲既定事實,但需求旺盛之時,供需兩端再度失衡的情況迅速引發業内擔憂。對此,業内人士的分析一針見血。
隆基綠能中國地區部總裁劉玉玺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 此前光伏組件價格下跌,更多因素是行業正常産能過剩、供需失衡,但現在已經不僅局限于供需過剩這一種因素了。"
産能等同于光伏産業的基建。全球光伏裝機高增長的背後,需要匹配相應的行業産能供給。不過,當大量的資本湧入光伏産業,各大企業産能擴張高燒不退,産能階段性過剩的現象便随之而來。一位光伏企業人士在接受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旦供需不平衡的情況出現,這對于産業鏈各環節的參與者而言都将是巨大的挑戰。" 尤其是當價格體系失衡後,非理性競争的情緒将會擾亂産業發展。"
客觀而言,産能是企業競争市占率的必要武器。快速擴産的确可以幫助企業在短時間内建立成本優勢。因而,在自由競争的條件下,市場出現周期性波動,制造業産能階段性過剩便難以避免。這一情況對于已經發展近二十年的中國光伏産業而言,并非新事。
" 我并不認同國内光伏産業又遭遇‘寒冬’的說法。"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劉譯陽在接受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全球光伏需求的天花闆遠沒有看到," 光伏市場出現波動性很正常,這種波動也有利于行業落後産能的加速出清。"
辯證看待當前光伏産業的産能過剩,意味着需要分清光伏産業哪些環節、哪些産品、哪些技術過剩。
可以肯定的是,光伏産業的升級需新技術、新産能的替換。
" 優勝劣汰是促進産業發展的有效方式,落後低效的産能将加速淘汰,先進的技術産品将會獲得更強的市場号召力。" 一位光伏電池企業人士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這同樣給大力發展光伏産業的地方政府以啓示——先進的産能永不過剩。
" 宜賓光伏産業項目主要都是在叠代期和窗口期出現的新産品,它們有足夠的競争力和生産力。" 宜賓高新區管委會主任華濤在接受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
千億集群的溢出效應
10 月中旬,位于宜賓高新區的四川東磁新能源科技公司(下稱 " 四川東磁 ")迎來全面試生産的關鍵階段。車間裏,一排排生産設備高速運轉,一個個智能運輸機器人來回穿梭,一片片光伏電池片相繼下線。據悉,四川東磁新能源科技公司是 A 股上市公司橫店東磁(002056.SZ)的全資子公司。
2022 年 11 月,橫店東磁與宜賓市叙州區人民政府、宜賓高新技術産業園區管理委員會簽訂了《年産 20GW 新型高效電池項目投資協議書》,就公司在四川省宜賓市叙州區設立子公司并分步投資建設年産 20GW 新型高效電池項目達成合作意向。同年 12 月,項目公司注冊成立。根據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上述年産 20GW 高效電池項目,是橫店東磁新增的 TOPCon 和下一代高效電池産能項目,緊貼業内先進技術的趨勢。
金剛剛是四川東磁的總經理,一位有着十多年從業經曆的光伏老兵。
" 宜賓正在打造國家級光伏産業高新區,聚集了一個完整的産業鏈生态圈,這一點是吸引我們來宜賓投資落地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金剛剛看來,以水電爲代表的綠色能源優勢固然是宜賓吸引光伏産業鏈制造端項目投資的原因,但該市對産業的合理規劃亦是重要的吸引力。" 一個普通的工業園區和一個國家級的産業聚集區,其帶來的生産降本、運輸降本的優勢就不一樣了。"
金剛剛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作爲目前橫店東磁最大的 N 型高效電池生産基地,四川東磁項目在一期投産 TOPCon 電池的基礎上,還保留了未來先進電池技術的選擇方向," 無論是 TOPCon、HJT 還是 BC,我們都保持技術儲備。我們會根據研發的一個進展,最終來确定最具性價比的一個供應方案。"
實際上,從目前的産業布局上看,宜賓千億先進産能集群之勢已經成型:目前,該市已經簽約了矽料項目 10 萬噸、矽棒項目 90GW、切片項目 80GW、太陽能電池項目 120GW、組件項目 5GW,光伏玻璃、光伏銀漿、特種切割線、石英坩埚、碳碳熱場等重要輔材相繼落地投産。
具體而言,包括橫店東磁在内,已經落戶宜賓的和光同程、英發德耀等光伏電池企業均在該市投産新一代高效 N 型技術産品;在矽片環節,四川高景、高測股份的矽片項目也瞄準大尺寸的行業發展方向。
" 現在我們談論的産能過剩,準确地說應該是階段性和結構性的過剩,優勢産能、先進産能它其實一直是不過剩的。" 高測股份總經理張秀濤在接受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 " 這種優勢是先進産能的後發優勢,以宜賓爲例,當地招引的都是新技術、新項目,沒有曆史包袱。"
張秀濤還強調,這種全産業鏈布局正在産生溢出效應,并形成良性循環之勢。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在今年 4 月高測股份宣布在宜賓高新區投建 50GW 光伏大矽片切片項目後,安徽英發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英發睿能)緊随其後,于 5 月宣布在宜賓高新區投建 16GW 高效晶矽太陽能電池及 20GW 直拉單晶矽棒項目,項目總投資 105 億元。
而兩家投資宜賓的光伏企業很快産生新的化學反應——今年 6 月份,雙方宣布達成戰略合作約定英發睿能在宜賓投建 20GW 拉晶産能所生産的單晶矽棒,全部委托宜賓高測進行代工切片。
可以肯定的是,以市場經濟爲主導的光伏産業,必然會面臨過剩、洗牌階段。但過剩并不可怕。
" 以光伏爲代表的新能源是一個充滿技術創新的領域。" 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秘書長曾少軍在接受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光伏産業的可持續發展一定要建立在技術進步的基礎上。
SFC
本期編輯 劉雪瑩 實習生 趙鳳鈴
21 君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