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圖不是下一個問界。
問界的暢銷、智界的爆火,讓車企們認識到了華爲強大的品牌号召力。1 月 22 日,東風藍圖官宣,與華爲達成合作,将通過合作車型探索更多領域,加速智能化技術大規模商用落地。
該消息官宣後,去年 12 月至今一直下跌的東風汽車股票,立刻一字漲停,可見華爲的影響力。
岚圖牽手華爲,開啓加碼智能化賽道
作爲國内老牌車企之一,東風集團汽車銷量并不差,2023 年累計銷量高達 2088185 輛。然而,東風集團較爲依賴合資車,自主品牌東風汽車 2023 年累計銷量僅 151263 輛。再加上近幾年合資車份額持續下滑,導緻東風集團 2018 年至今,銷量連年下滑。
新能源汽車時代到來,國内許多原本以合資爲主的車企,紛紛推出自主品牌,角逐新時代。如上汽智己、廣汽埃安等,已經取得了不錯的銷量和知名度,東風集團拿出的子品牌,就是岚圖。
遺憾的是,岚圖市場表現不算太好,2023 年累計銷量僅 50552 輛。唯一值得慶賀的應該是 12 月銷量達到了 10017 輛,實現月銷過萬。從事汽車行業多年的東風集團,推出的岚圖汽車産品力肯定不差,追光、夢想家我已經眼饞很久了。
岚圖汽車銷量不佳,主要原因不在産品,而在于知名度。過去東風集團以合資車爲主,品牌價值依靠合資對象,如日産、雪鐵龍、标緻等,名氣不屬于自己。岚圖汽車成立于 2018 年,相較于其他造車新勢力,已經有些晚了,品牌價值難以完整體現。
問界是華爲與賽力斯合作的産物,賽力斯的名氣和實力還不如東風,12 月問界銷量就能實現突破 20000 輛,并且銷量不斷攀升。奇瑞雖然本身名氣和銷量都不差,但 24.98 萬元起步的智界 S7 開啓預售不到 24 小時,訂單量就突破 5000,足以說明華爲的加持。其他北汽、江淮等車企,也與華爲達成了合作,将借助華爲的名氣與技術實力,開發數十萬元乃至百萬級豪車。
若能取得華爲技術與名氣加持,岚圖的銷量很可能迎來一波猛漲,東風汽車股票瞬間暴漲 10.09%,直接漲停,投資者已經拿出了真金白銀說話。
更何況,華爲在智能座艙、自動駕駛、激光雷達等軟硬件領域頗有建樹,也能一定程度提升岚圖汽車的産品競争力。對于華爲而言,不造車而是緻力于幫助車企造豪車,自然是朋友越多越好。之前餘承東曾表示,華爲的目标是 2025 年實現汽車業務盈利,也需要更多合作夥伴。
唯一遺憾的是,東風岚圖與華爲的合作模式是 Hi,而非智選車模式!
選擇 Hi 模式,岚圖何種考慮?
華爲汽車業務共有三種模式,第一種爲零部件模式,華爲隻爲車企提供基礎服務,不參與汽車的設計與研發;第二種爲 Hi 模式,華爲會參與汽車的設計與功能研發,甚至爲産品提供智能座艙,甚至幫忙營銷;第三種爲智選車模式,華爲不但參與汽車的設計與生産,還要利用品牌與銷售網絡優勢,幫助車企售賣汽車。
智選車模式華爲與車企合作最深,目前已有賽力斯、奇瑞、江淮、北汽四家加入該模式。不過智選車模式華爲深度參與,自然需要分走更多蛋糕,并非每家車企都願意。Hi 模式顯然适合想要借勢華爲,且對于華爲技術擁有一定需求的車企。
華爲 Hi 模式合作夥伴有阿維塔(長安)、極狐(北汽)等,東風岚圖雖未公開表态是何種方式,但若是智選車模式,那麽肯定又要有一「界」誕生,若是零部件模式,則沒必要大陣仗宣傳。
嚴格來說,智選車模式适合自身技術實力和名氣都較弱的車企,此類車企産品競争力不足且财力有限,面對新能源汽車時代的到來,又被燃油車業務困住,顯得有些有心無力。Hi 模式則适合自身技術實力不弱,産品銷量也不差,且經濟能力較強的車企,與華爲的合作,關鍵在于借助華爲的名氣。
奇瑞雖然與華爲達成合作,智界 S7 卻交付緩慢,核心原因就在于奇瑞汽車自己的訂單需要産能,而且還要照顧星途星紀元。
東風集團每年汽車銷量依然在 200 萬輛以上,并不急于全面向新能源轉型,因此也沒必要選擇智選車模式,全力将親兒子岚圖汽車打造成強者,才是東風最想實現的目标。
預計 2025 年或 2026 年,國内新能源汽車份額将達到 50%,但隻要國内不禁止燃油車發售,一二十年内燃油車恐怕都不會被徹底淘汰。東風不是造車新勢力,擁有充足的資本與時間,還能繼續探索市場。
新能源汽車技術仍有較大進步空間,因而更新換代頻率更高,零跑 CEO 更是表示電動汽車平均兩年換代一次。頻繁換代的後果就是屢屢背刺老用戶,消費者換車成本提高。老牌車企有能力繼續等待,直到電動汽車更加成熟,換代間隔時間延長。
在此期間,東風的目标便是好好經營岚圖汽車。
華爲加入,岚圖起飛
與華爲達成合作後,可以預見的是,岚圖汽車的智能駕駛功能必然得到大幅提升。問界、智界已經展現了華爲自動駕駛技術的卓越,其次,岚圖現有汽車本身産品質量就不錯,得到華爲加持後,價格若沒有太大變化,很可能吸引一批華爲粉絲購買。
整個東風汽車股票漲停,說明市場非常看好華爲與東風的合作。另外,北汽先于華爲以 Hi 模式合作,推出極狐汽車,後來又以智選車模式與華爲合作,推出了享界,東風未來未必不會以智選車模式與華爲合作。
何小鵬、雷軍、餘承東等業内大佬都曾表示,電動汽車時代行業容不下那麽多巨頭,預計隻會有 5~10 家頭部車企。前段時間何小鵬還表示,年銷 300 萬輛隻是頭部車企入場券,大佬紛紛認同,可見未來電動汽車競争多麽激烈。
當初手機行業巨頭諾基亞,都在頃刻間王朝崩塌,現在的汽車巨頭,未必未來能活得滋潤,不管多麽有自信,都不妨未雨綢缪,爲危機做好準備。合作共赢、抱團取暖,或許是未來車企活下去的一種可選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