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成長的可能 ,作者張蔚斐
專家|李厚儀
撰文|張蔚斐
來源|成長的可能
有一個在家長圈廣爲流傳的說法—— " 三年級現象 ",是有些孩子在在學前階段以及一二年級時表現一直很好,到了三年級,學習就開始出乎意料地變得很吃力,成績呈下降趨勢。
尤其是在語文上面,表現得最爲明顯。其實,這往往是因爲一二年級的基礎不夠紮實,在三年級,語文學科的難度有一個明顯的陡坡上升,相比一二年級的基礎字詞學習,三年級增加了寫作,後續還有文言文、閱讀理解和名著。在學習内容增加、學習要求提高、學習難度增加的情況下,孩子可以從哪些方面做好日常的知識積累?
三年級語文成績出現明顯差距的孩子該從哪些方面補弱?我們對話了原北京四中名師李厚儀。
#1
把時間花在學習上,做好課前預習
小學階段孩子成績的好壞跟他在學習上投入的時間有關,跟智力水平基本無關。
" 我的教學經驗告訴我,整個小學階段的成績,往往跟孩子花在學習上的時間有關系。有的孩子提前預習、課後複習,把這兩點做到位,有些孩子既不預習,也不複習,聽課也不認真,成績怎麽能上去呢?" 李厚儀說。
預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小學階段的重點。在這裏推薦幾種預習的思路,主要針對年齡較小的孩子,家長可以幫助孩子一起梳理,堅持下去:
一、字詞預習
字詞始終是小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在一二年級,把基礎打紮實,才能在後續的語文學習上不吃力。在通讀課文後,學生可以先把不會讀、不懂意思的字詞圈出來,再通過查字典的方式學習。這樣,等到課上老師再講到這個生字、生詞的時候,相當于你已經自學了一遍,開始了第二輪複習。
除了查讀音詞義之外,家長還可以陪着孩子一起進行組詞、同音字和同形字的類比、多音字的擴展等,把字學紮實。
二、批注預習
在預習過程中,可以把自己喜歡的、有感觸的句子标注出來,家長最好能引導孩子簡單說說自己爲什麽喜歡,可以簡單注明受觸動的原因。
同時,要對課文有思考,把問題批注在課文後面。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多提出問題,針對課文的題目、寫法、結構、知識點等方面提問。
" 學會提問 " 這一點對孩子來說很重要,這表明他對知識點有敏感度,帶着問題聽課的孩子往往不容易在課堂上走神。同時,随着語文學習難度的深入,這種發現問題的能力也越來越重要。
三、寫作背景預習
有些課文可能在寫作時有時代背景、有作者背景、有生活常識背景,家長都可以陪着孩子一起了解,作爲一種文學常識灌輸給孩子。
養成預習課文的習慣,不僅對于提高當下的學習成績有好處,對初高中的學習也有幫助,在小學階段,把時間花在學習上,把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到位,做到這兩點,孩子的學習不用太操心。
#2
閱讀提升寫作能力
" 三年級開始寫作文之後,很多孩子不知道怎麽寫,覺得寫作很難,最主要的問題還是讀書讀得少了,這是在一二年級就可以做好積累的。" 李厚儀說。
如果僅僅是想提升成績,小學的作文是可以得滿分的,角度、立意、範文模版,很多都是老師有明确要求的。把老師的要求貫徹到底,在考試上是沒問題的。如果想要在寫作這方面有更快的成效,平時除了給孩子讀一些名著、兒童文學之外,還可以看一些同齡人的優秀作文,吸取别人的經驗。
範文就是孩子真正的寫作課的老師,家長不需要懂如何寫作文,讀範文就足以讓孩子意識到:原來作文還能這麽寫。有些孩子讀了很多名著,但是家長反映作文就是寫不好。這是因爲孩子隻讀名著,名著不是爲了孩子考試得滿分寫的,名著是作家畢生人生經驗的積澱,幫助的是孩子文學底蘊的沉澱。
李厚儀指出,要想考試得分,還得看同齡人的優秀範文。同樣一個作文題目,班裏的優秀範文就是孩子的老師。閱讀範文的收獲不是老師或家長教一個方法可以比拟的。
不過,考試的分數和孩子真正的語文素養和寫作能力不是一回事,真正的能力,還是跟閱讀有關,讀一些經典名篇,孩子在語言上的表達肯定不一樣,但這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兩者都要讀。
#3
家長可以如何幫助孩子?
有些常見的語文學習方法,老師老生常談,家長和學生總是忽略。
例如,做好詞好句的摘抄。如果孩子真的讀下來覺得這個句子好,自己有想摘抄的欲望,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每天嘗試去表達自己的想法,長期堅持下去,對提高寫作能力肯定是有好處的。
另一個容易被忽略的方法是朗讀,大聲朗讀語文課文,有利于培養孩子的語感。語文歸根結底也是一門語言的學科,和英文一樣,需要語感。尤其是後面學到了古文,古代人的說話方式、斷句都與現在有很大不同,大聲朗讀既有助于記憶,也有助于培養語感。
家長可以做的則是教方法、教習慣、教思維這三點。
第一,教方法,就是學習方法。學習是有方法的,比如怎麽預習?上課怎麽聽?如何複習?成績不好,是不是沒有預習,導緻上課效率低?那麽寒假我們就做好預習。或是老師上完課孩子沒有複習,導緻成績不理想?那麽就做好複習。如果是作業做得不規範,能不能從作業開始改變?家長應該找到一個抓手,再一起努力。
第二,習慣的養成很重要。比如有些孩子題幹都沒讀完就開始答題,要學會先審題、圈劃重點。或是有些孩子作業沒做完就開始玩,心定不下來,家裏應該有專門的學習區域,到了區域就百分百專心完成任務。
第三,是教思維。有些孩子的思維方式屬于非應試的,總是跳離在題目之外。比如語文的閱讀理解,所有内容和答案全在文章裏面,我們讀的是作者的觀點,但有些孩子的思維習慣總是跳脫,用自己的觀點評判作者的觀點,答題時就偏離分數。
在學習上,家長要幫助孩子找到興趣和成就感。
相關閱讀
點擊以下公衆号卡片
立即關注我們,一起成爲更好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