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智能相對論,作者 | 沈浪
" 數據飛輪 " 是火山引擎面向 B 端市場重點打造的概念,其目的在于以 " 數據消費 " 爲核心,構建 " 用數據驅動業務提升,用業務推動數據提效 " 的數字商業模式。
盡管當前 AI 大模型引爆了市場,各大廠商相繼發布自家的産品,但是作爲字節跳動旗下的雲服務品牌——火山引擎似乎并不着急,其重心依舊還是放在 " 數字飛輪 " 的構建上,大模型隻是服務于 " 數據飛輪 " 的新技術。
9 月在上海舉辦的 " 數據飛輪・V-Tech 數據驅動科技峰會 " 上火山引擎數智平台 VeDI 推出 "AI 助手 ",通過接入 AI 大模型,實現用自然語言 " 找數 "、輔助數倉模型研發、優化代碼,同時還能完成可視化圖表的生成,對話時實現歸因分析等功能。
在此之前,7 月,在 2023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國家标準委指導的國家人工智能标準化總體組宣布我國首個大模型标準化專題組組長,由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與科大訊飛、華爲、阿裏、百度等企業聯合擔任。
這意味着,百度、阿裏、華爲等大廠正式入局大模型 " 國家隊 "。
而火山引擎則還在 " 擺弄 " 着自家的 " 數據飛輪 ",其自研的雲雀大模型正在内測中,并在 8 月也才剛剛通過《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備案。
那麽,火山引擎真的滞後了嗎?下一步,大模型正在加速走向各行業、場景應用,已是共識,市場對大模型的關注也從通用領域轉向垂直領域。正對應了那句話," 不管白貓黑貓,能捉到老鼠的就是好貓 " ——市場迫切地需要大模型應用能深入地解決實際業務問題。
回過頭來看,火山引擎的思路有着獨特的堅持,在大模型上落後一程,在場景應用上卻始終主攻自家擅長的數據領域。這家新晉大廠,雖然不急于表現自家的大模型,卻也不想落後于大模型時代。
大模型的終局仍是 " 貓鼠遊戲 "
從雲計算到大模型,技術概念的叠代層出不窮。然而,任何一項新技術的終局,都必然是一場 " 貓鼠遊戲 ",即 " 貓抓老鼠 " 對應技術應用要解決實際業務問題。
拆解火山引擎的 " 數據飛輪 ",在兩端分别爲 " 數據 " 和 " 業務 ",兩者互爲目的、協同服務。數據爲業務提供決策依據,确保業務開展更有效、更精準。而業務的增長則推動數據湧向,擴大數據樣本,促使數據管理流程優化,繼續服務于業務。
" 數據飛輪 " 的核心是将數據盤活,服務業務。站在技術發展的角度來說,以大模型爲例,當前市場高度聚焦垂類大模型,不斷推進大模型應用走向行業場景,其背後的深意無非就是解決業務問題的能力考量。
雲計算不重要,大模型也不重要,能解決實際業務問題帶來業務增長最重要。騰訊總裁劉熾平強調,騰訊對 AI 一直有所布局,"AI 及大模型對于騰訊整個業務來說是一個增長的擴大器 "。長期以來,騰訊一直在有利用 AI 技術賦能内部業務,實現降本增效,推動業務發展,譬如廣告遊戲、短視頻及雲業務等。
騰訊不急于表現自家的大模型産品。直到 9 月初,騰訊混元大模型才正式在 2023 騰訊全球數字生态大會亮相。
盡管大模型才剛剛爆發,然而市場留給大模型的時間不多。很多大模型一經亮相,就刻不容緩地要投入市場、投向行業進行應用驗證,甚至不在内部 " 測驗 " 一番,都不好意思拿出來遛。
比如,混元就已經接入了騰訊 50 多個業務測試并取得初步效果,包括騰訊雲、騰訊廣告、騰訊遊戲、騰訊金融科技、騰訊會議、騰訊文檔、微信搜一搜、QQ 浏覽器等業務和産品,正逐步成爲騰訊公司的業務智能底座。
圍繞大模型所展開的 " 貓鼠遊戲 " 非常緊迫," 貓要抓到老鼠 " 是市場迫切需要看到的。而這也成爲各家大模型接下來競争的要點,不能是 " 紙上談兵 ",或是借熱度蹭概念,市場更看重實際的場景落地。
火山引擎、騰訊這一類相對低調的廠商,可以不那麽快對外披露自家的大模型進程,但是其大模型必須要深入自家或第三方夥伴的業務中,在業務中取得相應的成效。
" 貓鼠遊戲 " 的勝利規則
年初,在談及大模型時,火山引擎總裁譚待曾直言:不急于推出隻有 30 分的大模型,核心是賦能其他人做這件事。
相比前幾年來說,市場趨于務實,30 分的大模型擺在今天的市場上毫無意義。在大模型集中爆發的階段,有多少大模型産品急于表現,而過早的推向市場,最終承受不了四面八方湧來的用戶的試驗,落個群嘲的下場。
這些現象都在表明,在大模型領域的 " 貓鼠遊戲 ",赢家不在于 " 貓 " 有多大,出來得有多早,而是能否 " 抓到老鼠 " ——到行業場景中,去解決實際的業務問題。
在火山引擎數智平台 VeDI 上,大模型的相關應用目前來說還是比較小的一部分,全平台服務涵蓋了 PaaS、SaaS、解決方案、咨詢各類數據産品。今年 3 月,火山引擎才開始将大模型與數據産品結合,後在快速叠代的小規模測試中驗證了大模型所帶帶來的增效價值,進而開始在數據産品的場景中大規模嘗試。
很顯然,解決企業的數據消費問題是火山引擎面向 B 端市場的焦點,而大模型隻是今年新加入的技術能力,并非 C 位。
在「智能相對論」看來,這樣的路徑無礙火山引擎日後在大模型市場的地位,相反,隻要火山引擎能成功解決企業的數據消費問題,而其中用到了自家的大模型,那麽火山引擎大概率要在大模型市場上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
在 " 貓鼠遊戲 " 裏,誰能抓到老鼠,誰就是好貓。大模型對應的市場仍是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範疇,企業數字化問題的解決始終是首位。
騰訊雲副總裁、騰訊雲智能負責人、優圖實驗室負責人吳運聲對此也有類似的觀點,他認爲," 企業需要的,是在實際場景中真正解決某個問題,而不是在 100 個場景中解決 70%-80% 的問題。"
也就意味着,能在企業場景中真正解決某個問題,就已經是一個較爲成功的大模型産品了。那麽,回過頭來看火山引擎、騰訊等大廠,無疑是看透了大模型這場 " 貓鼠遊戲 "。
現如今,字節跳動内部 80% 的員工可以直接使用數據産品,可管理、運營的數據資産覆蓋 80% 的日常分析場景。這就意味着,火山引擎數據産品的使用率以及可管理運營的數據資産在場景中的覆蓋率都提升到了較高的水平,并在内部初步實現了 " 數據飛輪 "。
這也正對應火山引擎内部對 " 數據飛輪 " 的期待,即企業 80% 的員工可以直接使用各種數據産品,保證數據消費普惠,80% 的數據資可管理、可運營,滿足企業日常業務場景,最終讓數據與業務雙向流通,提升數據使用效率。
聚焦來看,火山引擎仍是比較克制的,這或許也能讓其在接下來的 " 貓鼠遊戲 " 中表現得更從容,以最終成爲 " 貓抓老鼠 " 的赢家。
結語
撇開大模型這個熱度,現如今火山引擎、阿裏、百度、華爲、騰訊等大廠面向 B 端市場在做的大部分事情都可以歸屬爲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技術的崛起、爆發、融合、共通基本上是一條完整的鏈路,從雲計算到人工智能,沒有例外。
技術在變,而問題始終還是那些問題。企業迫切需要的并非多少新技術的加入,而是多少有效技術的賦能。" 數據飛輪 " 的背後,能讓市場看到火山引擎始終堅持以業務問題爲導向,在做産品升級、技術叠代。
作爲大廠在 B 端服務的後發者,能抓住業務問題來從側面切入當前的大模型市場,無疑是一個聰明的選擇。大模型的終局,在于最後誰抓住了 " 老鼠 " —— " 貓鼠遊戲 ",會拉開大模型領域下半場的深度競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