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大學黃牛裏的 " 一門心思 "
今年新學期開學,大學中的黃牛生意又開始伺機而動。受此前疫情影響,大部分開放遊客預約的高校還未完全恢複,如北大、廈大、武漢大學等暫時隻支持校友入校或在校生帶親友預約。而與此同時,我國旅遊市場呈現 " 穩開高走持續回暖 " 格局,升溫迅速。各大知名高校門口除來打卡拍照的遊客,還有 " 拉客帶客 " 的黃牛,六十塊鑽狗洞、兩百塊乘車進入是當前的普遍報價,但機會也不常有。
武漢大學曾表示,利用授權或預約車搭載校外人員違規進校的,學校将違規載人的車輛納入黑名單取消授權或禁止預約進校,并将相關車主信息通報所在單位加強教育,另一方面提請公安機關開展打擊處理。北京大學也在 " 學生預約訪客 " 系統中明确表示,不得利用該系統進行牟利活動,情節嚴重或造成不良影響的,依據校規校紀進行處理,但各校黃牛依舊屢禁不止。在黃牛之外,也有熱心在校生爲遊客免費預約進校名額。
我國高校大多數都采取半封閉式管理,幾乎都設有圍牆與外部市政道路隔離,校園大門嚴格控制車輛出入,然而随着社會的發展和開放程度的提高,一些大學開始采用開放式管理,允許外部人員進入校園,促進校園與社會之間的互動與交流。縱觀近年來的相關政策,無論是 2015 年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還是各地方提及的高等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都曾明确表示,鼓勵高校開放校園,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提升。而此開放非彼開放,在種種不文明參觀、人流量密集等情況下,遊客、周遭居民與學生時常成爲對立面。
02
曆史的圍牆将被打破?
我國高校最早由書院模式發展而來," 院者,周坦也 ",院牆包圍的書院設計,奠定了後續我國高校校園建設的基本方向,校園布局方式同樣遵循一定的尊卑秩序,如主教學樓一次坐落在縱軸線上,軸線兩側分布教職工宿舍等。而後,借鑒國外大學模式建造,成爲一段時期内的主流模式,如美國建築師亨利 · 墨菲設計的清華大學、燕京大學,蔡元培建設的北京大學等等,更多的則是借鑒蘇聯大學模式。不過,圍牆式設計幾乎從未改變。
早期我國也有一些高校曾經做過拆除圍牆的嘗試。1993 年,北京大學推倒了南門外一段約六百米的圍牆,并在此基礎上建設了 25000 平方米的商業街。其爲改革開放之後,中國内地大學最早嘗試的 " 破牆 ",但出于學校安全、校園管理等因素的考慮,高校拆除 " 圍牆 " 的嘗試被迅速地堵上了。
在去年的 " 兩會 " 上,上海理工大學校長丁曉東曾表示,高校打破圍牆将是 " 一種趨勢 ";今年 " 兩會 ",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廖昌永帶來了 " 校園優質文化資源如何融入城市街區建設 " 等提案,并且該校部分圍牆已經拆除與街區相連,未來還将繼續把美育教育資源、文化資源等向市民開放。但整體來看,選擇 " 破牆 " 融入社會的高校還屬少數,更多的高校選擇遠離城市,打造大學城。
不過," 是否開放大學校園 " 這一議題似乎并不廣泛存在于國外。歸根結底,是由于文化、環境等因素影響,二者在大學發展建設過程中,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面貌。" 無牆 " 狀态,貫穿國外大部分高校始終。
03
大學裏的遊客、居民和學生
或許高校打破圍牆會是 " 一種趨勢 ",但這種趨勢似乎并不能适用于每一所高校。随着教育理念的轉變,走出家門,感受名校風采也成爲很多家長的不二選擇。大學作爲高等教育的重要場所,具有豐富的曆史文化和人文氣息,吸引了衆多遊客前來參觀和學習,尤其是如上文中提及的清北、武大、廈大等熱門院校。
雖然社會對校園旅遊報以極大的熱情,但這項旅遊産業尚未有完善的法律政策支持,也沒有在所有校園内部形成管理體系,因此校園遊多爲散客形式,能參觀到的也僅是校園室外景觀。另外,學校并沒有站在校園旅遊的主導地位,校園遊更多的是由旅行社及其他職能部門組織,高校更多是 " 被參與 " 到校園旅遊中。
武漢大學曾表示,校内櫻花開放觀賞每年耗資近千萬,雖然會配備志願者,但也無法滿足所有公衆需求。大量的遊客湧入校園,可能會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造成幹擾和影響,甚至會對校園安全和秩序造成潛在威脅。
除高校旅遊業外,校内資源如體育館、遊泳館、圖書館、博物館等也是許多社會公衆的需求所在。部分高校采取預約付費制進行管理。但也有高校在開放校園後遇到了操場上外部人員多于學生,小孩在操場玩耍影響使用等情況,迫于無奈,一些高校采取從随意出入變爲刷學生卡 / 身份證進入,增加入校門檻。
" 大學生在玩一種很新的信任 " 一詞條在近期履上熱搜,大學生安全防範意識普遍欠缺,在開放校園之後,校内人員組成變得複雜,如何分區管理,哪些區域開放參觀,哪些區域僅限師生進入等等,都是校方在開放校園之前,需要做足的準備工作。
" 蹭 " 名師講座,領略校園曆史底蘊,共享校内硬件資源……簡單羅列,開放校園的優點比比皆是。但歸根結底,大學是學術場所," 打破圍牆 " 後,管理難度提升,社會安全隐患随之而來。合理設置與使用圍牆或許并不會對校園的開放形成阻隔,反而能更好保證學生于社會人員的互動交流。大學校園可以開放,但不能本末倒置,影響到校内師生正常的學習生活。
參考資料:
[ 1 ] 陳之曦 . 基于環境行爲學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開放式校園空間改造 [ D ] . 北京 : 清華大學 ,2014.12.
[ 2 ] 趙婵琴 . 開放社區議題下我國大學校園開放的機遇與挑戰 [ M ]
推薦關注:
關注『黑闆洞察』後台回複【2022】或者 點擊『閱讀原文』,立即獲取多份教育行業賽道、投融資等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