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書堂》· 第 422 篇
内容來源 | 本文摘自中信出版社書籍
《埃隆 · 馬斯克傳》沃爾特 · 艾薩克森 著
責編 | 若風
第 7838 篇深度好文:6309 字 | 16 分鍾閱讀
商業思維
筆記君說:
這個時代,你可能很難找到一個和馬斯克類似的人,他的商業版圖越來越多地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他的一舉一動時刻暴露在媒體之下。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也樂于展示這些面向。因此在公衆看來,馬斯克雖然特别,但并不神秘。
近日,著名産品人、商業研究者梁甯分享了她所理解的《埃隆 · 馬斯克傳》,在她看來,這本書的最大的意義并不在于講述馬斯克本人,而是他和他身邊的人所折射出的行動力和生命力。
在人人追求穩定的年代,爲什麽馬斯克這群人仍然一次次選擇突破自我,嘗試冒險?他們爲何擁有如此強大的能量,他們身上又有哪些共通之處?
以下,是梁甯的講述:
一、《埃隆 · 馬斯克傳》更像矽谷版《水浒傳》
《埃隆 · 馬斯克傳》這是我近兩年來讀過的最帶勁的一本書。
它就像是上我中學的時候讀武俠小說,一群頂尖高手去迎戰頂尖敵人,呈現出充滿生命力的狀态——跌倒,被打得滿嘴血,再爬起來打倒對手。
我是學計算機的工科生,理科生和工科生是有差别的,《流浪地球 2》就是一個特别好的檢驗标尺。
有段時間我見人就問 " 你喜歡這個電影麽 ",大概問了 100 多人,最後得出了非常明确的結論——文科生不喜歡,理科生也不喜歡,但是工科生愛死了。
《埃隆 · 馬斯克傳》這本書也絕對是長在工科生或工程師審美點上的一本書。
對于這本書大家容易有一個誤解——單純把這本書看作是埃隆 · 馬斯克的個人傳記,所以很多人認爲沒什麽可看的,因爲馬斯克其實是一位個人信息過度曝光的人。
首先他是非常重要的上市公司 CEO,新聞裏有關于他公司業務無數的解讀。其次他有很多花邊新聞,無數八卦。
他自己熱愛發 Twitter,尤其在收購 Twitter 之後更是發推頻率高漲。所以這就導緻很多人認爲這書沒必要看,關于他的一切好像我們都已經知道了。
但這本書,你不能把當它是一個人的故事,其實它有一點像《水浒傳》,是在講一群産業英雄的群像。
二、馬斯克用行動力将世界甩在身後
這本書的很多内容我都想談,比如行動力、學習曲線、能力圈、馬斯克的生命和生意等等。但如果說給我 20 分鍾的時間隻談一個點,那我最想談的就是行動力。
如果讓我隻用一個點去判斷一個人,那就是行動力。
因爲其他信息一切都可以僞裝,你的着裝、談吐、PPT ……但行動力不能僞裝。
行動力不是認知,也不是能力,不是指當一個人被逼急了而臨時爆發的狀态,而是一種持續的生命狀态。
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就是這一群人彪悍生猛的行動力,尤其是在這個時代下。
最近幾年我身邊很多原來是很牛的朋友,鮮衣怒馬,少年英雄,現在很多都萎靡、沒有安全感,頹廢和哼哼唧唧。
在這種時候,你能夠在這本書裏看到一群人,給你呈現出一種非常生猛的生命力,是很振奮人心的。
《埃隆 · 馬斯克傳》裏講到,馬斯克決定說要造火箭,原因是我要讓人類成爲跨行星物種,人類要到火星上生存,那當然得有火箭把人送上去,所以我要造火箭。
那接下來呢?原本的計劃是先買一個二手火箭,結果去了俄羅斯發現人家坐地起價,買不起。
馬斯克二話不說,馬上開始分解這個事,火箭的本質就金屬和燃料這兩樣組成,這兩種物質都不貴,爲什麽火箭賣這麽貴?我是不是可以自己造?
所有人都告訴馬斯克 " 你瘋了 ",但是馬斯克根本不在意,立刻開始找人。找到了他的第一個核心員工——穆勒。
書裏描繪的馬斯克第一次見穆勒那個場景我特别喜歡——馬斯克走進車間尋找穆勒,而穆勒當時正在肩膀上扛着一個 80 磅重的發動機,試圖把它固定在一個框架上。
這時候馬斯克就走過去跟他說話,這哥們就一邊肩膀上扛着 80 磅的發動機,一邊回答馬斯克的問題,直到回答到第三個才覺得自己得把這個 80 磅的東西放下來,認真跟馬斯克說句話。這整個場景非常的工程師。
馬斯克就約穆勒下個星期再見個面詳細聊聊,穆勒一開始沒有同意,理由是下個星期要看他超級碗,他剛買了一個大電視邀請朋友們一起來看比賽。
而馬斯克完全不管這些,硬要見面,于是那晚馬斯克就和穆勒以及幾個工程師朋友在家裏看比賽。
其實他們最後隻看了一輪進攻,後面就全程在讨論如何打造運載火箭了。因爲對一群工程師來講。造火箭比看比賽有意思多了。
再後來,書裏講到他們要找火箭試射場地。在美國本來有一個合适場地,但是要等待一段時間,而馬斯克的特性是他不願意把時間浪費在等待上。
于是他就另尋他處,在接近赤道的地方找到了誇賈林島。
在這段故事裏有一句描述非常打動我,馬斯克說,我們當時要載的那個衛星很大,所以我們要在赤道附近發射,因爲在那裏會有更快的自轉速度,能夠提供發射所需的額外推力。
這句話也是完全長在工科生的審美點上,我們天天坐在地球上,但是從來沒有想過如何使用地球自轉的力量,讓其爲我所用。
随後這群工程師就去到了誇賈林島上,在誇賈林島幹了整整四年,這期間火箭發射失敗三次,第四次才成功。
在這四年裏大家經常會爲了取到一個小的零件,從洛杉矶起飛,飛到誇賈林島,花費往返 40 個小時。
不睡覺、全情投入地然後去做一件事,都是爲了一次三分鍾的火箭試射。
你去讀《埃隆 · 馬斯克傳》就會看到,他們在島上生活條件非常糟糕,在拖車上辦公、睡覺。
在社交網絡上大家經常會抨擊 996,抨擊強迫員工加班的無良資本家,但是你會看到書裏描述的這夥工程師,何止 996,這夥人簡直是瘋了一樣的在工作。
書裏還有一個例子,有一個波音的工程師在參觀了 SpaceX 之後,完全被這裏熱烈的工作氛圍所感染,就直接找到馬斯克說想爲他工作。
有一句話他說的特别動人——他渴望和馬斯克一樣的工作量。
作爲普通人,我覺得大部分人所追求的隻是希望自己過得容易。
但在這個時候,你發現有一群人選擇的是困難模式。
不要容易,要去挑戰這個世界上最難的事,去挑戰無窮的失敗,艱苦的生活,哪怕會被沒有尊重地謾罵。這是一種怎樣的行動力啊!
從結果上來看,截止到他們火箭發射成功的時候,SpaceX 公司有 500 個人。
這非常令人贊歎,因爲在馬斯克在 6 年前引進 SpaceX 那位女性總裁的時候,公司一共隻有 7 個人。
一個 7 人小公司,也好意思任命一個人叫副總裁,還敢去找 NASA 談業務,接着擴張到有 500 人。
而波音公司同類的部門有 5 萬人,存在着整整 100 倍的人力差。
而當他們同樣接到了 NASA 一個任務, SpaceX 已經完成任務把負載送到了空間站,而波音公司還沒有完成前期準備中看似很高端的實驗。
我們就更不用多說埃隆 · 馬斯克這個人的行動力了,在 2003 年到 2023 年的 20 年時間裏,有關于我們這個星球、人類生存的若幹重大問題,都因爲馬斯克的一己之力而産生了進化。
交通能源、人工智能、腦機接口、支付、衛星通訊等等,這些基礎的問題都因爲馬斯克和他的夥伴,使人類的能力産生了進化。
這是一種何等的行動力?他一個人的行動力可以說是其他人或者組織的一百倍。
我們在看一個人的時候,看他有沒有行動力才是重要的。
對一個沒有行動力的人,不要心懷僥幸,不要覺得他隻是不會而已,他會了就有行動力了。行動力是一個人的自我品性,是一個人的習慣。
任何一個人的宿命,一個企業、組織的宿命,其實都是被自己的行動力所塑造的。
三、超強行動力從何而來?
爲什麽馬斯克和他的團隊有如此強大的行動力?通過我對《埃隆 · 馬斯克傳》的閱讀,我認爲有四點。
第一點就是「意願」,發自内心對某件事情的意願性。
馬斯克爲什麽永不止歇?在《埃隆 · 馬斯克傳》這本書裏,包括傳記作者艾薩克森本人。
他都在書中一次又一次寫到,如果馬斯克在此刻選擇退休,他就是人生赢家,可以站在事業巅峰,但他沒有,他繼續向前。
爲什麽?因爲他的使命感。
從人生第一天,他獲得了「埃隆」這個名字。「埃隆」來自于《火星計劃》這本科幻小說,這個小說裏的火星殖民地執政官名字就叫埃隆。
所以他生來就被他的名字潛移默化植入了「火星」這樣一個概念。
對于我們每一個普通人而言,馬斯克的一系列成就中,你隻要參與其中的一項,就已經是人生的閃耀時刻了。
但是對于他來講不是的,馬斯克的人生是星辰大海,不但要抵達火星,還要讓人類成爲跨行星物種,那是一個遙遠的夢想。
在普通人看來是輝煌的成就,在馬斯克來看隻是序章。他有超級的意願和使命,拼命做而且永不停歇。
我相信大家在看《馬斯克傳》的時候,會再三的震驚,爲什麽馬斯克總是能夠找到這麽拼命的工程師跟他一起玩命,瘋了一樣的工作?
但對于工程師而言,如果我有機會親手把我想象的東西實現,爲此我忍受了疲勞,忍受了惡劣的生存條件,忍受了老闆惡劣的态度,但是我有内在的生命樂趣在其中,所以這是一個超級的意願型。
第二點是「知道怎麽幹」。比如在馬斯克決定造火箭的時候,NASA 的火星計劃其實已經中斷了。
當馬斯克決定做電動車的時候,其實整個汽車市場對電動車這件事情已經判死刑了。
在這種時候如果他說 " 我知道怎麽幹 " 是沒有用的,因爲前人的經驗都失敗了,所以這時候馬斯克就談到了第一性原理,這個也是我們如此推崇馬斯克的一個原因。
就像我說的,他以一己之力,不但撬動了世界的改變,帶動了人類的進化,而且啓發了我們重新思考一件事情的本質和表象。
比如說火箭,它不過就是金屬和燃料,爲什麽要這麽貴?那麽我們是不是可以重構金屬,重新選燃料,然後用其他的方式降低成本,打造新的運載工具。
衛星其實也是這樣的,馬斯克說我要往太空中發 4 萬顆衛星,所有人一聽都覺得他瘋了,但是他計算下來,如果衛星成本降 10 倍這事就就可以。降 10 倍成本,現在團隊的人做不到,那就開掉,換成一幫 SpaceX 的人,但這夥人的共同特點就是——他們從來沒有造過衛星。
在這個時候你就會發現,就像美團王興經常講那句話," 我不會,但我可以學 "。在這時候 " 知道怎麽幹 " 的意思是什麽?
就是我能夠知道從物理學和工程學的角度上該怎麽做。
馬斯克說他唯一臣服的就是物理學定理,除了物理學沒有任何事情讓他臣服。隻要不挑戰物理學,除此之外的一切規則皆可挑戰。
第三點是「不内耗」,這一點其實很難。如何治愈精神内耗也是這兩年的一個網絡熱詞。
我發現這兩年身邊很多好朋友,包括我自己,都活得像條狗一樣。充滿了自我的質疑,對外界的懷疑,非常糾結,做一件事情畏首畏尾,這就是在内耗。
但我發現在這本書裏,馬斯克神經病過、抽風過、哭過、崩潰過,但他沒有精神内耗,他始終都是 Move on。因爲唯有這種強烈的外界壓力,可以對抗他的内在壓力。
我就會反思爲什麽我們會内耗,而馬斯克和他的團隊都不内耗?他們就是一往無前、逢山開道、遇水搭橋、遇佛殺佛、遇神殺神。
第一,他的目标非常清晰,這點其實是一個工程師和一個商人的區别。
人做一件事一般會有三個目标,爲了「做成」,爲了「賺錢」,爲了「讓自己的體驗最大化」。
當然可能在做一件事的時候,同時會有三種目标雜融,但是有的人做事的目标就是爲了掙錢,爲了掙更多的錢。所有的事對他來講都隻是掙錢的工具。
但是對于一個工程師來說不是這樣的,對工程師來說,最大的成就是别人解決不了的難題我能解決,我們是爲解決難題而生的。
你會發現馬斯克的目标極其清晰,他有一種那種敵強愈強的勁頭。我的敵人清晰了,我要解決的困難清晰了,我就要解決它。
他的終極目标是要去火星,所以他所有的動力都是爲這做成一件事。
不内耗的第二個原因是過程清晰。馬斯克一以貫之的工作方法,可以最大化地讓整個事情的過程清晰。
比如說馬斯克發射火箭時,他是把每一個零件全部編号,對應到具體的人負責。
最後火箭炸了,回收所有零件就可以清晰看到哪個零件出問題,然後直接定位到具體是哪個人的問題,應該由誰負責。
所以馬斯克不怕錯誤,怕的是過程不清晰。隻要過程清晰,就可以優化。
我們之所以會存在大量内耗,就是因爲内在有大量的模糊地帶。
如果你不能直視它,它就永遠存在,馬斯克就追求目标清晰,過程清晰,不斷地展開細化過程,把每個環節變得可控。
所以他不需要内耗,因爲他把每一細節全都梳理清楚了,這就是工程師的特點。
比如說他第三次火箭失敗,是因爲風險清單裏的第 11 項風險。失敗後鎖定到這一項風險,那把這項打勾以後注意就好了。
對馬斯克而言,發射火箭這個過程中就是不斷去清晰,去獲得反饋,然後在反饋中叠代,明确自己是在前進過程中。
所以内在的評估尺度更重要。原來我根本不知道有多少風險,但是現在我的風險清單已經非常清晰,已經知道如何逐項排查,已經知道所有的零部件到底歸誰來負責,出了任何一件事情,我都知道如何改進。
從完全不知道到完全掌控,這是馬斯克的學習過程。
外界隻能從一個顯而易見的信号中識别你是不是成功了——如果你發射成功了,OK,你赢了;沒發射成功,你就是個 loser。外界的評價就是如此淺薄。
第四點是處理挫折的能力,因爲我們可以看到馬斯克這個人在過去 20 年的時間裏,他做了如此多的事情。咱們中國有句老話叫 " 做的越多,錯的越多。"
做事越大,委屈越大,他勢必是這個地球上承受挫折和失敗最多的人之一。
我們的文化非常在意外界評價,所以我們非常害怕面對失敗。普通人爲什麽沒有行動力,而馬斯克和他的團隊有超級行動力?
可能我們有意願,也知道該怎麽幹的。但是我們太精神内耗,無法處理挫折。
四、失敗是一個人的競争壁壘
通過《埃隆 · 馬斯克》這本書,我們一定要看到是什麽呢?
失敗才是你的真學費,失敗才是競争壁壘。
剛才說馬斯克發射火箭,把過程中的一切細節打開,他的第二次火箭發射失敗,是因爲海風中的鹽分把一個螺圈腐蝕掉了。
他說如果誰要獲得最多的失敗經驗,就跑到赤道上去發火箭吧。
過去這 20 年,我有無數朋友創業,我也見過無數的創業者,很多人可以一直走下去,而更多人到一個點就停下了。爲什麽呢?
因爲他交不起學費了,因爲他的心理能量已經無法再承受失敗了,不能夠再承受未知了,所以他的創業之路就到此爲止了。
馬斯克爲什麽可以帶領一個 500 人的團隊造火箭,就是因爲他說我們盡快地做出來,然後把它炸掉,看它的極限在哪裏,下一版我們就可以去叠代。
我第一次看到這一段描述的時候,我内心真實的感受就是:他瘋了嗎?但是再看一次的時候就會想說,SpaceX 是 500 人,炸掉一堆鋼,獲得了數據和優化的方案;波音 5 萬人,讀 paper、開會,停留在原地讨論。
SpaceX 炸掉了火箭,獲得了反饋,其實節省的是組織成本。但是我們大部分的企業裏,大家會認爲企業養着一堆人天天在開會,每個月企業在正常發工資,是一個正常的事情。
但如果說一個企業把一堆材料給炸了,這個才是錯誤的事情。對于浪費組織成本,大家不以爲然。
但是消耗一些實驗成本、求證成本,大家會認爲這個是風險、是失敗。所以這就是完全不同的企業價值觀和行動力。
很多人說我知道了那麽多的道理,爲什麽還是過不好這麽一生?問題在于不是你知道多少道理,而在于你做了多少行動。
我今天非常開心能來分享《埃隆 · 馬斯克傳》這本書,來交流馬斯克這個人,來交流書裏講到的馬斯克各種團隊裏的這一群人。
他們用這種生猛的行動力和生命力,在短短 20 年的時間,在我們這顆小小的星球上,在如此多的領域——汽車、能源、衛星通訊、人工智能、腦機接口等等都發生了産業底層的變化。
商業的淺薄之處在于什麽呢?
在于這個世界不是由生意構成的,這個世界是由生命構成的。生意有大有小,每一種生命的特性都是被許可和被尊重的。
你可以尋求一種安穩的生活,看各種偉人頂天立地,在他們的庇佑之下過自己的小日子,這樣的生命我覺得沒有問題。世界本來就是因爲多樣性才有意義。
但埃隆 · 馬斯克無疑是一個獨特的生命,值得我們在各自疲憊不堪或者搖搖晃晃的生活裏,看到有一個人、有一群人,在如此生猛地活着,也是一件挺快慰的事情。
至于每個人能否從中獲得别處不能獲得的能量,就靠各人的緣法了。
* 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分享、點贊、在看,3 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