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汽車市場競争日趨激烈,車企要實現突圍,關鍵在于擁有核心技術,以此才能在行業競争格局中脫穎而出。
面對日新月異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廣汽集團 ( 02238.HK ) 不惜斥重資推進核心技術攻堅突破,以向科技型企業轉型。
根據廣汽集團管理層透露,廣汽集團目前已累計投入 420 億元用于研發,單在 2022 年就新增研發投入 65 億元,新增專利申請 3255 件。
爲了向市場展現其科技成果,廣汽集團自 2019 年以來每年均舉辦一次科技日活動。于 6 月 26 日,廣汽科技日在位于廣州南沙的廣汽科技館舉辦。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在活動中表示," 廣汽集團始終保持務實的态度和開放的視野,着力打造三大生态戰略:能源科技及能源生态、智能科技及出行生态、産業鏈及産業集群生态。"
本次的廣汽科技日以 " 科技思變 " 爲主題," 出行思變 "、" 能源思變 "、" 智聯思變 " 三大篇章爲主線,給市場帶來多項技術新進展、新成果的展示和解讀。
在科技日中,廣汽集團發布了飛行電動汽車 GOVE、搭載氫電混合系統的傳祺 E9、N 合一集成電驅系統以及全球首款乘用車氨發動機等最新科技成果。此外,廣汽集團旗下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廣汽埃安也向現場記者展示了多款科技感滿滿的概念車以及電池、電機和數字化等開發成果。
跨出立體出行生态一步:飛行汽車 GOVE 實現全球首飛
我國汽車行業正進入 4.0 時代,廣汽集團正朝着汽車 4.0 時代進行轉型升級。
與汽車 3.0 時代共享、連接和自動駕駛的特性相比,汽車 4.0 時代是一個全面立體的生态系統,通過空地結合、統一調度來突破時空的局限,實現立體化、一體化和無感華。
馮興亞認爲,當前汽車市場已從智能汽車時代進入了飛行汽車時代,廣汽集團要構建陸空一體的立體出行生态。
本次廣汽科技日最奪人眼球的新産品便是可實現移動随行、立體出行的飛行電動汽車 GOVE,GOVE 在現場成功進行了全球首飛。
據廣汽研究院院長吳堅介紹,GOVE 采用分離式機體構型,擁有垂直起降能力,以實現空地出行場景。同時,GOVE 還采用全自動共享底盤,可進行自動駕駛、全向移動、共享調度及移動充電。在安全性方面,GOVE 搭載雙備份多旋翼飛行系統,保障飛行安全。同時,GOVE 整機應用 90% 的輕量化複合材料,搭載三餘度飛控系統和多目識别技術。
廣汽集團研究院院長吳堅表示,未來 GOVE 将與如祺出行、 Robotaxi 等構建起廣汽未來的立體出行解決方案。廣汽未來還将推出續航更長、載人數更多的複合翼機型。
值得一提的是,正進軍陸空交通領域的車企并不止廣汽集團這一家,小鵬汽車 ( 09868.HK ) 、吉利汽車 ( 00175.HK ) 以及大衆汽車集團 ( 中國 ) 等車企均已在飛行汽車領域有所突破。其中,小鵬汽車旗下的飛行汽車公司小鵬彙天在 2021 年完成超 5 億美元的 A 輪融資,其第六代飛行汽車預計将于 2024 年實現量産,售價則計劃控制在 100 萬元以内。
廣汽研究院發布的研究報告認爲,飛行汽車市場發展空間可觀,其中城市出行市場的理想市場規模可達 1700 億元 / 年,機場高鐵站接駁市場規模則達 115 億元 / 年。
不過,廣汽在飛行汽車領域尚處初步開發階段,距離商業化還有較長的路要走。飛行汽車想要真正實現 " 落地 ",空域管制、行業缺乏相關标準等行業問題還尚需時日進行規範。
入局 " 氫 "" 氨 ",發布 N 合一集成電驅
探索高效、綠色的能源動力,是車企在 " 碳中和 " 大勢下的發展必由之路。在衆多車企尋求能量密度更高的電池之際,廣汽集團則在新能源發動機領域着手研發。
廣汽集團 " 跳出 " 油電混動模式,開發出了氫電混合系統——钜浪 - 氫混動系統,該系統已于去年廣汽科技日發布。在本次科技日中,廣汽集團表示,經過一年的研發及驗證,钜浪 - 氫混動系統成功搭載在旗艦車型廣汽傳祺智電新能源 E9 上,并在現場展示了搭載該系統的傳祺 E9 車型。
據悉,經過實測,钜浪 - 氫混動系統可實現百公裏氫耗低于 1.4kg,續航近 600 公裏,可實現零碳排放與高效節能融合。
此外,廣汽集團還發布了另一款新能源發動機——乘用車氨發動機。這款廣汽自主研發的 2.0L 氨發動機,以液态氨作爲燃料,突破了氨燃料難以快速燃燒的技術痛點,功率達到 120kW,減碳率提升到 90%。
電驅是新能源汽車的 " 心髒 ",是不可或缺的核心零部件,廣汽集團亦在自研性能更優的電驅産品。
多合一深度集成電驅開發已是行業大勢所趨,當前行業主流産品以 3 合一爲主,且多是簡單的物理集成。廣汽集團在本次科技日發布了面向純電平台的産品—— N 合一集成電驅系統,相較于傳統的電驅動系統,N 合一集成電驅通過高集成化設計,實現重量減輕 20%,銅量減少 5%,稀土用量減少 60%,平台拓展性更強,算力也大幅提升。
另外,廣汽集團還發布了 ADiGO MAGIC 廣汽魔方場景共創平台。廣汽魔方場景共創平台通過 SOA 面向服務架構,将整車 2000 多個功能全部服務化,讓功能可以像 " 搭積木 " 一樣随意編排組合,自動生成代碼,創造無限多的個性化場景。廣汽研究院梁偉強指出,廣汽魔方降低了軟件開發門檻、縮短了開發周期,帶來車載軟件開發革命。
廣汽埃安:電池及電驅産能将落地,半固态電池正研發中
廣汽埃安是廣汽集團旗下新能源汽車品牌,爲廣汽集團電動化轉型的中堅力量。在去年 A 輪融資完成後,廣汽埃安的估值超過千億元,廣汽集團持有其 76.85% 股權。
近兩年來,廣汽埃安發展高歌猛進,2022 年銷量達 27.12 萬輛,同比增長 125.67%,位居行業前三。今年 1-5 月累計銷售 16.63 萬輛,同比增長 119%。
目前,廣汽埃安正大力推進其能源生态産業鏈布局。産能方面,廣汽埃安完成智能生态工廠二期擴建投産,并實現第二智造中心竣工投産,目前具備每年 40 萬輛的生産能力。
根據廣汽集團管理層介紹,目前廣汽埃安的電池供應有三個渠道,分别是對外采購、合資工廠生産以及自産。當前,廣汽埃安正加大電池的自研自産能力,避免受制于人。在科技日上,廣汽埃安展現了多款自研電池技術,包括彈匣電池 2.0、高壓無钴電池以及海綿矽負極片電池技術等。
目前,電池企業普遍選擇 " 從液态到半固态再到固态 " 的漸進式發展路線,其中半固态電池能量密度上限是 350Wh/kg 以上,遠高于當前廣泛應用的液态锂電池,未來發展前景廣闊。廣汽埃安公關總監王雲龍對财華社表示," 公司正研制半固态電池,預計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公布最新進展。"
去年 10 月,廣汽埃安與廣汽乘用車、廣汽商貿聯合投資設立了因湃電池科技公司,後者由廣汽埃安控股。廣汽埃安計劃依托該公司開展電池自研自産産業化建設,預計未來投資超百億人民币建成能源生态産業鏈閉環布局。據悉,該公司工廠總産能将達 36GWh,首期産能爲 12GWh,預計将于今年 11 月投産。
另外,廣汽埃安的控股子公司銳湃動力于去年 10 月成立,重點圍繞 IDU 電驅系統進行自主研發及産業化。該公司的生産基地總産能達 40 萬電驅總成,10 萬 GMC 電機電控,預計首期 20 萬電驅總成也将在今年 11 月投産。
廣汽埃安現場講解員表示,目前廣汽埃安正減少對外采購,已實現重點核心産品的研發和生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