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當 ChatGPT 引發全球熱議之時,人們開始跳出來反對,企圖通過 " 封殺 "ChatGPT 手段保衛人工智能(AI)技術帶來的風險。
钛媒體 App 獲悉,北京時間 4 月 1 日,ChatGPT 之父、美國 OpenAI 公司 CEO 阿爾特曼(Sam Altman)發文證實,ChatGPT 已經在意大利暫停服務,并表示意大利是他最喜歡的國家之一,期待着很快再次訪問。
此前 3 月 31 日,意大利個人數據保護局宣布,即日起禁止使用 ChatGPT 平台,并限制 OpenAI 公司處理意大利用戶信息,同時個人數據保護局開始立案調查。
近兩天,ChatGPT 平台突然大量封禁 OpenAI 賬号,尤其是使用中文對話的用戶,據統計已有數百萬用戶的賬号受到了影響;更早之前 3 月 29 日,作爲曾經 OpenAI 最大的支持者,世界首富、OpenAI 聯合創始人、特斯拉 CEO 馬斯克(Elon Musk),卻與數千位科技界和學術界大咖聯名呼籲,所有 AI 實驗室立即暫停訓練比 GPT-4 更強大的 AI 系統至少 6 個月。
" 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确實需要更強大的對齊技術來構建更強大的模型。" 阿爾特曼連發數條推文回應公開信,稱仍對 GPT-4 技術能力感到非常自豪。
4 月 2 日,a16z 投資的創業公司 Runway CEO 陳思齊透露,具有 AGI ( 通用人工智能 ) 能力的 GPT-5 計劃在 2023 年 12 月完成訓練。
數據洩漏、封号限制,ChatGPT 被 " 圍毆 "
" 許多人陷入了該死的瘋狂 ChatGPT 循環中。AI 比核彈更恐怖。" 馬斯克在 ChatGPT 于 2022 年 11 月發布後多次評論其對人類的影響。
實際上,2016 年 9 月馬斯克作爲 OpenAI 聯合創始人、投資人、聯席 CEO,在特斯拉加州弗裏蒙特工廠接受了阿爾特曼的采訪。
左側是 OpenAI 首席執行官 Sam Altman,右側是特斯拉 CEO Elon Musk
當時馬斯克表示,就可能影響人類未來的事情而言,他認爲 AI 可能是短期内最重要的事。他指出,創立 OpenAI 的重要初衷,是讓 AI 以良好的方式到來,這是他認爲最重要、最緊迫的事情。" 我認爲我們必須實現 AI 技術的民主化,并讓它能廣泛使用。而這顯然就是整個團隊創建 OpenAI 的原因。"
不過,馬斯克的這一願望最終未能實現,OpenAI 似乎走向了相反的一面。
最近幾天,ChatGPT 平台正展開大規模封禁賬号行動。據市場統計,已有數百萬用戶的賬号受到了影響——這似乎與 OpenAI 起初的民主化背道而馳。許多用戶在社交媒體上表示,他們的賬号在未收到任何警告的情況下被封禁,這讓他們感到非常困惑和擔憂。
有消息稱,此輪封禁 OpenAI 賬号猜測可能與異常登錄賬号的安全問題、遏制惡意行爲、不符合新版規則的技術升級調整、賬号郵箱權重、中國區域的 IP 地址或服務器賬号等因素有關。
截至目前,OpenAI 暫未對此進行相關回複。
2019 年和今年 2 月,微軟兩次向 OpenAI 注資 100 億美元以上,成爲該公司的第一大投資方,并讓 OpenAI 估值達 290 億美元,創下行業記錄。随後,ChatGPT 發布 Plus 付費服務,同時讓微軟借助 GPT 實現廣告、雲計算服務的商業化。
如今在微軟的推動下,OpenAI 确實有了制衡谷歌的能力。毫無疑問的是,目前 OpenAI 已經不再是非商業化 AI 實驗室,而是一家要與微軟一同将 AI 商業化的公司。與此同時,ChatGPT 以及 GPT-4 發布之後,除了微軟得到核心 API 數據外,其他公司則是望塵莫及,幾乎無法獲得 GPT 這種對話式通用人機接口的能力。
當 ChatGPT 火爆全球之際,美國首先宣布 " 封殺 "ChatGPT,打響人類保衛戰第一槍。
3 月 22 日,生命未來研究所(Future of Life)向全社會發布了一封《暫停大型人工智能研究》的公開信,包括馬斯克在内,多位科技公司高管和頂級 AI 研究人員,呼籲所有人工智能實驗室立即暫停比 GPT-4 更強大的人工智能系統的訓練,暫停時間至少爲 6 個月。信中表示,六個月或更長時間的暫停,将使該行業有時間制定 AI 設計方面的安全标準,從而防止風險最高的一些 AI 技術的潛在危害。
" 我們不應該冒着失去對文明控制的風險,将決定委托給未經選舉的技術領袖。隻有當确保強大的 AI 系統的效果是積極的,其風險是可控的才能繼續開發 "。該機構在信中所提到的 " 未經選舉的技術領袖 ",顯然是在暗指 OpenAI。
這封信公布之後引發巨大的行業讨論,多位人士表達反對意見。例如計算機科學家、Google Brain 聯合創始人吳恩達表示,讓有關部門暫停他們尚未了解的新興技術,往好了說是反競争,往壞了說是開了一個糟糕的先例;英偉達 AI 科學家 Jim Fan 則認爲,許多大語言模型在安全性和公正性上已經表現地很好,不應該一味地批評。
钛媒體 App 梳理發現,在馬斯克和這些 AI 行業從業者看來,ChatGPT 背後主要存在技術商業化、數據隐私保護、網絡安全風險等問題。
技術商業化:馬斯克非常看重開源,他認爲 AI 應該民主化,很多人應該享受到 AI 技術,而不是 OpenAI 喂養微軟一家獨大。
數據隐私保護:這種大型語言模型背後核心是大的算力和參數量(數據),因此數據來自哪裏,是否存在公平、隐私問題等,這些都是 OpenAI 被行業诟病的地方。
網絡安全風險:ChatGPT 的自動編寫代碼功能在提升代碼編寫效率的同時,也會被黑客用于輔助編寫惡意代碼,網絡安全态勢勢必更加嚴峻。
據《經濟學人》韓國版 3 月 30 日報道,三星電子引入 ChatGPT 不到 20 天,ChatGPT 就洩漏了三星内部機密,涉及半導體設備測量資料、産品良率等内容。而 ChatGPT 可能把三星的機密信息當作訓練資料使用。
另據報道,數據安全服務 Cyberhaven 檢測到并阻止了其客戶公司 160 萬名員工中 4.2% 的人将數據輸入 ChatGPT 的請求,因爲存在洩露機密信息、客戶數據、源代碼或監管信息的風險。目前,摩根大通已經限制員工使用 ChatGPT,亞馬遜、微軟和沃爾瑪也已向員工發出警告,要求員工謹慎使用生成式 AI 服務。
" 缺乏透明度是(ChatGPT)真正的問題,"瑞典于默奧大學 AI 學院副教授 Johanna Bjorklund 說," 如果你做 AI 研究,你應該對你的研究方式非常透明。"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劉永謀發文稱,ChatGPT 對社會生産力的推動作用已經昭然若揭,不應因噎廢食而是控制利用。暫停 ChatGPT 研發的想法簡單粗暴,作用不大,也實現不了,純屬無效的 " 嘴炮 "。他認爲,現在的問題是根據國情落實 AI 治理措施,而不是暫停 ChatGPT 研發。
" 現在它已經成爲了一個閉源、以最大利潤爲目标、受微軟控制的公司。" 馬斯克在 ChatGPT 發布一個月後斷掉了 OpenAI 對推特的數據訪問權限。
3 月下旬,馬斯克再次暗諷 OpenAI 稱:AI 是人類創造的最強大的工具,現在卻掌握在無情的壟斷企業手中。據報道,馬斯克近期一直在與人工智能研發人員接觸,商議成立一個新的研究實驗室以替代 OpenAI。
傳 GPT-5 于今年底發布,AI 未來走向何方?
" 我被告知,GPT-5 計劃在今年 12 月完成訓練,OpenAI 預計它将實現 AGI。"a16z 投資的創業公司 Runway CEO 陳思齊(Chen Siqi)近日在其推文中分享了這個重磅消息。
陳思齊稱,他認爲一旦 GPT-5 發布,大家将離 AGI 目标更近了。據悉,通用人工智能(AGI)又稱強人工智能,指具備等同或超過人類智能行爲水平的人工智能。自人工智能學科誕生以來,通用人工智能就是該領域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
當然,OpenAI 目前尚未公開讨論 GPT-5,所以這方面的資料較少,GPT-5 仍處于 " 傳聞 " 當中。但鑒于 GPT-4 比 GPT-3 提升的技術能力,如果 GPT-5 實現 AGI,就意味着聊天機器人達到了人類的理解和智能。
也許,未來人類的腦子會被機器所學習?Maybe
事實上,早在 2009 年,機器學習領域商業大咖、DeepMind 聯合創始人肖恩 · 萊格 ( Shane Legg)曾使用曲線外推法預測,到 2025 年人類将研發出與我們水平一緻的 AGI 技術能力。
如今來看,這個目标似乎被 OpenAI 團隊提前完成了。
陳思齊後來對他的說法稍作反駁," 要明确的是,我并不是說用 GPT-5 實現 AGI 是 OpenAI 内部的共識,但那裏的人相信它會實現。" 換句話說,這種 GPT-5 AGI 并不一定是在人類當中實現,可能依然是機器和數據學習。
3 月 30 日,360 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周鴻祎發布長文指出,暫停 GPT-5 研發不會影響中國自己的大語言模型,中國距離 GPT-4 水平還有兩年差距。此前一天,周鴻祎在會議中演示了 360 公司最新研發的大模型 " 紅孩兒 " ——繼百度 " 文心一言 " 之後的第二款類 ChatGPT 産品。
周鴻祎随後對钛媒體 App 表示,目前該産品處于内測,并沒有公測,而且該産品僅類似搜索引擎和浏覽器插件,而非平台。
對于 AI 技術的未來,金沙江創投主管合夥人張予彤認爲,生成式 AI 是實現通用泛化的 AI 能力,相對于此前 NLP 自然語言技術,ChatGPT 和 GPT-4 給大家看到了一個希望,用同樣的一個模型完成泛化的能力。她認爲在 GPT 技術引領下,未來能夠看到的所有應用都會變成智能應用,所有的應用的 UI 都能夠變得簡單。" 中國不但需要有自己大模型,也需要有自己的先進算力。"
華爲雲 AI 首席科學家、IEEE Fellow 田奇在 2023 博鳌亞洲論壇上表示,經過幾十年的積累,AI 技術迎來一個爆發,因爲它的通用性和對社會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因此這一波人工智能對社會的影響應該遠遠超過 iPhone。ChatGPT 不僅帶來新的人機交互方式,還極大地提高了生産力。
創新工場 CEO 李開複引述報告稱,預計到 2032 年,生成式 AI 全球市場規模将超過 2000 億美元。
"ChatGPT 這波會帶來 AI 領域新一輪洗牌。" 芯片 IP 供應商芯原股份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 戴偉民在 3 月 27 日年報會議上表示,ChatGPT 背後的算力非常重要。
不過,ChatGPT 仍會帶來一定的風險。據比利時媒體 La Libre 報道,一名比利時寡婦聲稱,她的丈夫在與 AI 聊天機器人 Chai 交談了六周後自殺身亡,背後主要原因是 Chai 鼓勵用戶自殺,這種情緒化能力成爲了人類的紅顔知己,一步步聽從其回複。據悉,聊天機器人 Chai 基于 GPT-4 替代方案研發的産品。
就目前來看,ChatGPT 已經引起資本市場波動,出現了一定的分化,多個 ChatGPT 概念、AI 股由漲轉跌,但 AI 芯片、應用領域股票仍處于高位。
截止 3 月 31 日收盤,百度美股跌 1.89%,百度港股跌 0.54%,創新奇智跌 2.36%,知乎跌 2.31%;AI 芯片公司寒武紀漲 5.59%,年初至今漲 227.49%;AI 應用類股海天瑞聲至今漲 241.43%;昆侖萬維年初至今漲 219.97%;雲從科技年初至今漲 196%;商湯 -W 年初至今漲 21.46%。另外在海外公司中,年初至今,AMD 漲 53%,英偉達漲 94.04%,C3.ai 漲 203.25%。
老虎證券分析師 Bo Pei 表示,圍繞 ChatGPT 的大肆宣傳,僅表明市場對新投資叙事的渴望程度。" 經過這麽多年的發展,中國和海外的互聯網行業都已經飽和,都在尋找新的方向。但類 ChatGPT 工具多久才能真正産生影響、或産生有意義的收入是值得懷疑的。"
事實上,ChatGPT 的到來已經打破了中美在 AI 領域勢均力敵的幻想。
" 不管你願不願意,GPT 都将引領一場新的工業革命,意義超越互聯網和 iPhone 的發明。它将帶來生産力的大幅提升,進而提升國家競争力。中國一定要迎頭趕上。" 周鴻祎表示。(本文首發钛媒體 App,作者|林志佳)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