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 5 月 17 日電 題:美國中小銀行危機遠未終結,金融政策教訓何在?
作者 曾剛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
美聯儲報告顯示,美國 700 多家銀行由于資産負債表上存在大量浮虧,正面臨 " 重大的安全和償付能力 " 風險,而這些銀行報告的損失超過了其資本的 50%。美聯儲指出,加息是造成這些美國銀行出現虧損的催化劑。
曾剛
加息緻美國中小銀行存在巨大風險
3 月以來,美國矽谷銀行、簽名銀行、第一共和銀行等相繼關閉。這直接導緻了其他上市中小銀行股價的大幅下跌,再疊加近期以來,美國銀行業 ( 特别是中小銀行 ) 存款持續流失,市場對美國銀行業風險的擔憂極速上升。
對比矽谷銀行和第一共和銀行,其風險生成的邏輯以及風險暴露的驅動因素幾乎完全相同。唯一不同的是,矽谷銀行持有的債券類資産更多,所以美聯儲加息所導緻的資産減值能被市場更早地關注到,并演變爲儲戶的擠兌。而第一共和銀行資産以信貸爲主,其價值的實際變化不容易被市場所觀察到,加之矽谷銀行事件之後,美聯儲和财政部介入的流動性救助,多少爲其争取了一些時間。但市場大勢所趨,終究無力回天。
第一共和銀行的倒閉,是意味着本輪美國銀行業動蕩告一段落,還是更大危機的序幕?未來還需觀察。但在美聯儲加息背景下,美國中小銀行風險還将進一步上升,卻是不争的事實。
2022 年以來,美聯儲持續加息縮表,貨币基金等資産收益率明顯走高,且增幅大幅高于銀行存款利率,受其影響,截至 2023 年一季度,美國商業銀行存款規模已連續三個季度下降,其中部分存款直接流向了收益率更高的貨币市場、基金市場,部分中小銀行存款則轉移到經營更穩健、風險抵禦能力更強的大型銀行。根據美聯儲數據,僅 3 月份美國商業銀行存款就下降 3000 億美元以上,接近存款總額的 2%,其中約三分之二的下降來自于中小銀行。
爲應對存款流失和浮虧資産被迫變賣造成巨額虧損等風險,中小銀行不得不利用金融市場資金來替代原來成本極低的存款,以緩解短期流動性壓力,其結果就是負債成本顯著上升。由于存量資産大都是在低利率環境下形成,收益率整體偏低,負債成本擡升必然會大幅壓縮銀行的淨息差,進而導緻部分中小機構陷入經營困境。即使不考慮短期的恐慌性抛售因素,經營困境也足以導緻資本市場不斷拉低中小銀行的估值,增大其資本補充和可持續發展的難度。
目前來看,由美聯儲加息導緻的中小銀行危機可能還遠未終結。盡管市場普遍預期在 5 月,美聯儲的此輪加息進程即将宣告結束。但停止加息并不意味着風險的緩解:長期低利率環境下形成的海量金融資産,在利率持續維持在高位的情況下,價值将面臨全面的重估,這一過程可能帶來的沖擊無疑是巨大的。對美聯儲而言,要緩解風險,不光是停止加息,甚或需要在較短時間内就要進行反向的降息操作。一邊是通脹壓力居高不下,一邊是中小銀行風險越演越烈,加息還是降息?将是未來一段時間困擾美聯儲的兩難選擇。
美國銀行業危機的教訓
目前愈演愈烈的美國銀行業風險,需要反思的不僅僅是銀行機構,要避免類似風險的再次發生,歐美等國的宏觀金融政策與監管層面也需要汲取更多的教訓。
一是貨币政策松緊失度。逆周期調控以應對經濟波動已成爲現代貨币政策的主要内容,一個完整的逆周期操作過程包括放松和收緊兩個階段,政策放松的程度、放松所持續的時間、政策轉向時點的選擇、緊縮的節奏與力度等等,均涉及對度的把握。從疫情以來的操作看,美聯儲顯然存在寬松政策規模過大、時間過長以及緊縮力度過猛等問題,給金融機構和市場參與者所提供的調整時間太短,可對沖風險的手段太少。
二是監管規則沒有因時而變。次貸危機後的金融監管改革的重點在于抑制影子銀行和同業業務,正在實施過程中的巴塞爾協議Ⅲ最終版體現的也是這個導向,并引發了金融機構系統性的業務和資産負債結構的調整。應該說,抑制同業業務的監管政策是正确且有效的,但是不是意味着由同業轉到其他類型的資産負債上,風險就一定是低的呢?事實證明,随着銀行業務線上化程度的提高 ( 大額存款擠兌變得更容易 ) ,以及在持續加息的背景下,存款未必就一定是穩定的;在貨币政策大轉向的時期,風險權重爲零的國債未必就是無風險的 ( 反而可能是高風險的 ) ,如此種種,不勝枚舉。面對現實中的實質風險變化,監管規則并未做及時調整,反而繼續引導着銀行與這些看起來 " 人畜無害 " 的 " 灰犀牛 " 共舞,最後導緻系統性的行業踩踏也就絲毫不讓人意外了。
三是對銀行市場過度競争的放任。激進加息必然會引發銀行之間的存款競争,在缺乏監管約束的情況下,極容易造成銀行業存款的不穩定,進而形成行業風險。對銀行這樣具有較高風險外溢性的行業,完全的市場競争并不一定是有效的,維持有序的存款競争環境,可以避免存款的大規模搬家,并降低矽谷銀行類似的負債沖擊出現的概率。在實踐中,保持對銀行存款定價的适當幹預,以避免形成過度競争,是貨币當局或監管當局需要承擔的一項工作,在持續加息背景下尤其應該如是。
事實上,美聯儲加息從資産端對銀行業的沖擊不僅限于美國,其他國家 ( 如日本 ) 銀行業由于國内貸款需求長期低迷,其持有的證券投資占比很高,且有相當多部門投資于美國債券。也正因爲此,矽谷銀行破産後,也引發了市場對日本銀行業的擔心。 ( 中新經緯 APP )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産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選編内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宋亞芬
作者:董湘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