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在得到天下之後,在一次酒宴上,曾經問群臣,自己為什麼能夠戰勝項羽,最經典的莫過于他提出的漢初三傑那一段,咱們拿一個公司來做比喻,給他搞企業戰略的是張良,給他開拓地盤的是韓信,給他做企業運營的是蕭何。正是因為有了這三個人,劉邦才能一步步從漢王成長為漢高祖。
但是,在劉邦集團,還有一個人的貢獻,也不能忽視,那就是很容易被我們忽略的陳平。
陳平這個人,平時不顯山不露水的,但是,在關鍵時刻,卻給劉邦帶來了巨大的幫助,絕對是一個被忽視的關鍵人物。
說起來陳平,他的人生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他先後經曆了魏王咎、西楚霸王項羽兩個老闆,在這兩個老闆那裡,陳平并沒有受到重用和信任,所以,覺得自己應該有更大舞台的陳平,經過朋友引薦,跑到了劉邦陣營,最後在劉邦這裡發光發熱,實現了人生價值。
所以說,在社會平穩時期,上升通道比較固化的時候,不要輕易跳槽,跳槽也很難有好的去處,但是在社會動蕩時期,到處都是機會,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沒準某個老闆有了你就成就了一番事業,你也能搭上順風車,千萬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至于現在這個時期,大家見仁見智。
陳平是陽武人,按照史書的說法,家境貧寒,但是,喜好讀書。這就了不得了,哪怕身處社會底層,他依然有一顆上進的心,這就是人上人的潛質啊。絕不躺平,絕不擺爛,胸懷壯志,勤學不辍,這樣的人,走到哪兒也不會混得太差了。
陳平喜好讀書,也帶來了好處,鄉裡祭祀土地神,要找一個有聲望的人來分配祭祀的肉,陳平就當上了話事人,這也是非常難得的,陳平也不負衆望,将祭肉分得很均勻,得到了鄉鄰們的稱贊。陳平就有點飄了,當然,我們也可以理解他胸懷大志:" 如果讓我來主宰天下,我也能像這祭肉分配一樣公平合理 !"
這就有點過了,吹得離譜了啊,但是,也告訴我們,其實,人和人差别真不是太大,給你一個舞台,你也有可能做到他這樣,這就是所謂的時勢造英雄吧,如果社會沒什麼變動,陳平最多也就混個村長級别了。但是,一朝風雲變化,他就選對了老闆,成就了自己。
陳勝吳廣掀起了一股轟轟烈烈反抗暴秦的熱潮,諸侯國那些潛伏起來的不安定分子,一個個紛紛站到了前台,都要恢複故國。
陳平在這個浪潮中,想找一艘安穩點的船,既要能保全自身,又要能更上一層樓,可不能辜負了這浪潮。
陳平很快謀到了一份不錯的差事,在魏王咎那裡擔任太仆,這官在秦漢時期,那是九卿之一了。不過當時魏王咎也沒大的地盤,算不是多麼顯赫的官。
陳平給魏王咎出謀劃策,但是,魏王咎早沒了先祖的氣度和水平,根本不聽陳平的。
有人看到陳平這麼愛表現自己,就在魏王咎面前說陳平的壞話,陳平一看,這幫人不是成大事的人,幹脆逃離這個老闆,換一個老闆那還不是換衣服一樣。
接下來,陳平找到一個更牛的老闆——項羽。
項羽面試陳平,相貌不錯,談吐不錯,在魏王咎那做過太仆,履曆也不錯,就賜封給陳平卿一級的爵位。
殷王司馬卬反楚的時候,項羽派陳平去攻打司馬卬并降服了他。陳平得勝回歸的時候,項羽還給陳平升了職,授任陳平都尉,還發了獎金黃金二十镒。
但是,沒過多久,漢王劉邦攻占了殷地,司馬卬這個牆頭草又降了漢王。
這讓項羽非常生氣,覺得是當初平定殷地的時候,陳平和那幫官吏工作沒做到位。陳平這個人精,哪能等着項羽的刀砍到脖子上呢,趕忙把項羽賞給他的黃金和官印包好,派人快遞給項羽。自己則是隻身逃亡,準備去投靠漢王劉邦。
好家夥,換老闆真的挺勤啊!
陳平在漢王劉邦的陣營找到一個朋友魏無知,這魏無知是誰呢?戰國四公子之一信陵君魏無忌的孫子,有這樣的朋友做背書,在劉邦那面試的時候,就會加分很多了。
漢王劉邦很快接見了陳平,請陳平吃了一頓,然後準備安排他到客房休息。
陳平說:" 我來求見您是有重要的事,過了今天這事就不重要了。"
漢王劉邦一聽,有點好奇,他能有什麼重要的事,決定跟他聊聊。
一聊才知道,這個帥哥很對自己的胃口啊,便問陳平:" 你以前在項羽那擔任什麼職務啊?" 這是準備任用陳平了。
陳平簡短地回答:" 都尉。"
劉邦更有興趣了,跟陳平聊了聊項羽那邊的人和事,陳平對這些人做了客觀的點評,劉邦一看,陳平這人有見解,很欣賞他,就授予陳平都尉之職,讓陳平做自己的陪乘官,負責監督各部将領。
劉邦任命一個剛從敵方陣營過來的人做陪乘官,地位都超過給他在前線拼殺的将領們了,他們自然不服氣,議論紛紛:" 漢王您這有點高看這個楚軍的逃兵了,他剛來咱們這,您還不了解他的本事,就給他這麼高的職位,讓他跟您同乘一輛車,還讓他來監督我們這些有資曆的老将!"
漢王劉邦雖然聽到他們這些非議,但是,并沒有當回事,這幫武夫懂什麼,依然對陳平寵信有加。
你看,隻要你有才能,換一個新地方,一定會引來 " 元老派 " 的不滿,不管是待遇還是地位,一定會遭受非議,甚至還會讓人在背後說壞話,扒拉曆史黑材料。陳平自然也不能例外。
周勃、灌嬰等人看劉邦對陳平那麼看重,心裡有點不服氣,加上自尊心、嫉妒心作怪,就對漢王劉邦說:" 您可别讓陳平這小子給騙了,這小子看起來一表人才,就像裝飾帽子的美玉,但是,肚子裡有沒有貨,那還是未知數。我們還聽說,陳平在老家的時候,跟他嫂子有不清不楚的非正常男女關系,他在魏王咎那混的時候,因為魏王咎不聽他的建議就跑到項羽那邊,在項羽那也不受重用,就又來投奔您了。漢王不計較他的過去,還給他這麼高的職位,讓他來監督各部将領。但是,這小子卻辜負了您的信任,我們聽說這小子手腳不幹淨,四處收禮,很多将領都走他的門路,他根據将領送錢多少,給予不同的照顧。您看啊,陳平這小子,品德有問題,反複無常,手腳不幹淨,看起來不想忠臣啊,漢王一定要仔細考察他啊!"
漢王劉邦自然也要聽一下 " 老兄弟 " 們的建議的,就把陳平召來,責問他說:" 聽說你在魏王咎那混得不如意,就跑去項羽那,在項羽那不如意,又跑到我這來。你覺得這是一個守信義的人該有的表現嗎?"
陳平聽了,誠懇地解釋道:" 我追随魏王咎,他不聽我的建議,所以,我才離開他。我去項羽那邊,項羽任人唯親,隻重用跟他關系近的人,人不是他的項姓本家叔侄兄弟,就是他妻子的兄弟,就算是能夠出謀劃策的人,他都不重用。我早就聽說漢王善于用人,所以,才從項羽那邊來投奔漢王,我走之前把項羽給我的金錢全部還回去了,我空着手來到您這,不接受别人的饋贈,就沒法正常生活和工作。如果我的計策您認為有合适的,您就采納;如果沒有任何價值,您就不采納。我收到的金錢都封存好了,随時可以上交,請漢王允許我辭去官職。"
劉邦聽了,對陳平更加信任了,趕忙向陳平道歉,并且賞賜給他很多金錢,還給他升職為護軍中尉,監督全軍所有的将領,這下再也不敢有将領背地裡說陳平的壞話了。
用人所長,容人所短,這就是劉邦用人的秘訣之一,用陳平這樣的謀士也是一樣,舍其短而用其長,才能留住對自己有用的人才。
沒有哪個人是十全十美的,做大事用人才,最主要的問題就是要:全面看待人才,知其長短,舍短用長,為我所用。
當然,舍短用長,并不是要不管短處,而是要看其短處是否緻命,是否積習難改,是否存在隐患。
比如說,有某些惡習的人,不能做官員;有小偷小摸行為的人,你不能讓看守财務;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你不能讓他搞慈善事務;大嘴巴的人,你不能當作無話不談的良師益友;脾氣很臭、沒有耐心的人,你不能讓他做後勤工作。
看劉邦對陳平的運用,那是為了讓陳平幫他出謀劃策,幫他監督軍中将領,幫他收買敵方陣營的意志不堅定分子……他陳平跟嫂子有什麼見不得人的事,他是否收過将士的财物,對劉邦來說,跟他的大業一點關系都沒有。
再者說了,陳平跟嫂子的事,早已經時過境遷,是否屬實都難以考證,這對陳平做事也不會有什麼影響,所以說,無傷大雅,那是陳平自己的事。
像劉邦這樣的用人高手,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用人準則,人才能否為自己所用,能否給自己帶來價值,依照這個準則,再去看被用的人,身上有些許的缺點,未嘗不是好事。
為什麼說有缺點的人才,對領導來說,也是好事呢?好掌控啊!
你覺得是這樣嗎?
關注我,每天為你分享讀史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