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開工第一周,汽車行業大事不斷,先是高合被曝停工 6 個月,後有比亞迪攜手五菱、吉利等衆多車企開啓了新一輪價格戰。
2 月 22 日,東風猛士與華爲分别在猛士科技、華爲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官微宣布,二者達成戰略合作,将攜手共進,推動華爲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商用落地,再度引爆車圈。
春節之前,東風旗下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岚圖,已與華爲達成合作,雙方宣布将發揮自身優勢,通過合作車型在多個領域創新探索,加速智能化技術落地商用。
如今,東風猛士同樣與華爲合作,擁有鴻蒙智能技術加持的首款硬派越野車,距離我們真的不遠了。
進入新能源時代後,國内越野車市場格外火爆,老牌王者長城坦克不斷推出新技術、新車型,其他品牌也紛紛入場,如比亞迪推出了越野品牌方程豹、百萬級豪車仰望 U8,深藍首款越野車 G318 頻頻曝光,距離發布上市已然不遠,還有極石汽車這種新勢力進入越野車市場。
成立于 2002 年的東風猛士,在國内越野車市場擁有老大哥一般地位,去年上海車展發布量産車型猛士 917 後,到 11 月的廣州車展便收獲了 5000+ 訂單。不要小看這些訂單,越野車呼聲很高,但因其普遍高昂的售價,銷量始終平平。
按照共研産業咨詢的數據,我國 2022 年越野車需求量爲 23.17 萬輛,市場規模 727.74 億元,預計 2024 年需求量将增加至 33.74 萬輛,市場規模達到 1042.01 億元,均價大約 30 萬元。
高價意味着擁有更高的利潤空間,隻要實力足夠,相信車企都會有分一杯羹的計劃,與東風猛士的合作,就是華爲汽車業務布局越野車的一次嘗試。
阿維塔汽車官微發文慶祝,并表示「一起 Hi」,看來華爲與猛士的合作方案也是 Hi 模式,與岚圖品牌相同。該模式下,華爲将深度賦能東風猛士,利用自身軟硬件優勢提高其産品競争力。
當然,站在東風汽車的立場上,相信也更加青睐 Hi 模式。智選車模式下,各種「界」的品牌屬于華爲,東風旗下已有名氣不錯的猛士品牌,沒必要再與華爲聯合搞一個智選越野車,跟猛士品牌内耗,競争原本規模就不大的市場。
盡管沒有「界」字名頭,也沒有華爲銷售渠道加持,但能夠獲得華爲的智能座艙、AI、智能控制等技術加持,無疑将大幅提升猛士越野車的競争力,也能一定程度獲得華爲的品牌加持。要知道,華爲與長安汽車的 Hi 模式品牌阿維塔,2023 年 12 月銷量高達 6106 輛,車型 30 萬元起售的品牌,月銷 6000 輛并不容易。
小通甚至推測,華爲與猛士聯合将推出的越野車,定位直逼比亞迪仰望 U8,或爲百萬級豪車。
目前東風猛士在售越野車猛士 917 起售價 63.77 萬元,華爲爲新品提供技術加持後,自然也要分走一部分利潤。爲了保持利潤空間,猛士越野車配置與功能升級後,很可能會上探價位,甚至向百萬級市場發起沖擊。
Hi 模式無法進入華爲銷售渠道,但鴻蒙智能座艙、華爲智控技術、AI 技術等加持,依然可以在産品力、品牌力兩方面爲猛士汽車提供加持。尤其是 AI 技術,萬物皆可 AI 的時代已然到來,小鵬、哪吒、比亞迪等車企均已宣布加入 AI 競賽。
作爲國内移動通信、PC、智能家居等領域巨頭,華爲在 AI 方面也頗有建樹,甚至推出了 AI 訓練芯片昇騰。目前 AI 技術在汽車領域的主要應用有四點,一是語音助手,利用數十億甚至上百億參數對其進行訓練,使其更加智能地與車内乘客連續對話溝通,并流暢準确地回答乘客的問題。
二是車機系統,包含自動駕駛。通過大量數據訓練後,汽車能夠更加智能地根據駕駛環境選擇智駕方案,提高行駛安全性,汽車所擁有的各項功能推送也會更加符合用戶的需求,還可以智能設備互聯,打造「人車家」全方位生态。
第三爲智控,AI 智能檢測行進路線、駕駛環境與汽車狀态,智能調控電機功率、扭矩等參數,既可以提高行車平順性,還能一定程度降低能耗,提升汽車續航。
如今車身控制系統也引入了 AI,華爲開發的途靈智能底盤、HUAWEI iDVP 智能汽車數字平台等,可利用 AI 軟件能力配合底盤機械素質,通過 Xmotion 智能運動協同控制系統調整車身,以實現更低刹車距離、更平穩行駛體驗。
越野車很可能需要在各種極端環境、路況下行駛,對于車身智能控制的需求更高,華爲的 AI 汽車智控恰好可以滿足越野車的穩定性需求,減少特殊路段颠簸程度。
最後則是車企正在嘗試的生成式 AI,不少車企将 ChatGPT、文心一言等搬上汽車,除了提升語音助手的智能程度,也是爲将生成式 AI 搬上汽車做鋪墊,令汽車成爲移動工作站。索尼與本田聯合成立的子公司索尼本田已計劃,将生成式 AI 搬到電動車上。生成式 AI 在自動駕駛發展、車内移動辦公等方面,将起到關鍵性推動作用。
傳統車企在 AI 領域大多有所欠缺,要麽花錢挖人組建團隊,如吉利汽車收購魅族股份,将 Flyme 團隊收入麾下,要麽就與互聯網大廠合作,借助他們的技術力提升産品競争力。
獲得華爲加持後,東風猛士智能座艙、自動駕駛、AI 等各方面功能體驗将會有所升級,擁有了沖擊百萬元價位的底氣和保障,而華爲 Hi 模式再添一員大将,距離成爲博世、超越博世又近了一步。
華爲内部對于是否應該自己造車,曾産生過分歧,但最終華爲選擇不造車,做汽車生态供應商,地位類似海外企業博世。一旦華爲自己造車,最好的軟硬件難免要留給自家産品,以實現差異化競争,友商自然不甘心使用落後的軟硬件,而且自己造車成本高、風險大,成爲中國版博世,才是華爲現在的最好選擇。
當然,華爲與博世也有很大不同,博世汽車業務幾乎相當于華爲零部件模式,而華爲的智選車模式、Hi 模式令其擁有更高的整車整合能力。哪怕未來華爲真的打算自己造車,也有足夠的技術儲備。
盡管目前博世營收和利潤仍在上漲,但 2023 年 12 月和 2024 年 1 月的兩次超千人大裁員,足以說明博世也遇到了麻煩。博世官方表示,電動汽車時代的到來導緻就業需求降低,再加上歐美存在高通脹和經濟疲軟問題,企業營收、利潤達不到預期,因而需要削減自動駕駛研發投入。
華爲對比博世有兩大關鍵優勢,第一,通過問界、智界等智選車的磨砺,擁有更強的整合能力,第二,數字化、智能化時代到來,華爲持續加碼智能座艙、自動駕駛、人車家生态等領域技術研發,持續發揮作爲互聯網行業巨頭的優勢。
博世卻因營收、利潤不達預期,削減了自動駕駛研發投入。零部件供應領域,博世、電裝、采埃孚等老牌巨頭依然具有絕對優勢,而且重工業利潤率不高,華爲很難實現超越,唯有深耕智能化、數字化,從智能體驗着手彎道超車。
國産車憑借電動車,已實現了彎道超車,華爲以智能化爲核心競争力,超越博世并非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