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鉑 GT,能不能給特斯拉比亞迪上上壓力?
" 哪個品牌要是網約車能賣 3 萬輛,我寫個表揚信給他。要是一個月靠網約車賣 4.5 萬輛,我送個錦旗 "。
還是那個熟悉的腔調,古惠南和肖勇一邊回複質疑,一邊調侃。站在廣汽埃安總經理和副總經理的位置上,這幾年,這對老搭檔也數不清回答過多少次 " 網約車标簽 " 的問題。
" 埃安是網約車标簽,是不是太重了?"" 昊鉑 GT 能把埃安的高端夢提上來嗎?""20 萬元到 30 萬元的市場,昊鉑會玩嗎?"
疑問接踵而至,并未因爲昊鉑 GT 有着 " 高端智能轎跑 " 和 "21.99-33.99 萬元 " 的雙重 buff,而有所留情,也并未因爲昊鉑 GT 的上市,承接了中國新能源車第 2000 萬輛下線的殊榮,而另眼相看。
相比起之前的回答,古惠南和肖勇這一次的底氣足了一些。有兩層原因,一個是埃安月銷量達到 4.5 萬輛,年銷量 " 保 50 萬輛,争 60 萬輛 ",大有機會;另一個是昊鉑 GT 上市,參與高端市場競争的渴望,落地了。
進入最卷的 20 萬元到 30 萬元市場,昊鉑 GT 的機會有多少?古惠南和肖勇對這款車抱有非常大的希望,從正式上市價格對比 4 月 16 日預售價格紋絲未動,也能窺探出這股自信。并且,立下 Flag。
" 目标很簡單,昊鉑 GT 做到像 AION Y 和 AION S 那樣,在細分市場保持頭部地位。"
不過,AION Y 和 AION S 擅長的是 10 萬元到 20 萬元的玩法,這是埃安擅長的市場,昊鉑 GT 進入的市場,特斯拉 Model3、比亞迪漢等老炮太多,埃安還未有成功經驗給到昊鉑。
總的來說,立足難,當頭部更難。
當然,業内也期待着," 昊鉑 GT,能給特斯拉比亞迪們上上壓力 "。
從下往上打,很難
衆所周知,汽車品牌自上而下易,自下而上難。
燃油車時代,奔馳從 S 級往下做 C 級,寶馬從 3 系往上做 7 系,以至于,在市場感知裏,寶馬 7 系的豪華感總是比奔馳 S 級略輸一籌,多少年來,寶馬 7 系就像一枚劍客那般,一直在追逐、厮殺 S 級的路上。
說明了什麽?
小鵬 G9 可以回答。
在 P7 的支持下,小鵬曾經連續多個月取得不錯的成績。于是,何小鵬想趁熱打鐵,把心結解一解。對比蔚來和理想動不動發布 " 平均售價超越奧迪,追趕寶馬奔馳 " 的論調,小鵬還沒有任何一款車起售價是 30 萬元以上的車型。
何小鵬很着急。
所以,緊接着理想 L9 發布不久,小鵬推出了 30 萬元起售的小鵬 G9,并喊話," 保時捷是上一時代的标杆,小鵬 G9 是這個時代的标杆,也是智能汽車邁向無人駕駛汽車前的最後一代。"
不過,可惜的是,豪言未能讓看客們熱血澎湃,小鵬 G9 一上市,風向一邊倒,驚心動魄的 44 小時緊急價格調整,讓 G9 飽受争議。不得已,在高端化和活下去的矛盾裏,小鵬改變了思路,先活下去,再談高端。小鵬 G6 的推出,主打 20 萬元到 25 萬元市場,就是何小鵬不得不面對現實的改變。
" 規模化 ",成爲何小鵬時常提及的詞彙,特斯拉年銷量超過 50 萬輛才扭虧爲盈,就是規模化的作用。随着中國新能源實現 2000 萬輛的下線,淘汰賽已經開啓,規模是活下去的根本。
勢頭不錯的埃安,今年的目标銷量 " 保 50 萬輛,争 60 萬輛 "。可以這樣說,擺在古惠南和肖勇面前的難題,并不包括規模化。難的是,怎麽持續盈利,怎麽做高端。
品牌往高處走,很困難,這涉及到埃安的主打市場和路線。
AION Y 和 AION S 組成雙子星,聯手撐起埃安銷量的 80% 以上,其中網約車有不容忽視的占比。再加上,有心栽花的 " 錨定 30 萬元級 " 的 AION LX 和 " 錨定 20 萬元級 " 的 AION V,并未開花結果," 昊鉑品牌想做埃安的高端化品牌 ",也就無法回避從下往上打的艱難。
不過,随着昊鉑 GT 的上市,手裏有牌的古惠南和肖勇,再次談及撕掉網約車标簽的話題,淡定了很多。肖勇說,"B 端發迹,不是原罪 ",傳統燃油車裏面做出租車市場最大的兩個品牌,是豐田和大衆。
并且,在埃安的估算裏,網約車市場一年大概 20 萬輛左右的量,對埃安 60 萬輛年銷目标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埃安是絕對不會放棄網約車市場和 2B 端市場的,如果有些對手說靠攻擊一下我們,就希望能把這個市場讓出來,讓他做的話,不好意思,他想多了。"
埃安的思路,明顯是 " 既要又要 ",不僅要攥緊龐大的網約車市場,也要在 10 萬元到 20 萬元的 C 端市場繼續發力,把規模化做實。
因爲,有了規模化,才有資格和錢,去做高端。昊鉑 GT 就是爲搶占高端市場而來," 要量也要錢,還要高端 "。
先打特斯拉 Model 3
" 真要打價格戰,沒有人是埃安的對手。"
肖勇說這話,并非是想掀桌子打價格戰,而是強調埃安做成本控制的能力。或者,也可以理解爲,随着銷量快速增長,埃安有機會 " 賺錢了 "。
賣到多少輛,才是盈利的門檻呢?以特斯拉爲參照。
特斯拉用了 16 年,把銷量規模做到全球 50 萬輛以上,才實現了盈利。在連連虧損的那幾年,馬斯克除了睡工廠催生産之外,連和底特律、狼堡吵架的次數都變多了。
再說一個沒有錢,很難在高端市場爲繼的例子,再一次被視爲 " 最慘 " 的李斌,曾說 " 跳舞我比馬斯克好,蔚來實現盈利的時間會比特斯拉短 "。盈利沒看到,距離上一次危機解除,不過三年時間,蔚來又站在懸崖邊了。
随着讓李斌熬到半夜 3 點的 " 全系降價 3 萬元 " 的方案落地,也就意味着蔚來 " 單車平均售價 40 萬元 " 的高價與市場難以兼顧,李斌隻得先求量,表示将 " 勒緊腰帶過日子 ",會小心管理現金流。說白了,就是沒錢了。
蔚來的錢袋子,還能支撐多久?李斌并沒有給出答案。不過,昊鉑品牌做高端,并沒有李斌的煩惱。除了埃安能提供技術和現金支持,還有廣汽集團做後盾。
所以,和特斯拉 Model 3 同台對壘的昊鉑 GT,是帶着自信來的,上市價格和預售價一模一樣。肖勇認爲,20-30 萬元之間的市場,價格做幾千塊的調整,意義不大。" 客戶不會因爲你便宜 2000 塊錢或者 5000 塊錢去買一個産品。"
不過,在 2000 萬輛新能源車達成的 " 卷度 " 之下,價格的事不好說。年初,特斯拉降價可是直接掀翻了整個新能源行業的桌子。說到底,特斯拉的一舉一動,都影響很大。
" 我們把特斯拉當對手,特斯拉把我們當對手了嗎?我不這樣認爲。" 肖勇坦誠地表示,在 20 萬到 30 萬這個市場,想出頭的話,特斯拉 Model 3 絕對是一個标杆。
不過,有件事不用回避和諱言。雖然,埃安把特斯拉當了對手,但是能被特斯拉看到的,或許隻有比亞迪,馬斯克此前表示," 如今比亞迪的車極具競争力 "。畢竟,是王傳福拿走了馬斯克的 " 全球新能源銷量頭把交椅 " 的光環。
不管馬斯克能不能看到埃安,在中國市場,尤其是昊鉑 GT 想要立足的市場,是特斯拉 Model 3 占據定價權和主導權的。争取成爲 Model 3 不容忽視的對手,是古惠南給到昊鉑 GT 的任務。
" 作爲一個新品牌、新産品,你說 3 個月之内或者半年之内就要達到 Model 3 的水平,我也不敢拍這個胸脯,我也不會拍這個胸脯。"
雖然,肖勇不敢拍這個胸脯,卻拍了另一個胸脯,目标是把昊鉑 GT 做到像 AION Y 和 AION S 那樣在細分市場的頭部地位。" 大家各有所長,有得一打,有得一搏,有得一争。"
當然,特斯拉 Model 3 隻是其中一個對手,20 萬元到 30 萬元的市場,藏龍卧虎,昊鉑 GT 立足不易。接下來,不管是産品、渠道和體系,還是對客戶需求的把握,古惠南和肖勇還做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