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債、衆叛親離,然後重新奮鬥 …… 近日,網絡短視頻平台掀起一股 " 欠債風 ",号稱 " 負債百萬 " 的人,在街頭啃着饅頭,訴說個人負債後的勵志故事。
如出一轍的人設、段子,不假思索地模仿,讓人反胃。不出意外地,獲得流量關注後,推出打賞、帶貨、賣課 …… 一番 " 鹹魚翻身 " 的勵志操作,讓觀衆感動得稀裏嘩啦,紛紛 " 獻上 " 荷包。
在短視頻平台,我們不難發現,類似服務于資本的 " 流量模闆 " 頗多,在一個模闆成功後,會出現清一色 " 短視頻表演藝術家 ",衍生出多個雷同産品。
在知乎平台,關于最讨厭的短視頻段子,吐槽帖多達上萬個,這些短視頻在消費觀衆同情心、同理心的同時,也扼殺觀衆的信任度。
短視頻平台上,一些情節堪稱離奇," 婚禮當天新郎戴着綠帽子,結果感動全村人 "" 我的子宮被切除,老公高興地跳起來 "…… 我就納悶兒了,爲啥這些離奇經曆都找上你了?
由于隐秘性強,在這些 " 表演藝術家 " 面前,多數網友并不能完全辨别,如何鑒定真僞、抵制假冒,就成了難題。
如何破局?
一方面,相關平台在設立一鍵舉報機制的基礎上,要重點關注、查處這一類 " 隐秘 " 型表演,降低群衆舉報門檻,提高舉報反饋效率;
另一方面,平台還可以加強技術手段的監測,建立數據庫,發現同題材的作品,推行人工審核和機器審核并舉,一旦發現弄虛作假,删除視頻、封号處理絕不手軟。
同時,網友們也要自覺增加自己的辨别意識和反偵意識,對虛構的情節,提高警惕,反手舉報。
日前,中央網信辦發布通知,開展爲期兩個月的 " 清朗 · 從嚴整治‘自媒體’亂象 " 專項行動,聚焦社交、短視頻、網絡直播等類型重點平台,針對 " 自媒體 " 假冒仿冒、違規營利等突出問題,堅決打擊,從嚴處置。
目前在一些平台,已出現一批 " 曝光小分隊 " 賬号,專門曝光那些抄襲相同模闆、搞虛假人設,從而實現資本變現的賬号。這種群衆自發行爲,也成爲助力 " 清朗 " 空間的一股正義力量。
流量沒有上限,但是賺取流量的方式應該有下限。整治服務于資本的 " 流量模闆 ",該出手時就出手。
現代快報評 + 論員 靈靈幺
(編輯 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