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王帥國
" 我們認爲中國的汽車出口将站上新的台階。有三個方面的表現:第一,出口增速會繼續保持較高的态勢,今年出口量有望達到 450 萬輛,甚至會更高;第二,産品車系進一步豐富,新能源汽車将推動企業進一步拓展發達國家市場;第三,未來我國的汽車出口将會由産品貿易向産業鏈走出去轉變,海外的服務體系、售後網絡也會逐步地完善。"6 月 27 日,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 中汽研 ")董事、董事會秘書劉安民,在中汽研與中國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進會聯合舉辦的 " 世界參贊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鏈深度行 " 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劉安民的上述展望基于中國汽車出口已經進入爆發期的這一事實,這不僅是指中國汽車出口規模的大漲,還包括銷售區域的變化、品牌認可度的提升等等。
數據顯示,2021 年至今,由于中國新能源産品競争力大幅提升以及國外供應不足等原因,中國汽車出口量呈現爆發式增長,2022 年出口達到 311 萬輛,位居世界第二。今年 1 至 4 月份出口 149 萬輛,趕超日本成爲世界第一。
從銷售區域上來,中國汽車出口的目标市場呈現多樣化趨勢,批量出口成熟市場。此前,中國汽車出口的市場以東南亞、中東、南美爲主。現在中國汽車産品開始批量進入發達國家。
"2022 年有超過 1/4 的汽車出口到歐洲,比利時、澳大利亞、英國、西班牙等等都成爲我們重要的目标市場。" 劉安民表示。
從品牌上看,海外市場對于中國自主品牌認可度大幅提升,汽車企業的國際競争力不斷增強,頭部企業出口量上升趨勢明顯。特别是智能化、電動化、網聯化以及國家産業政策方面等部分領域,達到了與發達國家并跑甚至領跑的水平。
從細分産品上看,中國新能源汽車在部分成熟市場熱銷成爲汽車出口的重要增長極。近幾年新能源汽車出口增速都遠高于汽車出口整體增速。今年 1 至 4 月,新能源汽車出口達到 34.8 萬輛,已經超過 2021 年。
對此,劉安民提出:" 從企業層面來看,大家已經基本形成了共識,企業出海的戰略全面升級。比如長安的‘四個一’目标,長城的 2025 戰略,吉利的龍灣行動等等,都對國際化設立了明确的發展目标,并且投入了優勢的資源來推動戰略落地。"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國的汽車出口還停留在以中低端産品爲主、以簡單貿易爲主的階段。" 從産業鏈結構來看,中國汽車産業将是全面的走出去,最終實現産業鏈的國際化發展。未來我們不再是簡單的貿易企業,在出口産品的同時,更多企業也會在海外投資建廠,打造完善的銷售和售後服務體系。最終中國汽車産業的國際化必将是資本、技術、管理、服務和品牌等全方位的走出去。" 劉安民表示," 我們堅信中國汽車國際化發展的道路是光明的。但是中國汽車出海路上不僅是有美麗的風景,一定還會有困難、挑戰、有風浪、風險,道路是漫長的,過程曲折的。"
因此,劉安民對中國汽車産業實現全面走出去、實現産業鏈全球化發展提出了三點建議:第一,傳統市場與新市場并重,既要注重東南亞、拉美的傳統增量市場,又要積極地開拓發達國家市場;第二,要做好政策及标準的研究工作," 現在是我們難得的窗口期,我們既要關注相關國家、地區有關碳關稅、反傾銷的政策,提前做好應對措施。同時也要建立服務行業的政策法規和标準,并研究推動檢測标準互認互通。" 第三,要督促國際化機構及平台,既要全局謀劃,建立産業服務體系,形成汽車國際化業務的組合拳。也要攜手打造行業國際化發展教育和促進平台,開展貿易協調、國際交流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