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謝楚楚 首部豎屏電影《煙火人間》将于 1 月 13 日在院線上映。
該電影由 500 多個快手視頻剪輯組成,呈現了建築工人、貨車司機、外賣員、紡織女工等普通勞動者自己用鏡頭記錄生活的影像,曾被選爲 2020 年平遙國際電影展的開幕影片。平遙國際電影展創始人、著名導演賈樟柯表示,第一次看到該電影就注意到它 " 非常具有當代性 "。
對于創作初衷,導演孫虹表示,盡管自我記錄生活的影像跟傳統的紀實影像相比,顯得有些粗粝,但足夠真實。從某種程度上看,這些影像擁有比真實更真實的力量。
她同時也被質疑,有什麽理由讓觀衆走進電影院刷快手?對此,孫虹表示,如果人們渴望對世界保持好奇心、打破信息繭房,那就可以擡頭看看電影中容易被忽略的那個世界。同時,短視頻的情感沖擊雖然很強,但仍然是短暫的,很快就會被遺忘,《煙火人間》希望能将瞬時的感動留存。
普通人值得被看見
《煙火人間》在 2018 年左右開始創作,同年短視頻開始進入井噴期,截至 2018 年 12 月 , 快手有 1.6 億日活用戶,每日上傳短視頻超過 1500 萬條。
" 他們自己拍的都比我們專業的人拍得好,專業的人該幹什麽?" 當時孫虹在清華大學的博士生導師雷建軍注意到,短視頻已經改變了中國人的生活,相比傳統影像,自我拍攝記錄的生活影像具備不可替代的價值。
孫虹解釋稱,傳統影像、紀錄片是專業的人觀察對方生活并拍攝記錄下的影像,是一種第三方視角,這種視角避免不了來自他者的主觀性。而在自我記錄影像足夠豐富的短視頻時代,創作者可以進行 " 捕撈 " 并進行二次創作,創新成爲一種新式的紀錄片。
《煙火人間》從 5 萬多條初選視頻中最終選擇了 500 多條視頻進行剪輯拼接,主要聚焦建築工人、紡織女工、卡車司機、外賣騎手、快遞員等勞動者的日常工作、生活。
孫虹和團隊在尋找目标視頻的過程中有一個共同感受:打開了新世界。
" 每天擦肩而過、容易被忽視的人的生活,跟我們完全不一樣,是一種想象不到的生活,比如建築工人在日複一日的工作中練就了一身健身體格,而這個城市的高樓頂上有一群不畏高聳的塔吊女工等等,這些看似離我們很遠的人在本質上卻有相似之處:每個人都要爲衣食住行而奔波,他們的工作是他們的勞動,而他們的勞動成果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孫虹說。
在尋找視頻的過程中,一位在大河上跟着父親跑船拉貨的年輕女性給孫虹留下了深刻印象。在這位年輕女性發布的視頻中可以看到,她記錄常年跑船難得喝上自來水的時刻、在船上面朝荒涼的河岸炒菜時說:" 一邊做飯,還能一邊看風景。"
孫虹認爲,他們雖然有孤獨、脆弱的時刻,但對生活也充滿樂觀,在快速的消費社會裏,各式各樣的商品背後隐藏着他們的勞動付出,而商品異化造成了人與人之間的遠離,電影則希望回到人與人之間本有的密切聯系。
紀實影像創新
如何才能讓這些影像被看見?
孫虹一開始就确定《煙火人間》需要走進院線。她說,影院是紀錄片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影環境,很多紀錄片都需要在沉浸的環境才能被體會時間的力量。更重要的是,電影是一個更大衆的媒介。但影片也同時受到質疑,爲什麽要去電影院刷快手?
在孫虹看來,如果人們希望保留對他人和世界的好奇,可以去擡頭看看這部電影裏那個被忽略的世界," 這些小小的屏幕值得被大大地看見 "。
這部在電影史上少有的用橫屏來進行豎屏蒙太奇剪輯的電影,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存在難點。如何把海量碎片化的内容用一個故事線或者有邏輯地呈現?如何解決豎屏單一地放在橫屏上導緻的空間浪費?
起初,孫虹想用生老病死作爲故事邏輯串聯,但發現行不通,因爲有些階段素材會比較豐富,但某些人生階段的素材就會比較稀缺。後來采用了衣食住行的線索," 因爲發現影像中的他們和我們都有個共性,也就是所有人都在爲衣食住行而奔波 ",電影因此用這四個主題貫穿,最後落下來的主題是 " 家 "。形式上最後采用了多屏拼接的方式。
她對賈樟柯的評價印象深刻," 他認爲這個影像本身需要有一個創作者去打撈,認爲這個時代的作者還是有意義的,至少他看到了我們的努力 "。
清華大學教授、《煙火人間》總監制尹鴻表示," 我覺得他們做了一件特别重要、特别好的事情,我們一直說要講中國故事,其實這就是中國故事、是中國人的故事、是中國人民的勞動生活,他們充滿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故事 "。
據悉,該電影由快手和多家聯合出品方投資出品。參照去年并不樂觀的紀錄片票房,孫虹對今年票房不敢抱有太大期望。
" 在現在這樣一個快速變化的時代裏,如何把特别瞬間的點滴感動真正沉澱、留存下來,成爲一段能夠回溯的曆史記憶,也許隻有電影可以完成這個使命。" 孫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