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5 月 19 日訊(記者 林堅)風靡市場的數字人民币如今也能用來買基金了。5 月 19 日,财聯社記者從銀河證券聯合中國工商銀行召開的線上發布會獲悉,雙方申報的金融科技創新試點項目 " 證券市場數字人民币應用場景創新 ",被證監會批準上線。這标志着,銀河證券成爲行業首家實現數字人民币投資場外理财産品的券商。
記者進一步了解到,上述功能目前已正式上線,符合條件的用戶可以綁定數字人民币錢包,在投資公募基金等場外理财産品時使用數字人民币支付。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基金投資者已在 8 億左右,而數字人民币試點範圍目前已覆蓋了 17 個省份,錢包用戶數量、交易筆數金額、支持受理的商戶門店數量保持高速增長,數字人民币被越來越多的市場主體和普通民衆所熟知和使用。這意味着,該項功能将會給廣大基民、數字人民币使用者帶來切實便利。
銀河證券目前經紀業務客戶約 1500 萬,符合條件客戶可在三方存管體系下,将資金賬戶與數字人民币錢包綁定,并使用數字人民币購買場外理财産品。銀河證券總裁王晟表示,金融科技創新得到了證券行業的普遍重視,此次聯合工商銀行,充分利用數字人民币支付即結算、可加載智能合約、可追蹤、不可非法僞造複制的技術優勢,創新推出了通過數字人民币投資場外理财産品這一數字人民币證券行業應用場景,切實推進了金融科技與業務發展的深度融合,對資本市場通過金融科技創新推進高質量發展,産生了非常積極的影響。
銀河證券副總裁羅黎明在發布會上介紹,使用數字人民币投資場外理财産品具有以下優勢:
一是實現 7*24 小時下單,随時滿足投資需求;
二是利用數字人民币 " 支付即結算 " 的特征,提高資金流轉效率,贖回提現提前一天;
三是數字人民币 " 可加載智能合約 "、" 可追蹤 "、" 不可非法僞造複制 ",切實保障投資者資金安全;
王晟告訴記者,此次銀河證券開放數字人民币投資場外理财産品的服務,将爲客戶帶來全新的投資體驗。有業界人士認爲,證券行業納入數字人民币業務,一方面有助于數字人民币進行更大規模的測試應用,激發更多對于場景端的創新探索,另一方面,對于證券公司、證券行業而言,将起到降本增效的示範作用,更能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助力證券行業數字化轉型,提升普惠金融服務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銀河證券所提供的理财産品僅限于對公募基金的投資,而後續會有更多理财産品類型供客戶、投資者選擇。客戶可以通過銀河證券營業網點及互聯網等渠道進行開設賬戶,并通過公司營業網點線下服務方式及客服電話、智能客服、銀河證券 APP 等智能終端線上服務方式享受數字化人民币帶來的便捷投資體驗。
重塑資金流動性價值,理财資金回籠時間明顯縮短
據了解,銀河證券系人民銀行批準的第一批數字人民币參研機構,也是數字人民币運營機構之一,而此次全新上線的服務是銀河證券聯合工商銀行開展的 " 證券行業數字人民币應用場景創新試點 " 工作的一次重大突破。2021 年 11 月 19 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北京監管局、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公布了首批拟納入資本市場金融科技創新試點的 16 個項目名單,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而銀河證券聯合申報的試點項目是上述 16 個項目唯一一個涉及數字人民币的項目,同時也是首個數字人民币涉足證券行業的試點應用。
記者在與銀河證券數字貨币行業應用創新工作小組相關負責人采訪溝通過程中了解到,在此次試點項目中,銀河證券公司創新性設計了三個應用場景,分别是 " 數字人民币購買付費金融服務 "" 三方存管體系下數字人民币投資場外理财産品 "" 數字理财錢包體系下數字人民币投資場外理财産品 "。
有受訪的業界人士告訴記者稱,上述三類創新性應用場景的設計與使用,更好地保障并提升了客戶體驗,借助數字人民币的特性,可簡化客戶操作步驟、提高資金效率。
據上述負責人介紹,銀河證券于日前已經上線數字人民币購買付費金融服務,銀河證券客戶可在購買行情、資訊、投顧、投研等金融服務過程中,使用 " 數字人民币支付 " 的方式。而相對于提供新的一種支付服務的 " 基礎款嘗鮮 ",此次公司全新推出的數字人民币投資場外理财産品的服務更是一次 " 進階體驗 ",讓投資者更能享受數字人民币在投資領域的獨特應用優勢。
上述負責人表示,客戶此次可進行投資的場外理财産品本次僅限于公募基金的投資,但帶來的體驗遠超以往。" 衆所周知,公募基金贖回到賬時間一般爲 1 至 3 個工作日(具體以産品爲準),基金類型不同、交易平台不同,到賬時間也不同,但客戶此次在三方存管體系下通過數字人民币贖回時,資金到賬明确縮短至一天,且随着後續服務的優化升級,贖回的時間将進一步縮短,極大促進資金的流動性,客戶可以實現對于資金的靈活調配。
值得關注的是,三大應用場景的服務對象具體包含已開立二級或以上數字人民币錢包的銀河證券存量個人客戶、已開立二級或以上數字人民币錢包後在銀河證券開立數字理财錢包的個人客戶兩類。另據記者了解到,除了穩步推進三方存管下的場外投資服務工作,在未來,銀河證券還将推出數字理财錢包投資場外理财産品的服務,到時,已擁有二類及以上數字人民币錢包的客戶可省去在銀河證券開戶的步驟,而可以直接通過銀河證券開通 " 數字理财錢包 ",以數字人民币的支付手段購買場外理财産品,享受便捷、直達式的數字人民币理财服務。
此外,爲了更好地提升客戶使用體驗,銀河證券也相應建立健全退出機制。對于爲了啓用數字理财錢包的客戶,其在符合 " 無在有效期内的服務或未贖回的款項 " 以及 " 已将數字理财錢包内餘額全部提現 " 兩個條件後,可在銀河證券服務終端申請注銷數字理财賬戶。
滿足對資金安全需求,實現每筆支付去向可控可溯
此次銀河證券聯合工商銀行開展的 " 證券行業數字人民币應用場景創新試點 " 系繼央行版金融科技 " 監管沙盒 " 試點陸續落地後,資本市場衍生出的 " 監管沙盒 ",将推動證券期貨行業金融科技穩妥發展,促進資本市場數字化轉型,完善資本市場金融科技監管機制。
" 三方存管體系下數字人民币投資場外理财産品 " 服務相較于以往投資者通過三方存管進行投資,更多了一重資金安全的保障。銀河證券數字貨币行業應用創新工作小組相關負責人表示,利用數字人民币的特性,将數字人民币用于證券公司客戶支付和交易業務中,可以滿足支付和交易中的資金流轉安全、可控、可追溯等要求,并确保支付和交易訂單的時效性和不可抵賴性。
爲了更進一步強化對客戶資金安全的保障,銀河證券多舉措并舉。銀河證券數字貨币行業應用創新工作小組相關負責人向記者指出,一方面,公司将數字人民币納入現有客戶賬戶管理體系,涉及對現有手機 APP 和網上交易終端等系統功能的更新改造,增加對數字人民币錢包支付等功能的支持。
另一方面,銀河證券目前在賬戶管理和結算交付過程中,建立了對客戶賬戶信息、客戶賬戶狀态、以及交付與結算管理中不同業務間資金劃入金額、資金劃轉總規模等實時交收業務的監控機制;建立了銀行彙總賬戶餘額和客戶餘額監控機制,确保客戶正常取款;建立了資金劃付到賬狀态監控,确保資金劃付及時有效完成;建立并完善與資金劃轉相關的對賬機制,同時對客戶資金劃轉制定各類賬戶可取資金控制原則及計算邏輯監控職能等。
此外,銀河證券聯合工商銀行開設的數字人民币創新試點還實現内外部數據源可控可追溯,竭力保障了客戶的資金安全。其中,外部數據源主要爲運營機構和公安部聯網信息,主要根據客戶輸入的九要素信息進行身份識别,采用内部主動上傳的方式,安全級别爲髙,采用加密方式傳輸及存儲;而内部數據來源主要爲銀河證券自有賬戶類、交易訂單類、客戶行爲分析類、客戶營銷類等,采用内部主動上傳的方式,安全級别爲高,采用加密方式傳輸及存儲。
在基于上述技術措施前提下,銀河證券還針對操作類、技術系統類、創新技術類三類風險,建立了風險監測機制,并通過一系列控制措施進行風險管控:一是在信息系統新功能上線前進行充分測試;二是制定應急預案以處置異常情況;三是加強系統運維過程中的日常監控;四是建立有效保障信息系統安全運行的控制機制。
與此同時,此次創新試點工作還在滿足現有監管體系要求的基礎上加強反洗錢管控,方便客戶使用數字人民币。
銀河證券正助力構建完善的數币應用生态
銀河證券副總裁羅黎明告訴财聯社記者,此次銀河證券聯合工商銀行開展數字人民币在證券行業應用的試點工作,初衷是爲了保障客戶資金安全、防範洗錢等違法交易行爲、降低交易成本、提升金融運行效率的目的,以期爲投資者提供更便捷、安全、高效、智能的服務體驗。
據記者觀察,企業數字化轉型作爲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着力點,其必要性和緊迫性不斷凸顯。此次銀河證券涉足數字人民币領域,在證券公司,乃至證券行業都是前所未有的一次嘗試。這也進一步反映了銀河證券對數字化轉型的關鍵認識的提升,以及擁抱數字化未來的決心。
2022 年年報顯示,銀河證券剛剛制訂并啓動了 2023-2025 戰略發展規劃,新戰略規劃以 " 金融報國、客戶至上 " 爲企業使命,以 " 成爲居民财富管理的‘引領者’、實體經濟的‘服務者’、機構客戶的‘護航者’、雙循環格局的‘推動者’、資本市場的‘示範者’ " 爲企業願景,以 " 打造受人尊敬、國内領先、國際一流的現代投資銀行 " 爲長期戰略目标,秉承以客戶爲中心的理念,推動公司向綜合性、全能型投資銀行邁進。公司将堅持以客戶爲中心,加強金融科技應用,不斷豐富、創新業務服務模式,持續爲個人、企業、機構等各類客戶提供差異化、精準化服務及産品。
銀河證券總裁王晟王晟透露,銀河證券目前正積極參與第二批資本市場金融科技創新試點,持續豐富數字人民币應用場景、逐步構建完善的數字人民币資本市場應用生态,是其中的一個重點方向。作爲國有金融機構,銀河證券将堅持 " 金融報國 " 的初心使命,踐行服務國家戰略主體責任,依托 " 平台化、數字化 " 的金融科技發展思路,通過金融科技創新與業務創新的深度融合高質量發展,爲資本市場金融科技創新持續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