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蘿吉
中型、中大型純電轎車,是近兩年讓人最審美疲勞的一個類别,所有瞄準高端新能源市場的廠商,似乎都繞不開以轎跑的形式來奠定高端定位的套路。
小鵬、蔚來、哪吒、零跑、飛凡、智己、岚圖……這個燃油時代極其稀缺的品類,到電動時代,已經能随手舉出不下十款車型。
所以,網上最初看到長安啓源 A07 的大緻輪廓時,我的第一反應就是乏味,因爲這明顯又是一款轎跑電車,而它聽起來非常陌生的品牌和車型名,也讓我絲毫提不起進一步了解的興趣。
不過 " 迫于 " 工作原因,啓源 A07 召開了一場設計品鑒會,我還是得回頭再仔細看看這款車,也就是這第二眼,卻讓我感到了驚豔。沒錯,轎跑還是那個轎跑,但長安啓源 A07 的诠釋方式,有那麽億點點不同。
讓人看起來舒服
是啓源 A07 真正與衆不同之處
簡單說兩句背景。長安汽車旗下的新能源品牌,有深藍和阿維塔,但它們本質上都是和其它公司的 " 合資 ",是獨立于長安品牌的。如今再次推出和深藍定位相近的啓源,則歸于長安主品牌,身份明顯不同。
産品層面,廠家沒有回避新車的背景,長安啓源 A07 采用了和深藍 SL03 相同的平台,據悉動力總成也基本一緻,這點我們從兩款車 2.9 米完全相同的軸距,也不難猜出來。
不過,如果單看外觀的話,我們其實根本看不出啓源 A07 和深藍 SL03 的關系,一方面是啓源 A07 的長、寬的尺寸都更大,整體觀感就大了半圈,不過更重要的是,兩款車的設計理念和風格,可以說完全不同,甚至可以說是兩個極端。
設計師給出的那些玄乎的靈感來源就不提了,單論我個人的觀感,如果說深藍 SL03 是有些機甲風的剛硬,啓源 A07 就是極緻的簡約和柔美。
從風格來講,啓源 A07 确實是一台轎跑,它由 A 柱直接一溜到底的大溜背,可以說比同類車型都要更徹底,不過和其它電動轎跑突出運動感的氣質不同,觀看啓源 A07 的過程中,我腦中一直浮現的,卻是和動感、高級都不大相關的另一個詞——舒服,全方位無死角極緻的舒服。
從設計元素來講,啓源 A07 其實沒什麽特别的新花樣,車頭、車尾的貫穿式燈帶,側面的大溜背,屁股上的小鴨尾,在當今新能源車型上都已經用爛了。那這種獨特的舒服感,是從哪兒來的呢?
其實還是在細節上,啓源 A07 把任何讓人感到複雜、吵鬧的地方,都用一種溫柔的方式隐藏、抹除掉了。
比如前臉,引擎蓋幹淨得像一塊平滑的蓋闆,中間沒有設計筋線、兩側的隆起存在感也非常弱,最特别的是,引擎蓋下沿直接和貫穿燈帶無縫銜接,配合極其寬大的引擎蓋,觀感非常接近于蚌式引擎蓋。
這是宏觀層面的觀感,細看局部的話,會發現貫穿燈帶兩側的進一步外展,已經延伸到了側面翼子闆的位置,這麽一小段延伸,讓本屬于前臉的燈帶,實際上和側面也産生了聯系,這個細節,無形中提升了正面觀看時的整體感。
再走近一點,細節上另有乾坤,上圖這一角,是燈帶、引擎蓋、翼子闆和輪眉銜接的地方,細看能發現輪眉向前有一個不易察覺的弧面切線,它是由翼子闆和前保險杠兩個钣金部件組成的,這麽一個細微設計,背後其實是更高的工藝、成本的投入。
和前臉不同,啓源 A07 車尾的鴨尾小翹起,形成了一個相當鋒利的線條,處理不好的話很容易破壞整體的柔美和舒适感,而在這個地方,設計師選擇讓上面的鴨尾弧線,和下面的貫穿尾燈在兩端直接相接,一直一彎,形成了一種類似長弓一樣的觀感。而除此之外,整個尾部也再沒有其它吸引眼球關注的元素。
而要延續這種整體感,車尾的銜接處也是用極緻的細節來過渡的。我們看不到傳統的轉向燈,是因爲它被集成到了燈帶的兩側,而尾箱蓋和燈帶在銜接處,也有細緻的型面變化。
從上面圖片能看出,燈帶一端的外燈罩并不是完全随着钣金變化,而是它本身自己也做了曲面,溫潤的質感,很容易讓人想起被手工打磨的玉石。
和前臉、車尾相比,啓源 A07 側面的簡約要更加極緻,細節方面似乎也沒多少可以聊的地方。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這種通體圓潤的風格,啓源 A07 并不是第一個,同級别的零跑 C01,就是相同的理念。
對比之下,零跑 C01 的側面其實要更加簡潔,但是它卻沒有啓源 A07 那種完全一緻的柔美,反而有種溫柔外表下包裹着堅硬個性的感覺,最大的原因,就是兩款車對側窗線條的不同處理。
零跑 C01 側窗下側是完全平直的直線,到尾部和上沿生硬的形成一個銳角,而啓源 A07 則是微微上揚,最後以一個弧角進行收尾,這點細節的不同,讓兩款車的整體觀感,又有了大的區别。
真正舒适的内飾,兼顧觸覺和視覺
可以注意到的是,啓源 A07 的中控台明顯要更簡潔,整個台面基本就隻有一塊大尺寸的中控屏,這是因爲它把傳統的儀表屏給減掉了,當然這也絕非是成本考慮,而是用一塊更大尺寸的 AR-HUD 擡頭顯示器,來進一步營造座艙的簡潔。
啓源 A07 内飾設計有三個亮點,一是貫穿中控台、并和兩側車門銜接起來的木紋飾闆,整體都保持着輕微的弧面,尤其是在銜接的地方,采用了極其考驗工藝的弧面設計,讓這種柔美的風格繼續保持下去。
第二點是懸浮島的設計,除了中央扶手台之外,兩側車門的控制台也是相同風格,而且各自都有一個微微上翹的弧度,除了視覺層面的輕靈感外,也再次應用溫柔的弧線變化,讓駕駛員和乘客的操作變得更順手、自然。
最後是座椅,啓源 A07 前後兩排的座椅,視覺上就能看到明顯的包裹感,這種包裹性此前主要被用來營造運動感,用來提升激烈駕駛時的側面支撐。而啓源 A07 這種有意加大側翼包裹的做法,目的更多的則是營造類似被人擁抱着的舒适感,這一點,也再次加強了它由外而内努力帶來的舒适理念。
最後忍不住要提的一個細節,啓源 A07 方向盤上的撥杆不但做了造型設計,就連配色都和車身做到了一緻,這種設計還是我頭一次看到。更讓人叫絕的是,就連撥杆上的字母圖案的排列,都有意和一條拼接縫保持了平行,這種強迫症式的細節處理,看到時還是一個感受——舒服。
總結
在寫這篇文章時,我并沒有查看官方提供的資料,基本都是表達自己對啓源 A07 的真實感受,而後來在品鑒會的設計師分享中,有一句讓我産生共鳴的表達:" 優雅的線條和飽滿柔軟的情感環島設計,在感官上給人以舒适感和高級感 "。
其實這句話在整個品鑒會中的存在感并不強,一走神就會直接忽略,不過也正是這句話,點出了新能源車設計已經走入創新困境的當下,啓源 A07 真正與衆不同的核心理念。
造一台讓人看着、坐着、開着、用着都舒服的車,其實是一件需要廠商投入情感、心思,也是消費者真正需要的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