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藥品,來源:視覺中國)
12 月 15 日,彙宇制藥(688553.SH)發布公告稱,公司核心技術人員滕毓敏近日向公司提出離職申請,并已完成相關離職手續,離職後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而這,已經是彙宇制藥上市一年來,辭職的第四名董監高了。
上市後短時間内即有多名董監高相繼辭職,公司給出的理由均為 " 個人原因 "。但結合公司上市即 " 變臉 " 的業績,競争白熱化的大單品,以及解禁即組團減持的股東來看,幾者之間或有千絲萬縷的關系。
上市一年 4 名董監高辭職
根據公告,滕毓敏在彙宇制藥的就職時間并不長。滕毓敏出生于 1965 年 1 月,中國國籍,擁有英國永久居留權,斯旺西大學分子生物學博士。2020 年 7 月,彙宇制藥引進滕毓敏,擔任藥物研究院生物研究所執行總監。
彙宇制藥給滕毓敏的待遇并不低,2021 年滕毓敏的薪酬高達 161 萬元,不僅在所有董監高薪酬裡排名第三,甚至高過了公司董事長丁兆。同時,公司還給予了其股權激勵。公告稱,其已獲公司授予但尚未行權的 2020 年股票期權 40678 股将作廢。
但就是這樣高薪引進的核心技術人員,2 年多的時間就辭職走人了,且公司披露 " 其在公司任職期間,未有參與的已授權或申請中的專利相關工作。"
實際上,除了滕毓敏外,彙宇制藥近兩年為引進研發人才可謂不遺餘力。2021 年,公司研發費用 2.48 億元,同比增長 179.60%;2022H1,研發投入 1.71 億元,同比增加了 55.53%。公司在解釋研發投入大增時提到 " 報告期内公司引進研發人員,特别是高層次研發人員增多。"
钛媒體 APP 梳理發現,除了滕毓敏外,公司核心技術人員韋濤、陳壽軍也是彙宇制藥 2020 年 6 月、7 月分别從禮來和科倫藥業挖過來的,均任公司藥物研究院副院長,2021 年薪酬分别高達 343 萬和 188 萬。
當然,彙宇制藥突然加大研發力度也是形勢所迫,因為早在其上市之前,公司重營銷、輕研發的打法就飽受诟病。
招股書披露,2018 年 -2020 年,公司銷售費用分别為 2962.13 萬元、33812.88 萬元和 71314.09 萬元,銷售費用率高達 54.53%、47.82% 和 52.28%。
钛媒體 APP 向業内人士求證制藥企業銷售費用率普遍水平時,不少人表示 50% 以上的水平明顯偏高。
如是所言,對比同行,2018 年 -2020 年,恒瑞醫藥(600276.SH)的銷售費用率分别為 37.11%、36.61%、35.34%,貝達藥業(300558.SZ)為 40.55%、36.23%、36.57%,普利制藥(300630.SZ)為 22.09%、21.03%、14.90%。
(彙宇制藥與同行銷售費用率對比,數據來源:公開資料)
就在銷售費用率畸高的同時,研發費用卻明顯偏低。2018 年 -2020 年,公司研發費用分别僅 3914.98 萬元、5561.55 萬元和 8877.39 萬元,占營收比例為 72.07%、7.87%、6.51%。同行恒瑞醫藥研發費用率則為 15.33%、16.73%、17.99%,貝達藥業為 24.81%、21.00%、19.40%,普利制藥為 22.14%、19.40%、16.08%。
(彙宇制藥與同行研發費用率對比,數據來源:公開資料)
當然,公司上市後迅速離職的董監高可不止滕毓敏一位。今年 4 月 7 日公司曾公告,公司監事王曉鵬辭職,董事林珍辭職,辭職後均不再在公司任職;8 月 26 日,又宣布董秘劉靜默辭職,但其辭職後繼續擔任其他職務。
值得一提的是,劉靜默辭職後,公司董秘一職一直空缺,當時聘任了馬莉娜為公司副總經理并代行董秘職責。但因為疫情原因,馬莉娜未能參加董秘任職資格的培訓,尚未取得科創闆董秘任職資格,11 月 24 日公告隻能暫由公司董事長丁兆代行董秘職責。
上市業績就 " 變臉 "
在多位董監高相繼離職的背後,彙宇制藥業績已經快速下滑。
2022Q1、2022H1、2022 年 1-9 月,公司分别實現營收 4.66 億元、8.33 億元、12.20 億元,同比增長 9.18%、-5.88%、-12.35%;歸母淨利潤 1.19 億元、1.70 億元、2.35 億元,同比下滑 11.49%、34.13%、39.19%;扣非歸母淨利潤下滑更加嚴重,分别僅錄得 1.07 億元、1.46 億元和 1.97 億元,同比下滑 17.37%、40.91%、46.86%。
但在上市前,公司業績可謂突飛猛進,2018 年 -2021 年,公司營收分别同比增長 288.45%、1201.68%、92.94%、33.69%;歸母淨利潤增速 74.03%、904.12%、94.03%、29.87%;扣非歸母淨利潤增速 65.83%、688.45%、78.19%、26.22%。
(彙宇制藥業績變動趨勢,來源:wind)
業績下滑,公司解釋系主要産品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量價齊降,疊加研發費用猛增。
事實上,早在 IPO 前,彙宇制藥産品單一就飽受诟病。成立于 2010 年的彙宇制藥,2018 年開始在國内銷售藥品,而業績快速增長,主要依賴單品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資料顯示,彙宇制藥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産品為同品種首家視同通過一緻性評價的産品,在國家藥品集中采購競标中僅公司與原研藥廠家禮來可以參與競标,2019 年獨家中标 "4+7" 試點城市帶量采購,并與禮來共同中标聯盟地區 25 省份帶量采購,2021 年市占率第一。
但這種增長主要是靠狂砸學術推廣費堆出來的。上述提到,公司銷售費用畸高,這其中學術推廣費又占去大頭。2018 年 -2021 年,公司學術推廣費為 1725.31 萬元、3.03 億元、6.45 億元和 8.39 億元,占銷售費用的比重為 58.25%、89.70%、90.39% 和 93.09%。
醫藥業内人士向钛媒體 APP 表示," 一般而言,藥品上市前幾年屬于培育期(包括了産品本身的治療價值推廣和企業的品牌價值推廣),企業會高頻次進行國際性、全國、區域、省屬、地市等多維度學術推廣,所以醫藥初創公司有偏高的學術推廣費。"
如其所言,超高的學術推廣費和營銷費用推動下,彙宇制藥超級大單品受益于帶量采購,迎來業績飙升。
2019 年 -2021 年,公司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分别實現收入 6.55 億元、12.36 億元、14.50 億元,占營收比例分别為 92.77%、91.02%、79.49%。今年上半年,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境内收入為 5.44 億元,占公司境内收入的 67.92%。
但依賴單一産品的弊端很快顯現出來。钛媒體 APP 注意到,2020 年以來,除原研廠家禮來及彙宇制藥外,江蘇豪森藥業集團有限公司、揚子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齊魯制藥有限公司、江蘇奧賽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醫藥公司的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也紛紛通過一緻性評價并陸續上市。随着同品競争企業增加,使得競争環境加劇,公司超級單品的銷售價格和銷售量均有所下降,但新品未能在第一時間頂上來。
面對産品單一的問題,彙宇制藥也在想辦法擴充品類。公司稱,中短期内将持續發展仿制藥,同時重點推進創新藥研發,公司将加快從 " 以仿養創 " 到 " 仿創結合 ",并邁向 " 創新為主 "。中報顯示,彙宇制藥創新藥也是瞄準生物創新藥和小分子領域,截止本報告期末,新增立項 2 個,創新藥在研項目合計 11 個,其中 6 個為小分子藥物,5 個為生物創新藥;改良新藥項目 2 個。
但很明顯,新藥研發的長周期、重投入特性下,彙宇制藥無論是業績承壓還是創新藥出成果,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一解禁股東紛紛 " 組團 " 套現
實際上,不隻彙宇制藥的董監高在 " 跑路 ",公司股東也在二級市場 " 組團 " 減持,透露出不太看好公司未來的信号。
10 月 26 日,彙宇制藥有 2.37 億股首發原股東限售股、首發戰略配售股份上市。一解禁,公司股東就紛紛宣布減持計劃。11 月 2 日公告,股東王曉鵬(就是上述提到的離職的監事)、上海爽飒企業管理咨詢事務所 ( 有限合夥 ) ( 以下簡稱 " 上海爽飒 " ) 拟分别減持不超過 735.91 萬股、1270.80 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不超過 1.737%、3%。
11 月 18 日再公告,股東長興茂達股權投資合夥企業 ( 有限合夥 ) ( 以下簡稱 " 長興茂達 " ) 、湖州意諾特企業管理合夥企業 ( 有限合夥 ) ( 以下簡稱 " 湖州意諾特 " ) 均拟減持不超過 1270.80 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不超過 3%。
12 月 16 日又一次宣布,股東黃乾益也拟減持不超過 1270.80 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不超過 3%。
股東組團套現的當下,彙宇制藥股價表現并不好看。去年 10 月 26 日,其上市發行價 38.87 元 / 股,首日開盤價 41 元 / 股,盤中最高上摸至 42.59/ 元,最終收盤在 39.61 元 / 股,上市首日即是公司高光時刻。此後股價持續下行,上市第二日即跌破發行價,之後更是持續下行趨勢,長期都在發行價下運行。截至 12 月 16 日收盤,報收 17.84 元 / 股,已經不足發行價的五成。
(彙宇制藥周 K 線圖,來源:wind)
但即便這樣,股東們還是照樣減持,在減持計劃發布後迅速賣出。比如已經離職的王曉鵬,根據最新的減持公告,王曉鵬在 2022 年 11 月 7 日 -11 月 29 日期間,通過集中競價交易和大宗交易,已經累計減持了 630.46 萬股(減持比例 1.488%),套現 9716.34 萬元。
無獨有偶,長達興茂在 11 月 24 日至 11 月 29 日期間,通過大宗交易累計減持 847.20 萬股,一次減持到位,成功套現 1.24 億元;湖州意諾特則在 11 月 23 日至 25 日減持了 924.62 萬股(減持比例 2.183%),套現 1.39 億元。
上述的種種問題,钛媒體 APP 整理并發至公司欲進一步求證,但截至發稿,仍未獲回複。
(本文首發钛媒體 APP,作者|蘇啟桃)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