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來源:酷學院與釘釘聯合主辦的「酷絢組織力| 2023 開年第一講」。
分享嘉賓:葉軍,阿裏巴巴集團副總裁、釘釘總裁。
初級筆記達人 | 楊小兔
輪值主編 | 智勇 責編&值班編輯 | 青羊
第 7336 篇深度好文:6256 字 | 14 分鍾閱讀
數字化
筆記君邀您閱讀前,先思考:
如何用數字化技術,提高組織力?
數字化技術,到底先用來提升業務能力,還是先用來提升組織能力?
今天和大家分享,企業如何借助數字化技術,驅動組織力創新的一些思考。
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技術的進步往往會推動時代的變革。
回顧農業時代,人力、手工工具和畜力的大量使用,使我們的生産力得到了提升;
工業時代,電力的廣泛推廣和應用,使得整個社會的生産力發展突飛猛進;
如今身處信息時代、數字時代,計算機的算力、大數據、雲計算、AI 等技術的發展,也爲各個行業的發展帶來了變革。
每一位企業家都應該思考,如何借助數字時代最新的技術工具,去幫助企業的組織力創新,去管理一家公司。組織力的創新和業務發展密切相關,組織力是業務發展的保障,業務發展又會反推組織力不斷升級。
一、有組織力的企業
在不同的企業家眼裏,對于組織力或許有不同的定義。我認爲一家具有組織力的企業應該擁有以下三個特征:
1. 具有持續的創新能力
一個有組織力的企業,首先要具有持續的創新能力。這樣的創新不是一次性創新,其背後是能堅決正确地執行并落地戰略,以及對資源高效使用。
釘釘過往的 8 年,從最早的企業級 IM ( 即時通訊 ) 市場切入,做了以打卡考勤爲基礎的 " 智能人事 ",然後逐漸上線了移動審批,改變了很多原來紙質審批的辦公現狀,現在大量的企業都在使用無線設備、智能手機,來完成審批和下達管理層的一些決策。
最近幾年釘釘在做低代碼的創新和推動,在教育行業中基于釘釘做 " 家校溝通 " 産品的業務創新,以及釘釘在 SaaS ( 軟件即服務:Software as a service ) 産品形态上進行創新,産生了專業版、專屬版、專有版等商業化的創新。
2. 堅持客戶第一的态度
第二個有組織力的表現,是堅持客戶第一。
一方面,不管業務做到多大,一個企業都要始終堅持客戶第一的态度,并且有能實現客戶第一的能力。
大家都知道一個企業做大以後,從企業的基層到管理層的反應鏈路會變得非常長。當客戶側發生一些需求變化,或者有一些客戶投訴的時候,管理層不一定能夠快速地獲得該信息并且做出改進。
另一方面當管理層有一個重要的戰略決策時,想要把決策落地到一線員工,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可能要長達幾個月。而且很多時候,一線員工真正理解到的與高層想要傳達的不一定是一緻的。
所以如果一個組織能夠敏捷響應客戶市場需求,能夠讓組織保持高效運轉,這樣的組織就是有 " 客戶第一 " 能力的組織。
3. 降低組織運營成本
成本降低不是減少人員從而降低人力成本,更多地是指溝通成本的降低,決策成本的降低,以及創新試錯成本的降低。
這三種成本的降低,是一個企業從創新期走向成熟期,成爲大型企業過程中一定會遇到的挑戰。一個處于創業期的企業,往往能夠以很低的溝通成本,做快速的決策,以及犯錯後立刻進行調整。
創業企業這種 " 船小好調頭 " 的能力是一個天生的優勢,但往往随着業務的發展,客戶的增加,産品規模化的商業化生産,組織會變得越來越龐大,這時候進行一個決策調整或業務調整就會變得非常漫長。
如果有一個企業能夠具備降低組織運營成本的特征,其組織力應該是不會差的。
二、" 兩個數字化 "
助力企業的組織力提升
如何用數字化方式幫助企業達成組織力?
釘釘在過往的幾年實踐中,找到了一個确定性的路徑。
這并非唯一的路徑,也不一定是最合适的路徑,但一定是一個可以執行的确定性方法論。我稱之爲 " 兩個數字化 ",分别是指組織管理的數字化和業務經營的數字化。
1. 組織管理的數字化
通過數字化技術,可以幫助一個企業在内部非常方便地共享戰略目标,實現企業的 " 上下同欲 ";也可以非常高效地推進團隊協同,令部門之間信息的交換變得更快,部門之間的協作成本變得更低更容易。還可以幫助企業裏面的一線優秀員工,不斷産出好項目或者好的想法和點子。
企業的團隊越來越大,從幾個人變成幾十人、幾百人甚至幾千人的時候,内部管理員工的很多困難就會産生,比如幹部的選拔,組織結構的合并或者拆分,以及員工的晉升激勵,發年終獎等。
以前都是借助一些有經驗的管理者來擔任重要的管理崗位,做好管理工作。如今有了數字化技術的支撐,可以讓每一個普通的管理者迅速具備 60 分以上管理人員的及格水平。
借助數字化技術,很多管理者的管理質量或管理效果會變得更加精準,從而讓組織能夠變得敏捷,讓每個個體的創造力得到更好的激發。
組織力的整體提升是企業發展的根本,有好的組織力才會有好的業務産出。
在組織管理過程中經常會經曆這樣一個過程。
首先,是在業務策略制定前期的環境感知,包括對政策、技術、趨勢、風險等進行感知,常用的方法有 PEST ( 宏觀環境分析 ) 、SWOT ( 态勢分析法 ) 、四看三定等方法。
其次,基于這些環境的感知,進行戰略的制定,戰略制定也是管理企業和管理團隊達成共識的過程。
再者,達成共識之後,一般會進行組織的設計和組織結構的調整。
最後,就是團隊協作的執行過程,與此同時還要做好一線優秀員工的激勵。
這是一個組織發展的常規管理設計過程,如果不借助數字化技術工具,整個過程會産生脫節,難以了解落地的過程,結果也往往難以達成。
因爲有了數字技術的幫助,這個過程會變得透明,彼此能夠相互看見,不斷對齊修正确保結果達成。
① 數字技術推動組織的管理創新
借助釘釘這樣的數字化技術工具,組織管理過程中有兩件事情是能夠有立竿見影效果的。
第一件事就是用數字技術,讓一個組織圍繞一件事情,或對一個項目的資源投入更聚焦,讓投入産出比變得更高。更具體來講,說的其實是從戰略到執行的連續性管理。
企業經常在經營管理過程中的一個痛點,就是從戰略到執行的連續性不夠。管理者常常會發現你做的戰略,等執行到一線的時候,可能已經變了;或者花了很長時間才能将戰略傳遞到一線去執行。
數字技術可以幫助我們實現,從目标設定到落地執行整個過程的透明化,讓每一個團隊互相之間看到過程中發生的事情,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産生協同,及時進行問題的更新叠代。
第二件事,是給組織裏面有想法、有能力的人授權。
在沒有數字技術之前,這兩件事情非常依賴于管理者的經驗,有了數字技術之後,這兩件事情就變得更加容易一些。
第三件事,是關于組織的扁平透明。
扁平透明也是一種 " 授權 ",在組織裏面經常有員工認爲自己是 " 有心無力 ",這是很多員工的反饋。在我們曾經是一線員工的時候,可能也會有這樣的抱怨,這類抱怨也許不可能消除,但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減少,讓抱怨背後的問題能夠被弱化、被解決。
所以我們鼓勵老闆給員工寫周報,這是釘釘一個堅持了很多年的組織文化。
每天會有管理者給自己的員工寫 " 釘釘的一天 ",把管理者對今天釘釘一天發生的問題、重要的進展、産品上的變化、客戶層的反饋,以及服務部門、客服部門得到的投訴,都全部反饋出來,并且管理者會加上自己的觀點和洞察。
這些信息每天跟一線員工進行傳遞,可以讓員工更好地理解組織在想什麽,管理層在想什麽,不需要去猜,因爲每天都可以進行一次 " 對焦 ",使組織能夠變得更加 " 扁平 "。
同時員工的周報,鼓勵公開,這樣周報可以直達老闆,老闆也可以進行及時的反饋,這種上下及時的互動,可以讓組織變得更加像一個生命體,更加的扁平透明。
所以扁平透明既是一種授權,讓員工覺得在組織裏面有存在感、歸屬感和責任感,同時也讓組織充滿協同上的便利,減少不必要的阻力。
② 數字化工具帶來的及時溝通
很多企業的管理問題,百分之七八十可能都來自于溝通問題。
在釘釘的組織管理過程中,鼓勵每個人有問題及時同步,有客戶投訴,即使在員工面前進行暴露,也要讓每個管理層聽聽内部客戶投訴的聲音,每天都要聽客戶投訴電話,聽到問題以後要解決問題。整個過程是對溝通及時性的保障。
很多人說溝通多了可能會打斷工作,這是一個利弊的問題,我們要用好 " 利 " 的一面,同時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打擾,所以也鼓勵大家把一些好的觀點形成文檔沉澱下來,發給自己的團隊和協作方。
會議也是一種溝通形式。很多企業從戰略到執行是通過會議來推進的,大量開會會導緻 " 文山會海 " 的低效狀态,所以員工的抱怨非常多。很多優秀的管理者都在思考,如何高質量地開會。
數字化工具可以幫助企業用非常簡單的方式開出高質量的會議。釘釘有一個産品叫 " 釘閃會 ",通過 " 釘閃會 ",可以幫助會議的組織者做到規範有結構的會議管理,下面我展開介紹一下。
a. 會前準備
會前,鼓勵每一個參會人員提前準備議題,而不是在會議現場臨場發揮。
釘釘提供了很多模闆,類似于亞馬遜的 Six Pages(六頁紙),以及 ToB 行業經常用的 " 四看三定 " 等。
通過這些模闆的結構化,可以幫助思考,把我們的思想和想法寫下來,形成結構化文字,方便自己沉澱和别人查看。
b. 互相閱讀
有了會前準備以後,就可以在會前進行充分的互相閱讀,對互相的觀點進行了解,提前識别問題的焦點,減少在會議過程中突發的一些意外争吵和無止境的時間浪費,所以需要提前進行充分溝通。
c. 目的性讨論
在會議過程中,鼓勵所有參會人員帶着目的進行讨論,而不是針對會議的每一個細節展開讨論,很多細節可以在會前進行提前對焦和評論,在工具裏面進行評論。
在會議過程中,針對議題的重點直接聚焦讨論,讓會議質量變得更高。參會人員也知道自己需要在會議的哪個環節發表觀點、輸出貢獻、提供信息。
d. 記錄結論
對于會議過程中形成的結論,通過數字化工具,可以把結論和共識非常清晰的記錄下來,也可以在會議過程中形成待辦事項,以及會後需要跟進的行動事項。
" 釘閃會 " 這樣的數字化工具,提供了閃記的功能,把會議過程全程錄制下來,形成回放,還可以将語音自動轉變成文字。通過這樣的方式,回顧會議以及會上的決定,讓沒有參會的人,回看當時講了什麽。
e. 任務跟進
很多會議結束後沒有結論,或者有了結論沒有執行,等到過一段時間再開會,回顧後發現上一次的行動并沒有做。那麽,數字化工具可以有效地跟進任務,打通項目管理系統,形成執行任務,把每一個在會上形成的待辦事項和任務行動,分配到具體的人。
當下一次周會或月會開展時,第一個環節,就可以導入上次會議沒有完成的,或當時留下的一些議題,這叫做 " 閃電回顧 "。在釘釘的組織管理過程中,每一場周會、例會,甚至一些重要的項目會議,都使用這樣的工具進行管理。
通過這樣的工具,會議管理變得非常高效,避免了很多無意義的會議,讓很多員工、産品經理可以靜下心來聚焦在自己的代碼、産品設計方案、交互的設計稿上。一個創新力的組織應該有這樣的工具來支撐。
一個組織經過有經驗管理者的管理,同時借助數字化工具的支撐,其管理應該會變得更加科學和理性。
最終組織管理有沒有效果,還是體現在業務打勝仗的能力上。隻有不斷實現業務結果,并讓公司的員工看到,這樣的組織力才會真正成爲每個員工内心認可的一種組織力,而不是管理者自己認可的組織力。這就是工具和方法配合的最終結果,也是實現組織力數字化非常好的方法論。
2. 業務經營的數字化
在業務經營的數字化方面,可以通過數字技術幫助企業經營變得更加靈敏。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經常會調整業務策略和業務流程,甚至改變業務模式。每次改變都意味着人員的調整,組織的變動,甚至是市場的重新調研。
應用數字技術,可以快速地做出調整,也可以借助數字技術,快速地洞察到一些問題的産生,以及市場變化的産生,從而做出最快速的調整。
① 全鏈路數字化
在很多企業的經營過程中,企業的管理層都試圖打造一個敏捷組織,讓組織能夠快速試錯,快速創新。小型創業企業往往有這樣的特征,可能不需要借助太多的數字化工具。因爲管理者就是企業的發動機,可以及時調整創業團隊,對于十個或二十個人做一些調整,做一些變革。
但随着組織的變大、企業的發展、客戶的增加,沒有數字化工具,沒有全鏈路數字化能力的支撐,很多判斷就會變成一種純粹的感受。純粹的感性在更大的組織裏面,會面臨更多的管理性風險。
所以随着創業組織變大,如何始終能夠保持敏捷性,保持快速試錯和試錯成本的降低,這是一個現代科學管理所必須思考的問題。
随着組織變大,很多企業經常會面臨業務單元增加,以及業務規模擴展。在這個過程中,人事、财務、行政、采購、生産、供應鏈等業務系統的數字化建設非常關鍵。
以阿裏巴巴集團發展爲例,阿裏巴巴集團從最早的 B2B 跨境貿易業務,發展到今天, 1688、淘寶、天貓、盒馬、阿裏雲等越來越多的業務出現在一個大型企業裏面,員工數也從原來的千人成長爲二十幾萬人。
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沒有一個全鏈路數字化的工具支撐,可以想象管理模式、管理過程、管理成本是非常大的,由此持續創新也會受到影響。
強大組織力會助推業務發展,業務的成長也會反向推動組織力的提升。不斷打勝仗,可以讓組織變得更有信心,更加願意創新并變得更加高效。在傳統企業中,業務的成功往往是借助于管理者推動各種線下會議,或者階段性開展一些組織的發展和培養,包括一些慶功會的形式。
其實最好的組織成長在業務過程中就能夠産生。在業務過程中,通過全鏈路的數字化,讓數據能夠沉澱下來,通過數據幫助決策、幫助組織變革,這是一個更好、更及時的模式。
② 低代碼是實現業務數字化的趁手工具
通過對釘釘上企業的觀察,看到這麽一種趨勢,很多企業借助低代碼工具,把業務流程進行數字化,能夠用非常少的人和非常及時的方式落地業務過程,把複雜線下的業務過程馬上能變成一個線上的業務流程。
龍輝起重是山東的起重機企業,他們借助低代碼開發工具,在釘釘上用低代碼搭建了 200 多個流程表單應用,串聯起了龍輝起重工廠的 " 财、物、人、事 ",沉澱了大量數據,讓管理層對企業的生産經營情況了如指掌,做到不憑經驗拍腦袋,讓決策更科學,實現了組織管理和業務生産雙重數字化。
③ 釘釘數字化工具在業務經營過程中應用
釘釘是一個 "PaaS 化 " 的底座,過去兩年經過釘釘的不斷投入,我們進一步開放釘釘的底層能力。将 API(應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從原來的 700 個發展到了 3000 多個,除了開放 API 之外,還提供了大量的 PaaS 能力,來降低企業數字化的成本。
比如低代碼能力,它可以幫助企業的行政、财務、HR 等工作一線的部門人員,迅速地将工作流程數字化,也提供了酷應用的能力,将 ERP(企業資源計劃: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業務系統打碎以後,重構到最高頻的聊天和個人資料界面,從而使多角色、跨組織協同變得随時随地可以進行。
在 8 年的發展時間中,釘釘已經服務了 6 億用戶,2300 萬家企業組織和學校,與很多 500 人以上、2000 人以上企業和組織機構進行接觸時,我們能夠更加明顯地感覺到大家對于數字化技術的訴求比以往變得更爲迫切。
不要小看一個數字化的打卡考勤功能,它能幫助大量的中小企業把管理做好;也不要小看任何一個低代碼工具,它可以幫助一個超大型企業進行業務流程的快速重構。
我們堅信數字化技術能夠驅動組織力的持續創新,也期待越來越多的企業能夠使用好數字化技術和工具。
* 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一位麥肯錫 7 年老員工的忠告:一個人的能力,往往是态度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