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皇氏集團(002329.SZ)因下調激勵計劃考核目标收到了深交所出具的問詢函。10 月 18 日晚間,皇氏集團對問詢函進行回複。在回函中,公司對目前經營情況、激勵考核指标設置等方面進行了詳細回複。
皇氏集團的主營業務包括乳業和光伏 EPC 業務。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此次激勵計劃考核之所以僅設營收指标,或許是因其淨利潤近年一直處于虧損或微盈狀态。今年上半年,公司更是将營收占比近 3 成的乳業子公司出售用以抵債,因此公司不得不降低業績考核目标。但在業績考核下調之下,公司想要業績達标仍存一定壓力。
二級市場方面,公司股票開盤大幅下跌觸及跌停,報收 5.21 元,跌幅 10.02%,股價創 2023 年新低,當前總市值爲 45.28 億元。
大幅調低業績考核目标
皇氏集團于 2022 年 12 月推出《2022 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下稱激勵計劃),并計劃拟對符合條件的激勵對象發行 4799.3 萬股股份,最終首次授予 121 名激勵對象共計 3145.93 萬股股份,并于今年 3 月完成首次授予登記。
按照原來的業績考核目标,公司以 2022 年營業收入爲基數,要求 2023 年 -2025 年營收增長率分别爲 50%、100%、150%,即分别不低于 43.37 億元、57.82 億元、72.28 億元。
但因由于公司出讓重要乳業子公司及 TOPCon 電池項目公司控制權,相應子公司不再納入合并報表範圍,導緻原先的營業收入預測數與實際存在較大的偏差,公司對考核目标進行了下調。
修改後的業績目标以 2022 年營業收入爲基數,要求 2023 年 -2025 年的營收增長率分别爲 30%、40%、50%,即分别不低于 37.58 億元、40.47 億元、43.37 億元。對比來看,2023 年 -2025 年,皇氏集團的營收金額分别下調了 5.78 億元、17.35 億元、28.91 億元。
需要說明的是,皇氏集團前期設置的業績考核目标并不合理,考核難度較大。2022 年公司所實現的營收已經是上市以來的峰值,在此基礎上,公司還要求營收規模實現大幅增長,談何容易?
在此次問詢函中,皇氏集團作出解釋,稱其在設置業績考核指标時,公司的 TOPCon 電池業務進入實施階段,且乳業基本盤持續穩中有增。
基于此,公司預計在 2023 年 -2025 年乳業營業收入分别爲 27 億元、31.3 億元和 36 億元; TOPCon 電池業務爲公司貢獻營業收入則分别爲不低于 10 億元、25 億元和 50 億元。
出售重要子公司後,今年能否完成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皇氏集團的上述兩大業務均發生了變動,公司陸續出售了重要乳業子公司及負責 TOPCon 電池業務公司的控制權。
今年 5 月,公司将所持兩家乳業控股子公司各 32.9% 的股權以 3.3 億元的價格轉讓給君樂寶乳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君樂寶),股權轉讓價款與公司應向君樂寶支付的貸款本金相互抵消。
上述兩家乳業子公司分别爲雲南皇氏來思爾乳業有限公司(下稱來思爾乳業)、雲南皇氏來思爾智能化乳業有限公司(下稱來思爾智能化),其對應轉讓價格爲 3.04 億元、2489.35 萬元。股權轉讓完成後,皇氏集團不再持有上述兩家子公司股權。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來思爾乳業爲公司貢獻了近 3 成的收入,且處于盈利狀态。2020 年 -2023 年上半年,來思爾乳業實現營收分别爲 7.5 億元、9.46 億元、11.1 億元、4.71 億元,占各期營收比重均超過 25%。
據悉,來思爾乳業自今年 7 月份起不再納入公司合并報表範圍,據皇氏乳業測算,公司營收規模将下降 11 億元。思爾乳業出表後,皇氏集團将通過四川楊森及貴州遵義兩家子公司進行西南區域市場的拓展和戰略延伸,通過各子公司的業績增長逐步彌補來思爾出表帶來的業績缺口。
今年 8 月,皇氏集團控股子公司皇氏農光互補(廣西)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皇氏農光)與相關方簽訂股權轉讓協議,出讓皇氏農光持有的安徽綠能 80% 的認繳出資份額(未履行出資義務),安徽綠能自 2023 年 8 月起不再納入公司合并報表範圍。
值得一提的是,安徽綠能于 2022 年 9 月成立的,主要負責開展 TOPCon 電池業務。皇氏集團轉讓來思爾乳業股權是爲了償債,那麽爲何出售十分看好負責 TOPCon 電池業務的公司?
皇氏集團表示,從行業發展情況看,國内 TOPCon 電池産能正加速釋放,産品單價較年初有了較大幅度下降。同時考慮到 TOPCon 電池屬于重資産投入,後續仍需要投入較大資金,公司決定将有限的資源投入到保障公司未來持續發展的核心主業上,因此轉讓安徽綠能控制權。
2022 年 -2023 年上半年,安徽綠能營業收入分别爲 147.39 萬元、5416.59 萬元;實現淨利潤爲 -232.48 萬元、-372.78 萬元,處于虧損狀态。
钛媒體 APP 注意到,公司僅涉營業收入爲考核指标,或與公司淨利潤波動較大有關,自 2020 年以來公司一直處于虧損或微盈利狀态。
具體來看,2020 年 -2022 年,公司的淨利潤分别爲 -1.37 億元、-4.72 億元、1202.35 萬元,其扣非淨利潤分别爲 -1.91 億元、-5.20 億元、-1.06 億元,三年一直爲負。
實際上,皇氏集團在 2022 年之所以能扭虧爲盈是因爲公司曾收購的标的公司實際完成業績不及承諾,觸發業績補償條件,交易對手方以回購公司股票的方式進行了 1.09 億元的補償,并計入非經常性損益項目。
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爲 18.18 億元,同比增長 37.85%;歸母淨利潤爲 2.13 億元,同比增長 121.71%;扣非淨利潤爲 1050.92 萬元,同比增加 208.09%。公司在今年上半年淨利潤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出售思爾乳業等兩家子公司股權所獲的投資收益。
從業務上來看,乳業爲公司的主要營收入來源,今年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 12.08 億元,占比超過 6 成;光伏組件銷售、EPC 等業務實現銷售收入 2.48 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 13.63%。從中報成績來看,皇氏集團完成業績考核目标的 48.37%。
雖然皇氏乳業的光伏業務已取得客觀的收入,但占比并不高。此外,公司能否擺脫來思爾乳業出表的影響仍需時間來驗證。由此可見,公司下半年的考核壓力并不小。 ( 本文首發于钛媒體 APP, 作者 | 李若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