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自然準确的線性演繹,從面對艱難的選擇到内心的覺醒,诠釋出檢察官韓明在法理情糾葛下的心路曆程 ……"
" 影片把抽象的法條鮮活化、具象化,透過普通人的生活際遇探讨法律與個體社會的關系,傳遞公平正義的法律精神,展現當代中國法治建設的巨大進步 ……"
11 月 16 日,在第 37 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典禮上,随着主持人話音相繼落下,電影《第二十條》獲得第 37 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片中飾演檢察官韓明的雷佳音獲最佳男主角獎。該片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等聯合出品。
當地時間 10 月 28 日,率團赴新加坡出席第十四屆中國—東盟成員國總檢察長會議的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國家首席大檢察官應勇,應新加坡總檢察長黃魯勝的邀請,以 " 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中國檢察 " 爲題,在新加坡 " 總檢察長講堂 " 發表演講時提到," 春節檔電影《第二十條》藝術化呈現的三個案例,原型都是中國檢察機關辦理的真實案件 "。
江蘇昆山反殺案、福建趙宇案、河北涞源反殺案 …… 随着電影《第二十條》在海外公映,這些正當防衛案件和 " 法不能向不法讓步 " 理念逐步實現跨國傳播。
這部引發公衆對公平正義深入思考的電影,被認爲是檢察機關 " 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 " 的藝術化表達。有些觀影者可能會好奇,《第二十條》是如何出爐的?司法實踐中,正當防衛制度的适用又有着怎樣的演進曆程?
從 " 沉睡 " 條款,到深入人心
2023 年 7 月 1 日,對最高檢影視中心制片人張婷婷來說,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這一天,電影《第二十條》正式開機。談及拍攝這部電影的初衷,張婷婷講到了她感受到的一些變化。
2018 年 8 月 27 日,昆山反殺案發生後,迅速引發公衆熱議。彼時,很多網友還在疑惑:" 被打了能不能還手?"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樣一組數據:2019 年至 2023 年,全國檢察機關以正當防衛作出不捕、不訴人數均爲 700 餘人,是前五年的近四倍。至此," 法不能向不法讓步 " 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
" 電影是從現實中自然生長出來的。" 張婷婷說,《第二十條》中的案件,均與刑法第二十條如何适用相關。雖然 1997 年刑法第二十條擴大了正當防衛的免責範圍,但是長期以來的辦案慣例,讓這一規定時常處于 " 沉睡 " 狀态。
激活 " 沉睡 " 的正當防衛條款,是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堅守公平正義的生動司法實踐。經過深入調研,《第二十條》創作團隊切實感受到,正當防衛案件引發的社會關注、關乎的公平正義,以及辦案檢察官的執着追求,震撼人心。
這或許也是《第二十條》能夠引發廣泛共鳴,在社會上産生影響力的原因。影片蘊含的理念是人類共同價值内核的提煉,傳遞的是深厚的中國文化内涵。我們與多名觀影者交流後發現,主創人員希望通過影片傳達的故事内核被觀影者精準 " 捕捉 " 到了——即便在追求公平正義的過程中多有崎岖,但依舊有人爲追尋公平正義身體力行。
令整部電影升華的,是雷佳音飾演的檢察官韓明在最後的聽證會上一段情真意切的陳詞——既講法,亦講情;既言現實,也言希冀。這也成爲令觀影者落淚的情節之一。
當被問及該情節設計的巧思,《第二十條》聯合編劇、北京市朝陽區檢察院第四檢察部副主任王天毅直言:" 召開聽證會可以讓公平正義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因此,在讨論影片最後高潮部分如何呈現時,我提出可以收尾于一場聽證會。最終,出品方在多方調研、深入思考後,決定采用内部專線方式召開聽證會,使影片中的多個角色在同一時間有情感互動,觀衆也能更好地代入。"
銀幕内外,扣人心弦
最高檢黨組提出 " 三個善于 " ——善于從紛繁複雜的法律事實中準确把握實質法律關系,善于從具體法律條文中深刻領悟法治精神,善于在法理情的有機統一中實現公平正義,被認爲是防止機械辦案、促進實質正義的 " 良方 "。
在電影《第二十條》中,檢察官韓明選擇堅持内心确信,推動喚醒 " 沉睡 " 的正當防衛制度。而将目光轉移至銀幕外,全國檢察機關在辦案過程中一體學思踐悟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文化思想,勇于擔當,堅持 " 三個善于 ",認真踐行 " 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 "。
時間回溯至 2017 年 6 月 23 日,于歡案二審公開宣判,于歡刺死辱母者的行爲,從沒有被認定有防衛性質,到被認定屬于防衛過當,引發社會高度關注,被認爲是綜合考量天理國法人情的開始。
此後,我國先後發生了多起類似案件。這些案件的相同點是在 " 塵埃落定 " 前,關于案件定性,是屬于故意傷害、防衛過當,還是正當防衛,存在分歧。
昆山反殺案發生後,對于于海明後面的砍擊追擊行爲,是否屬于正當防衛,引發讨論。該案的辦理,準确界定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被認爲是 " 激活 " 正當防衛制度的 " 分水嶺 "。
而在福建趙宇案中,趙宇的防衛行爲有沒有明顯超過必要限度,是公衆最關心的問題之一。該案的最終認定,被認爲是在防衛行爲必要限度的認定上 " 開先河 ",對正當防衛制度的适用起到了 " 融冰解封 " 的作用。
涞源反殺案定性的一個争議焦點是,在扭打過程中,身材高大的侵入住宅者倒地後,王新元、趙印芝繼續持刀砍擊行爲屬于防衛過當還是事後防衛?檢察機關最終對其作出不起訴決定,契合了公衆 " 對住宅安全的不法侵害不退讓 " 的樸素正義觀。
在董民剛案中,刁某長期侮辱欺負董民剛,甚至公然在董民剛家中過夜。案發當日,刁某又對董民剛進行羞辱、傷害。檢察機關調查核實論證後作出的不起訴決定,擲地有聲地告訴社會公衆,司法機關對人格尊嚴受到不法侵害的行爲認定會注重考量前因。
一件件典型個案的辦理,連點成線勾勒出了正當防衛制度在司法适用中的演進曆程——檢察辦案不再拘泥于抽象的法條,而是開始關注鮮活的案件當事人;不再受既往判例的束縛,而是更好地實現人民群衆期待的公平正義,爲 " 三個善于 " 寫下生動的注腳。
初心如磐,厲行法治
從 2019 年起," 正當防衛 " 字眼連續出現在最高檢工作報告中。《第二十條》中,一個個生動的銀幕形象,讓觀影者産生了 " 片中人就在身邊 " 的熟悉感。
而關注正當防衛制度适用的,不僅有司法實務界、法學理論界,更有心系法治的社會公衆。他們關注到,《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依法适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的出台,關注到最高檢發布的正當防衛不捕不訴典型案例,關注到正當防衛案件發生後案中人的權益保障 ……
現如今,令人欣慰的是,各地檢察機關正認真貫徹落實最高檢黨組關于一體抓好 " 三個管理 " 的要求部署,切實把主要精力放到法律監督的主責主業、履職辦案的本職本源上。
其實,從 " 三個善于 " 到 " 三個管理 ",内容雖各有側重,内涵卻一脈相承,其核心都是爲了 " 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 ",努力讓人民群衆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當身處一線的辦案檢察官将 " 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 "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會有更多觸動人心的藝術化表達被搬上大銀幕。而更多的藝術化表達,同樣可以反哺司法辦案實踐。
如今,當有正當防衛案件出現在新聞中,總能在評論區看到 " 第二十條 " 的字眼。這一條款,在我國刑法 452 條規定中隻占其一,爲何可以令很多觀影者思緒萬千、感動落淚?或許,是因爲将抽象的法條化作 " 飛入尋常百姓家 " 的法治故事,背後是經年累月的積澱,源自無數心懷法治信仰者的推動。
我也是這蒼茫世間的凡人,
也有很多無力的時刻,
我也抱着拼命生活的誠懇,
直到老去褪色。
這是電影《第二十條》推廣曲《我也》的歌詞。在追求公平正義的路上,每一位初心如磐的辦案人員,雖爲 " 蒼茫世間的凡人,也有很多無力的時刻 ",但也會抱着一腔赤誠,秉持 " 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 " 的基本價值追求,讓正義雖遠必達,雖久必至。
期待更多爲民司法故事,因 " 高質效辦案 " 被光影定格。相信這些電影散場後,那些關于電影内核的思考,可以如漣漪擴散,又如光束直抵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