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8 月 27 日訊,(記者 成孟琦)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表示,将由财政司司長成立小組,研究如何增加股票市場流動性,财政司司長将在下周公布增加股票流動性研究相關細節。
圖源:香港政府新聞網
值得注意的是,今日 A 股印花稅減半征收利好落地,财政部、稅務總局公告,爲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自 2023 年 8 月 28 日起,證券交易印花稅實施減半征收。
A 股率先減半印花稅,那麽 A 股、港股是否會聯動起來 " 活躍資本市場 "?香港增加股市流動性又是否會從減印花稅開始呢?就此,業内人士表示,今年港府财政赤字很大,減印花稅後從哪裏開源也是港府需要着重考慮的事情。
香港特首李家超:研究如何增加股市流動性
中國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在沙田舉行第二場施政報告地區咨詢會,聽取市民的意見和建議。
李嘉超表示,香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股票市場所發揮的作用非常重要。近期不斷聽到不同意見,指出增加股票市場流動性的重要,因此決定成立小組。希望小組盡快展開工作,盡早向行政長官作出建議。
李家超提到,政府至今已就 2023 年《施政報告》進行了超過 30 場不同形式的咨詢活動,包括兩場地區咨詢會,收集不同界别代表和市民就《施政報告》的意見和建議。接下來我和團隊會繼續與不同界别代表會面,亦會走訪不同小區、聽取意見,積極爲民生、拼經濟、做實事。在過去接觸市民及咨詢會讨論中,感到市民普遍支持第一份施政報告的施政方針和政策,希望可以 " 做深做大 ",及探索是否有新領域、新議題。
随後,其更表示:" 知道大家關注股市和樓市的問題,更重視人才及人力供應,特别是要培訓本地人才,以及挽留人才,讓他們’落地生根’。此外,科技應用方面也十分重要。科技不但要應用在日常生活,也要利用科技保障市民不受騙。"
活躍港股,是否會從印花稅開始?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将于 10 月 25 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并自 7 月 31 日起接受公衆咨詢。在《施政報告》接受公衆咨詢後,香港證券及期貨專業總會迅速發聲,要求撤銷股票印花稅。
在港股印花稅的曆次調整中,2021 年 8 月 1 日,香港政府提高香港股票印花稅率 30% 那次顯得尤爲重要。此前,爲買賣雙方按交易金額各付 0.1%,提高後爲雙邊 0.13%。
香港證券及期貨專業總會表示,調高印花稅未有令相關稅收增加,卻令港股日均成交減少,并指印花稅影響衆多短線炒家、套戥者、程式及高頻交易者等交易策略實踐。加上券商近年已面臨合規監管及交易系統成本日趨上升;同業激烈競争;孖展利息因監管而減少等嚴峻環境,導緻券商結業及從業員收入減少。
政府增加股票印花稅變相與民争利,強奪券商于嚴峻環境下僅馀的利潤空間,加稅亦影響香港競争力,動搖香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的競争力,政府必須密切監察政策成效及影響,及時檢讨和糾正,香港證券及期貨專業總會認爲建議,應将稅率下調至具有國際競争力的水平。
在财政部宣布了 A 股印花稅減半之後,港股減印花稅是否也有可能?
對此,彙生國際總裁黃立沖認爲,一般而言,要提高流動性減印花稅是其中一個有效方法。現在世界主要股票市場維持印花稅的,可能隻有港股和 A 股。隻是對香港而言,印花稅是港府很大的收入來源,要減多少、願不願意減仍需經過讨論。今年港府的财政赤字很大,減印花稅後從哪裏開源是港府需要考慮的事情。
第二,提高流動性本質上還是要提高港股的多元化和多樣性,目前港股 90% 以上都是中概股,外資與港資的參與度也較低。減印花稅本身并不能夠提振港股的價格,但理論上長遠可能會對價格有些幫助。
除減印花稅外,改進港股衍生品設計等也備受關注。據媒體報道,最近港交所與主要銀行在定期會議上重點讨論改進衍生産品的設計等刺激港股交投的措施。
港股韌性明顯強于 A 股?
近期港股和 A 股同時走弱,但中金認爲港股的韌性要明顯強于 A 股。
資金流向上,8 月以來,北向資金持續賣出 A 股,但南下資金卻在持續買入港股。來自 EPFR 的數據顯示,上周海外主動型基金再度流出海外中資股市場,流出規模爲 6.4 億美元。這與 A 股市場當前所經曆的情況也基本吻合,北向資金大舉流出勢頭并未出現任何減緩迹象。8 月以來北向資金已累計流出近 740 億人民币,創出自互聯互通開通以來最高月度流出規模,但南向資金 8 月淨買入金額已超 610 億港元;7 月份淨買入也達 158 億港元,今年淨買入超 2000 億港元。
具體看來,中金提到在 A 股再度承壓且海外資金持續大舉流出的背景下,港股市場上周出人意料地表現出了更強的韌性。港股市場所體現的韌性和底部支撐線主要來自估值、配置比例、及投資者情緒等方面處于絕對低位。更重要的是,政策的不斷出台依然起到了托底的效果。
國信證券也認爲,随着南向資金不斷流入港股,去年 10 月抄底模式或将重現。根據國信證券的風險溢價模型,目前恒生指數的價格已經進入 " 淺度低估 " 區間,對應的多頭勝率約爲 64%。但是,這個低估程度并沒有較大把握立即觸發估值修複。從資金面看,本周南向資金連續 5 日淨流入,内資投資者或将進入港股 " 越跌越買 " 的抄底模式。下一步應進一步觀察南向資金是否加速淨流入,以及恒指 ETF/ 恒生科技 ETF 是否出現溢折率上升現象。如果南向資金淨流入增加的同時溢折率上升,增加港股多頭配置的把握将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