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 ℃極限低溫被2毫米「單衣」征服?
亞洲失敗版的美國
緬甸
《萬國圖志》第二篇
《萬國圖志》是軍武次位面全新打造的一個系列欄目,其靈感來源于中國明朝萬曆十二年(1584年)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窦與大明光祿寺少卿李之藻合作編制的《坤輿萬國全圖》,圖中彙聚了當時中西方對世界地理的全部探索成果。
▲《坤輿萬國全圖》後世摹本之一
此圖深受明神宗喜愛,下诏摹繪12份傳于現世,原圖現已遺失,屬中國現存最早有完整經緯線的世界地圖。《萬國圖志》每一期将會在全世界近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挑選其一,從曆史、地理、人文、經濟、外交、軍事等多方面來科普,讓你一篇文章搞懂一個國家。
叢林法則:緬甸
電信詐騙、軍事政變、販毒網賭等等關于緬甸的标簽太多了,這似乎讓人們回答緬甸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國家這個問題變得簡單了起來,畢竟再不濟我們也大可以地給緬甸冠上個"詐騙之國"之類的稱号。
可當要在這個問題上再深究點,比如究竟是什麽決定了緬甸的今天處境,絕大數人卻往往無從說起。
人們這時才恍然,關于這個中國接壤的有着近千年曆史的鄰國,我們看似了如指掌,實則一直在霧裏看花。
緬甸的地理
緬甸,又被稱爲緬甸聯邦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the Union of Myanmar)。
從地圖上看,不難發現其地理位置優越之處,往東分别與中國、老撾和泰國相鄰,往西又與印度和孟加拉國接壤,南邊更是面朝安達曼海,有着近3000多公裏的海岸線。
▲緬甸也是東南亞陸地面積最大的國家
地處低緯度地區的緬甸屬于熱帶季風氣侯,在緬甸沒有所謂春夏秋冬之說,而是分爲涼季、夏季、雨季三季。全年平均氣溫近乎27度,氣候潮濕悶熱。
據史籍記載,在中國元代,元朝皇帝因爲數次遣使招撫緬甸未成,共曾發動了三次征緬戰争,其中兩次征緬仗才打一半,結果都因爲緬甸天熱到元朝将士實在受不了,不得不提前班師回朝。
在清朝乾隆年間,先後發動了四次征緬戰争,均因後勤、密林、炎熱、瘴氣、染病等原因傷亡慘重,未能征服緬甸。《還珠格格3》中五阿哥永琪與福爾康遠征緬甸,爾康戰敗被俘,原型就是第四次征緬。
▲緬甸的深山老林,讓中國曆代的遠征軍都記憶深刻
正是這樣獨特的氣候環境,讓緬甸不僅保留了号稱亞洲最大、最完整的熱帶雨林,也成爲東南亞森林覆蓋率的國家之一,全國森林覆蓋率達到50%以上,樹木種類高達7000多種。
除了林業資源,緬甸水利也十分發達。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江、欽敦江三大江縱穿整個緬甸,大小河流遍布其間。
号稱緬甸第一大江、發源自中國西藏的伊洛瓦底江,沖灌所形成的三角洲地區,更是成爲了緬甸如今的主要農業區、經濟發達和人口稠密地區。
▲伊洛瓦底江
富饒的林業、水利、礦産等資源給了緬甸得天獨厚的發展條件。再加上背靠中國、印度、東盟這三個人口密集的巨大潛在市場,又是聯通東亞和東南亞的重要通道。如果能好好利用的話,至少經濟水平不會太差。比如緬甸隔壁的泰國,2022年GDP能擠進世界前30。
但實際情況是,緬甸是東南亞最不發達的國家。
我們看一下2022年東南亞各國GDP的清單:
泰國:4953億美元
新加坡:4667億美元
孟加拉:4602億美元
越南:4088億美元
馬來西亞:4063億美元
緬甸:593億美元
柬埔寨:299億美元
老撾:157億美元
(作爲參照:中國排名第一的廣東省GDP爲1.9萬億美元)
從上就能看出,除了新加坡是個例外,其他隻要是夠争氣的國家,比如泰國、越南,基本都過得還不錯。但緬甸作爲中南半島面積最大的國家,怎麽反而混成了末流,還不如隔壁鄰居泰國的零頭?
▲可以看下和緬甸處于同一水平的都是什麽國家
1936年緬甸人均GDP達776美元,但2004年人均GDP僅爲356美元,辛辛苦苦發展了近70年,緬甸21世紀初經濟結果還不如二戰前的經濟水平。如今緬甸人均GDP是世界人均GDP的十分之一。
按照緬甸中央統計局曾與其他機構的統計,緬甸當前人口總數約爲5580萬,其中有近四分之一即共計1180多萬的緬甸人仍然生活在貧困線之下。
這也不怪緬甸,這種處于多個大國邊緣地帶國家曆史上,從來都是地緣利益紛争不斷。
把握住了,那就是兩頭通吃,把握不住,那就是多災多難。
緬甸地理位置固然優越和,但同時意味着它地處大國博弈的戰略緩沖地帶,天然具有地緣政治的脆弱性,這是外因。
再者,持續不斷的政治動蕩和緬甸不同民族之間的武裝沖突,也讓緬甸根本不存在和平安穩的發展環境,是爲内因。
緬甸的曆史
作爲一個多民族國家,按照官方統計,緬甸境内目前共有135個民族,主要包括緬族、克倫族、撣族、克欽族、欽族、克耶族、孟族和若開族等。
其中緬族作爲緬甸的主體民族,約占緬甸總人口的68%左右,其次是爲撣族9%、克倫族7%、若開族3.5%、華人2.5%、孟族2%、克欽族1.5%等。
▲被譽爲"緬甸國菜"的魚湯面
盡管世界史上并不缺人口少的民族統治人口多的民族的案例,但是相比起來,總歸是占據人口優勢的民族更容易在矛盾沖突中取得優勢。
早在封建時期,緬族和周邊少數民族之間就互相看不慣,彼此紛亂不斷。由于占據了伊洛瓦底江谷的肥沃平原,而少數民族多居住于周邊山地,緬族軍隊并依靠充足的糧草供給和強大的經濟軍事力量到處南征北戰。
公元1044年,緬族人幾乎把其他少數民族打了個遍,建立緬甸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帝國——蒲甘王朝後,正式确立其主導地位。
蒲甘王朝的統治在持續了兩百多年之後,1287年,忽必烈的元朝鐵騎自雲南地區進攻蒲甘國,蒲甘城破,蒲甘國成爲元朝的藩屬。
原本就不甘于依附于緬族人的少數民族比如撣族和孟族等趁機謀求獨立,分别建立了阿瓦王國、勃固王國王國。
但是好景不長,緬族人再次東山再起,先後建立了東籲王朝(1531-1753)和貢榜王朝(1752-1885)。
▲緬甸在曆史文明發展中的變化
盡管同作爲一個王朝的一份子,但由于少數民族所在的山地交通不便等原因,實際上緬族中央王朝對各地民族的控制并不穩固。
少數民族居住地就類似中國古代的封地,與中央朝廷之間具有相對獨立性,這也導緻撣族、克倫族等群體缺乏國家認同感。
于是,緬族和少數民族這樣"若即若離"的關系一直持續到英國殖民者到來前夕。
都說判斷一個國家政權是否穩定,可以看該國國旗樣式變動,國旗樣式換得越勤,政權更叠多半頻繁。在這方面,緬甸顯然遙遙領先,距今短短一百年内就更換了差不多10次國旗。
英殖民時期國旗樣式随英國國旗,日本占據時期國旗樣式随日旗或者日僞旗。
▲緬甸國旗曆史變化的簡化版,有些旗沒往上放。
說個有意思的題外話,緬甸在1948-2010年間的國旗外觀非常類似國民黨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容易混淆。1949年,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城時,緬甸駐華大使館不得不臨時修改國旗,以免被誤判遭到攻擊。
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由于不準攜帶青天白日旗進入賽場,一名台灣球迷攜帶緬甸國旗進入賽場爲中華台北隊加油......
▲在球場高舉緬甸國旗爲中華台北隊助威的台灣球迷
從這個角度看,緬甸國家的近現代史也是一部屈辱史:先是被英國殖民統治,吃幹榨淨之後,又迎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又被剝削一輪。
1885年在緬甸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貢榜王朝被英國的堅船利炮覆滅之後,英國政府對緬甸殖民地采取了"分而治之、以夷制夷"的政策。
▲英國艦隊進攻緬甸沿海城市仰光
對于曾占主導地位的緬族勢力,英國采取嚴厲打壓态勢,并削弱其在軍隊中的實力。據史記,1938年緬甸的軍隊中每四十個士兵當中,竟然隻有一個緬族人。
同時,英國人還幫助少數民族勢力組建軍隊,并利用這些少數民族軍隊鎮壓緬族人的反殖民起義運動。
在英國殖民統治者這樣有意無意的挑唆下,原本對殖民者同仇敵忾的雙方矛盾非但沒有融合,本就脆弱的關系反而進一步遭到破壞。
這也爲緬甸獨立之後的内戰埋下了伏筆。
現代的緬甸
緬甸獨立前夕,"緬甸國父"昂山将軍擔心各民族間矛盾導緻緬甸陷入分裂,因此特地提出建立聯邦制國家,通過給予少數民族自治權換取緬甸作爲一個完整政治體獨立。
▲被譽爲"緬甸國父"的昂山将軍,曾任日僞"緬甸國"國防部長
于是,1948年緬甸最終以"緬甸聯邦"的名義獨立,但獨立沒有給緬甸帶來和平與安甯,緬甸内部的形勢愈加複雜起來。
面對緬甸棘手的國内民族問題上,吳努擔任總理的緬甸第一任政府即吳努政府爲了遏制住克倫族的分離主義趨勢,吳努提出收繳克倫族的武器裝備,直接導緻了1949年克倫族人的公開叛亂。
其他少數民族中一些激進分子也趁機成立武裝組織,并煽動本民族群衆反抗中央政府。
一時間,名字五花八門的少數民族地方武裝在緬甸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也拉開了緬甸國内這場曠日持久的内戰的帷幕,直至今天雙方還沒完全停火。
另外還有在中國被擊敗的數千名國民黨潰軍,從雲南進入緬甸進行地盤割據,雖然是潰軍,但國民黨軍的戰鬥力依然是緬甸政府軍難以抵擋的,緬軍多次與國民黨軍交戰均遭受慘敗。
1960年緬甸請求中國人民解放軍越境進行"中緬聯合勘界警衛作戰",合力剿滅國民黨殘軍,經過兩次戰鬥拔除據點開始回國後,獨自追擊的1萬名緬軍反而被誘敵深入,國民黨殘軍佯裝節節敗退,将緬軍包圍在山谷中,幸虧解放軍及時回援解救,避免了全軍覆滅。
這些國民黨殘軍後來有部分撤回台灣,一部分留在緬北金三角等地區。
▲緬甸"民地武"大緻分布情況(2016年)
緬甸除了幾十年持續不斷的内亂,還有不斷發生的政變。
1962年,國内動亂持續未休的大背景下,國防軍總參謀長奈溫發動政變、推翻吳努政府,正式開啓緬甸軍政府時代。
爲了打擊少數民族反政府武裝,維持國内穩定秩序與和平發展環境,奈溫政府瘋狂擴軍,企圖以絕對的武裝優勢徹底瓦解地方武裝,這也讓軍隊開支一度占财政總支出近1/3。
雖然效果顯著,但内戰也将百姓的财富揮霍一空,惹得緬甸民怨沸騰。
與此同時,民衆對于民選政府的呼聲日益高漲。1974年奈溫軍政府宣布"還政于民",成立民選政府,施行總統制,國名修改爲"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奈溫當選總統。
1988年8月8日,緬甸爆發大規模遊行抗議,反對軍政府獨裁統治,爲了平息抗議,奈溫和繼任者山友、盛倫将軍相繼辭職,文官出身的貌貌成爲緬甸總統,組建文官政府。
随後貌貌向示威者宣布同意在緬甸實行多黨選舉制,但此時仍舊難以滿足示威者,他們要求結束軍政府,成立臨時政府。
一個月後,原國防部長蘇貌大将發動政變,推翻了貌貌的文官政府。用強硬鎮壓手段控制局勢,同時解散奈溫的綱領黨,承諾在1990年進行民主選舉。
此時,昂山将軍的女兒昂山素季從英國回到緬甸,迅速被示威者擁護爲領導者,并組建了"全國民主聯盟",很快發展成爲緬甸最大反對黨。
在1990年的選舉中,全國民主聯盟以超過60%的選票赢得了超過80%的國會席位。但被軍政府宣布無效,并将昂山素季軟禁入獄,一關就是15年。
▲昂山素季
2016年出獄後,昂山素季逐漸升任國務資政,她的同僚溫敏成爲緬甸總統。2020年緬甸議會選舉中,全國民主聯盟再次大獲全勝,軍方獲得的席位寥寥無幾,從而引發不滿。
2021年軍方再次發動政變,将昂山素季和溫敏逮捕入獄。敏昂萊大将成立軍政府,自己擔任主席,并兼任緬甸總理,成爲目前緬甸實際上的最高領導人。
▲目前緬甸實際領導人敏昂萊
所以至今緬甸仍然屬于軍政府狀态,
緬甸其實很像中國當年的民國時期,中央政府依靠軍事實力控制城市地區,各種軍閥割據在周邊山區,有的表面服從中央政府的管理,有的則反對中央政府,各懷鬼胎。而軍政府内部也不一心,幾個派系互相争權奪利,誰有兵,誰的話語權就大。
于是,民盟和軍政府的民主政治鬥争與緬族和少數民族的矛盾沖突交織在一起,再加上緬甸地緣政治的複雜性,共同構成了今天緬甸内外交困的複雜的政治生态,并輻射到緬甸人經濟、生活等方方面面。
(備注小知識:
1989年6月18日,緬甸聯邦政府将"緬甸"的英文寫法"Burma"改爲"Myanmar"。
2005年11月7日,爲了防備境外勢力從海上進攻,緬甸政府宣布首都由仰光遷都至内比都。
2010年10月21日,緬甸使用新國旗和新國徽,并把國名由"緬甸聯邦"改爲"緬甸聯邦共和國"。)
緬甸的經濟
當年新上台的軍人政府爲了安撫少數民族群體,在緬甸行政區劃上将緬甸分爲七個邦和七個省。
▲緬甸目前的行政區劃和人口密度
七個邦分别是克欽邦、撣邦、欽邦、克倫邦、克耶邦、孟邦和若開邦,從名字就可看出,這些邦基本是按照少數民族聚居地來劃分的,主要位于緬甸資源相對貧瘠的山區,因此也被稱爲"山地民族",被軍政府默許了一定自治權和擁有自己獨立的武裝,形成了一定的軍閥割據實力。
而位于伊洛瓦底江河谷的富饒平原上的七個省的主要人口則多爲緬族人,再加個直轄市内比都,由緬甸軍政府管理,這個行政區劃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從宏觀來看,緬甸是個農業國,農業仍然是緬甸國民經濟基礎,也是緬優先發展的重要産業之一。
世界銀行報告顯示,2020年以前,農業在緬甸GDP及産品出口方面的占比均在30% 左右,而農業從業人數占國内就業人數的50%,幾乎一半緬甸人口都靠農業爲生。
緬甸适耕土地面積約5000萬英畝,占國土陸地面積的31%,主要農作物包括水稻、小麥、玉米、豆類等常規作物,以及橡膠、甘蔗、棉花、棕榈等工業用作物。
▲撣邦準備出口國外的玉米
與此同時,随着軍政府在經濟建設的投入增大,以及歐盟和美國等國取消對緬甸的制裁,緬甸近年的第二産業和第三産業增速顯著。
2021年,緬甸農業、工業和服務業占GDP 的比重依次爲:23.46%、35.22%、41.33%,工業和服務業正在緬甸GDP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在緬甸最繁華的沿海城市仰光,大量的工業園區錯落其中。
▲仰光的一座工業園區
但顯然,緬甸經濟建設仍有很長的道路要走。
首先是,緬甸國内政局動蕩要求緬甸軍政府不得不以穩定國内政權穩定過渡和政局穩定爲中心,隻能說時不時抽出手來發展下經濟。
其次,緬甸就沒有制定适合國情的專業經濟策略的人才,市場體制發展、相關法律、法規都不完善,就連隔壁印度都知道提出"印度制造"的口号。
在基建方面,緬甸政府投入明顯不足,交通設施落後,鐵路線路陳舊、車輛老舊問題突出,就連上世紀50年代的"老夥計"至今還在運營當中。公路裏程才4萬公裏,而且大多數路面狹窄、路況崎岖不平。
電力短缺更是網友們吐槽了好久的問題,很多地區的電力都是從鄰國傳過來的,泰國一斷電,緬甸就得黑一片,以至于緬甸家家戶戶都得備個發電機。
▲因停電陷入一片漆黑的緬甸工業園
此外山地民族和緬族所處的不同地貌環境,決定了邦和省的不同經濟結構,導緻緬甸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現狀。
比如同樣是種植經濟作物,中部緬族所在富饒河谷平原地區主要以種植水稻等作物,而少數民族所在山區主要以種植玉米爲主。
而緬甸絕大部分工業園區也多集中在交通更加便利的中部的平原地區或者沿海都市,少有建在少數民族的山地中。
這也導緻了相比于軍政府控制地區,少數民族自治地經濟遙遙落後的局面。
而在靠近中國雲南、老撾邊境的緬北地區想要賺錢,就自然靠山吃山,着重于跨境交易,甚至有集團不惜做觸碰底線的違法勾當來謀取暴利。
▲落網的緬甸詐騙集團明家頭目
緬甸的軍事
随着販毒、網詐、賭博等各種非法犯罪活動在緬北地區的猖獗,如今緬甸的局勢更加複雜,各方大小勢力混戰時常看得人眼花缭亂,隔幾天新聞上就出現個聽都沒聽說的少數民族武裝組織的襲擊将緬甸國防軍打了個措手不及。
但不要就因此小瞧了緬甸國防軍。
從硬軍事實力上來看,國防軍還是要遠勝于民地武的。作爲緬甸軍政府的合法性保障,緬甸政府對于軍備的購買可以說是毫不吝啬。和同體量的小國比,說是吊打也不爲過。
緬甸實行征兵制,也就是志願兵役,國防軍總人數大約有49萬人,在全世界兵力排第14。分爲陸海空三軍,另有警察、民兵和邊防部隊輔助。
緬軍在武器裝備方面,受中國解放軍的嚴重影響,使用大量進口或仿制的中國武器,比如我們熟悉的防81杠和仿97步槍。
緬甸陸軍擁有350-400輛主戰坦克,其中200多輛是中國VT-1A主戰坦克和59D坦克,139輛是烏克蘭的T-72S。還有大量中國産的SH-1型155毫米卡車炮、WMA-301型輪式突擊炮。
▲緬甸閱兵式上的中國59D坦克
▲SH-1型155毫米卡車炮
▲WMA-301型輪式突擊炮
緬甸空軍人數爲15000人,擁有279架飛機,包括31架米格-29,、8架蘇-30、20架中國Q-5教練機、16架中國K-8教練機、21架殲-7、16架JF-17枭龍等等。
這些裝備實力在東南亞還是很不錯的,在内戰中轟炸地方武裝時,基本是降維打擊。
▲緬甸空軍的枭龍
▲緬甸的中國造運-8運輸機
緬甸海軍則在前幾天剛剛與中國結束了"中緬海上聯合軍演",緬甸海軍人數約爲16000人,
緬甸最大的軍艦是一艘韓國制造的望加錫級船塢登陸艦,舷号1501,滿排水量1.5萬噸,這款船我們以前就提過,在東南亞非常熱銷,印尼買了5艘,菲律賓買了兩艘,馬來西亞也買了。
▲望加錫級船塢登陸艦
海上主力是自産的七八艘護衛艦和兩艘中國退役的053H1,其餘都是幾十到幾百噸的小型導彈艇了。
▲基安西塔級導彈護衛艦,排水量3000噸
有一艘1987年蘇聯制造,之後賣給印度,印度又在2020年賣給緬甸的基洛級潛艇。一艘2021年下水的中國造035B型潛艇。
據外媒報道,從2000年至2019年,緬甸從中國購買了價值17億美元的武器,而從俄羅斯則購買了大約14.4億美元的武器。
在這個軍事實力面前,除非緬甸國防軍發生大規模内部嘩變,地方武裝也就隻能在山區裏打打遊擊,向攻入平原地區與緬軍決戰,那基本上就是天方夜譚。
不過也僅限于此,在外部勢力和内部勢力各方混雜的緬甸,無論是緬甸軍政府、民地武和民盟,都隻能步步爲營、小心謹慎。
而要想更進一步,比如徹底解決那個串聯起了緬甸封建王朝、殖民時期、再到緬甸獨立後一直以來的曆史主線任務——緬族和各少數民族之間的問題,帶領緬甸人民發展經濟,過上幸福安逸的日子。
那就隻能等天降偉人了,畢竟這世界上,能做成這件事的人不多。
參考資料:
《緬甸民族問題難解?》,環球雜志
《論戰後緬甸山地少數民族分離運動》,高利曼
《緬族崛起的原因和影響研究》,鄒懷強
扛住-196°C液氮持續噴射,比羽絨暖,還耐水洗!5級疏水面料,防風防水防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