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的熱播綜藝《再見愛人 4》,從 " 熏雞事變 " 的持續發酵(戳此了解 " 熏雞事變 " →網友:請熏雞," 辨忠奸 "!火遍全網的熏雞到底有多好吃?),輿論的焦點逐漸集中了在其中的當事人身上。
很多網友都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深刻剖析這位嘉賓的行爲及其動機,甚至還有人将其行爲與 " 邊緣型人格障礙 " 聯系起來,認爲其情緒與行爲模式符合典型特征。各類解讀層出不窮,而這種群體性的 " 指責 " 與标簽化現象,也将事件推向了更加複雜的情感與心理層面,引發更廣泛的讨論。
圖源:某社交平台
但值得注意的是," 邊緣型人格障礙 " 涉及到專業診斷,需要格外審慎。即便是資深的精神科醫生或心理治療師,也無法僅憑幾個經過剪輯加工的視頻對他人下診斷。這不僅對當事人缺乏基本的尊重,在專業上也極其不嚴謹,更違背了職業倫理。
那真正的 " 邊緣型人格障礙 " 到底是什麽樣的呢?如果伴侶是 " 邊緣型人格障礙 ",又該如何應對呢?
診斷邊緣型人格障礙有多難?
邊緣型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是一種複雜的情緒和行爲障礙,主要特征包括情緒極端波動、有顯著沖動性、人際關系不穩定、自我形象混亂以及強烈的抛棄恐懼。簡單來說," 不穩定 " 和 " 沖動性 " 是邊緣型人格障礙的最大特點。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其實,每個人都會有不穩定和沖動的時候,也會有走極端、鑽牛角尖的時刻。邊緣型人格障礙者或具有邊緣型人格傾向的人,他們的想法、感受和行爲與我們相似,隻是更誇張、更極端、更頻繁。
比如,如果一塊巧克力能給我們帶來 5 分的快樂,他們的體驗可能會是 10 分的喜悅;如果伴侶偶爾的冷淡會讓我們短暫地感到 8 分的難過,他們則可能會被置身于一場狂風暴雨般的情感漩渦中難以掙脫;别人一句無心的玩笑話,我們可能會一笑而過,但他們卻可能因此感到深深的傷害,甚至情緒失控和攻擊報複。
因此,邊緣型人格在生活中展現出非同尋常的熱情與活力,他們對情感的投入深刻而純粹,愛恨交織的魅力讓人難以抗拒。在狀态最佳時,他們表現得聰明伶俐、極富創意、充滿魅力,并且善解人意、關懷備至、樂于助人。然而,這一切美好卻仿佛懸于一線,随時可能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驟然消散,令人措手不及。
關于邊緣型人格特征的描述和界定有許多,其中《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列出了九大症狀标準,要求滿足其中五項或更多才能初步劃爲邊緣型傾向:
①極力避免被遺棄的情感,無論是現實中的遺棄還是想象中的遺棄。
②不穩定的人際關系模式,表現爲極端理想化與極端貶低之間的反複交替。
③顯著的不穩定自我形象或自我感覺,體現爲身份認同的紊亂。
④至少在兩個方面存在潛在的自我傷害沖動,如過度消費、沖動性性行爲、物質濫用、魯莽駕駛、暴食等。
⑤反複的自殺行爲、自殺威脅或自殘行爲。
⑥情緒不穩定,表現爲強烈的情緒波動,如煩躁、易激惹或焦慮,這些情緒通常持續幾小時,極少超過幾天。
⑦持續的空虛感,常常感到内心空洞無法填補。
⑧不适當的強烈憤怒或無法控制的憤怒情緒,如頻繁發脾氣、持久憤怒或暴力沖動。
⑨短暫的、與應激相關的偏執觀念或嚴重的分離症狀。
然而,我們卻很難用簡單的幾條标準來充分概括邊緣型人格的所有特征,也無法将其形成的原因單純歸結于基因遺傳、環境因素或創傷經曆。這也是爲什麽許多專業人士将邊緣型人格障礙稱爲 " 廢紙簍診斷 "。常規的傳統療法往往難以奏效,即便是經驗豐富的心理咨詢師或治療師,也常常會感到無從下手和頭疼不已。
邊緣型人格——
高需求、高敏感的難搞寶寶
或許,我們可以嘗試從一個新的角度出發,将邊緣型人格視爲因生病或遭遇重大挫折而暫時退行到類似 3 歲以下幼兒的 " 發作 " 狀态,成爲了一個高需求、高敏感且難以安撫的難搞 " 寶寶 "。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在這個視角下,他們的情緒反應劇烈、行爲模式不穩定以及對于關注和安慰的極度渴望,似乎都有了某種解釋:
1
需要時刻關注和即時滿足
邊緣型人格的情感需求似乎也如小寶寶那樣直接且簡單,強烈且緊迫,同時 " 無孔不入 ",極力占據周圍人的空間和注意力,不容他人忽視。就像寶寶在餓了、困了時會毫不掩飾地表現出來,邊緣型人格的情感需求也會在沒有預警的情況下爆發,卻不清楚自己真正需要什麽,或者即使知道也難以用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對方需要靠猜、靠理解去揣摩他們的真實意圖。猜對了皆大歡喜,猜錯了便可能引發劇烈的情緒反應或攻擊。
這種行爲模式可能會給周圍人帶來很大的壓力,因爲在他們眼中,這種 " 作天作地 " 的 " 寶寶 " 需求似乎永遠沒有盡頭,且時刻在挑戰人際關系的界限。
但是,在 " 小寶寶 " 的邊緣型人格眼中,這些需求是至關重要的、無法忽視的生命營養,就像食物和水一樣不可或缺,如果無法及時得到,世界都是危險的。
2
滿心滿眼都是你的身影
在小寶寶的世界裏,媽媽是他們的一切,心裏和眼裏滿滿的都是媽媽,媽媽是他們安全感的源泉,是他們情感的依靠。而在邊緣型人格者的情感宇宙中,那位被依賴、被需要的 " 媽媽 " 也同樣占據了整個世界的中心。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他們渴望從對方身上獲得絕對的安全感、歸屬感和愛,就像寶寶依賴媽媽一樣。對他們來說," 媽媽 " 不僅是一個提供支持的存在,更是唯一的情感港灣。哪怕是關系中一絲微小的疏離迹象,也可能被他們放大爲 " 被抛棄 " 的巨大威脅。就像小寶寶感受不到媽媽的存在時會哭鬧不止一樣,他們的情緒也會在不安中迅速失控,表現出強烈的焦慮、憤怒或絕望。
這種情感反應看似誇張,卻是他們深植内心的不安全感的外顯。他們渴望無條件的愛與陪伴,卻也因爲對分離的恐懼而反複試探與索取,讓關系中的雙方都疲憊不堪。
3
自我認同主要依賴外界反饋
随着認知能力的發展,嬰兒會開始意識到 " 我 " 是一個獨立于他人的存在,進入 " 分化的自我 " 階段。在這一過程中,他們逐漸理解自己和他人是分離的個體,開始意識到自己的思維和情感是私人和獨立的。随着心智的發展,孩子明白了 " 我知道的,别人不一定知道 ",開始能感知到他人可能擁有與自己不同的思想、感受和意圖。
邊緣型人格的自我認同常被描述爲 " 模糊的 " 或 " 不穩定的 "。他們難以清晰界定自己的身份、價值或目标,并高度依賴外界的評價和反饋來确認自我。這種困惑與嬰兒期 " 未分化的自我 " 狀态很類似。
如果主要養護者未能敏感地回應嬰兒的情緒或需求,就可能導緻 " 鏡像破裂 " ——嬰兒體驗到 " 我看不到我的存在 "。這種失落會削弱自我認同的形成,并對情緒調節能力造成持久影響,同時,可能會表現出情緒極端不穩定、過度依賴關系中的他人等特質,而這些正是邊緣型人格的典型表現。
4
情緒波動劇烈且難以自控
小寶寶的情緒表達通常直白而強烈,一旦感到饑餓、困倦或不安,他們會立即以哭鬧的形式宣洩出來,情緒變化幾乎瞬間顯現。由于他們的大腦發育尚未完善,缺乏自我情緒調節的能力,因此當需求無法得到及時滿足時,情緒會迅速惡化,并且他們難以自我安撫,更多時候會通過哭鬧、打鬧等直接行爲來傳達内心的不适或不滿。
類似地,邊緣型人格者的情緒波動也極爲劇烈且迅速,即便是微不足道的外部刺激,也可能觸發他們過度的情緒反應,如突發的憤怒、焦慮或悲傷。他們也往往缺乏有效的情緒管理策略,情緒波動幅度大且難以自控。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在遭遇挫折或拒絕時,邊緣型人格者容易情緒失控,出現極端反應,并且同樣缺乏适當的自我安撫方式。因此,當情緒波動時,他們往往會通過外在行爲來發洩,如激烈的争執、攻擊性言語,甚至可能采取自我傷害的行爲。
如果愛上邊緣型,
需要全心投入和足夠耐心
無論是小寶寶,還是邊緣型人格,亦或是普通人,生活的核心都離不開 " 安全感 "。
兒童依戀理論認爲,養育者對寶寶的積極關注和回應,是讓寶寶獲得安全感,與寶寶形成安全型依戀的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安全依戀關系則是寶寶對這個世界産生信任感、勇于探索世界以及身心健康發展的基石。對于邊緣型人格來說,也是同樣的道理,及時的情感回應是他們建立内心安全感的關鍵。
在情緒波動和不安時,他們需要的是擁抱和安撫,而不是勸解或說服;在日常生活中,他們需要的是積極關注和及時回應,而不是金錢或禮物。就像小寶寶哭了,我們的第一反應是将他們抱起來安撫,而不是質問他們:
· 你爲什麽哭?這有什麽好哭的?
· 你爲什麽生氣?這有什麽好氣的?多大點事?
· 你爲什麽這麽不懂事?這麽無理取鬧?這麽沒完沒了?
之所以會愛上邊緣型人格,是因爲他們有足夠的魅力,也是因爲他們的邊緣型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你的情感需求。
反過來,對于他們的情感需求,也需要你付出全心投入和足夠耐心。當然,你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感到疲憊或被消耗,因此,理解他們的内心困境并學會在給予支持的同時設定健康的界限,是維持這種關系健康和穩定的關鍵。
真正的愛不僅是滿足彼此的情感需求,還需要在互動中找到平衡,共同成長。在需要的時候,及時尋求專業幫助,也是支持彼此、維護關系健康的重要途徑,也許能幫你打破 " 鬼打牆 " 的困境,讓關系從消耗性的循環中走出來。
參考文獻
[ 1 ] 菲利普 · 津巴多 . 羅伯特 · 約翰遜 . 薇薇安 · 麥卡恩 .(2022). 津巴多普通心理學(第 8 版).ISBN:9787115581495
[ 2 ] 蘭迪 · 克雷格 .(2018). 邊緣型人格障礙 . 台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20025
[ 3 ] 羅伯特 · O. 弗裏德爾 .(2023). 告别紊亂的人生:寫給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及其家人的自救書(修訂版).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0313498
[ 4 ] Ross, C. A. ( 2023 ) .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featur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trauma and dissociation in a sample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users.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and emotion dysregulation, 10 ( 1 ) , 22.
策劃制作
作者丨蘇靜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審核丨樊春雷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員
策劃丨一諾
責編丨一諾
審校丨徐來、林林
相關推薦
1. 這個很多人晚上都在做的事,正在加速牙齒老化!還可能會變醜!
3.長期睡不夠,身體會發生什麽可怕變化?看完再也不敢熬夜了!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内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原創圖文轉載請後台回複 " 轉載 "
點亮 " 在看 "
一起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