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老年,難免會出現 " 老眼昏花 " 的情況,但有些視力減退不僅僅是自然衰老的結果,還可能是疾病所緻,如果不及時治療,隻是自己滴滴眼藥水,很可能導緻視力喪失,嚴重影響老人的生活質量。
每個人都逃不掉老花眼
在所有的老年視力下降情況裏,老花眼(又稱老視)是最常見的,可以說,人到中晚年,幾乎都會出現老花眼。
随着年齡的增長,我們的晶狀體逐漸硬化,彈性減弱,睫狀肌的功能逐漸減低,則會引起眼的調節能力下降,出現一系列症狀。 老花眼初期常表現爲将目标放的遠一些才能看清,如果光線不足時,近距離閱讀會更加困難,這些症狀會随年齡增大而逐漸加重。過度緊張的慢性刺激,還可以導緻眼睑和結膜等組織的慢性炎性變化。
老花眼是一種随着年齡增長而出現的正常生理現象,是身體開始衰老的信号之一,據有關數據統計,目前全球有近 18 億老視者,中國老視人數約爲 3.7 億人。40 歲是人體衰老的一個分水嶺,大多數人到 40 歲後,眼睛晶狀體的彈性會逐漸變小,睫狀肌的調節能力随之降低,因此,老花眼也多在 40~45 歲開始出現。
很多人覺得,年輕的時候近視,老了就不會得老花眼了,但實際上,近視患者也逃不脫老花眼的命運。近視是屈光不正,而老花眼是晶狀體退化和失去彈性,二者不能相互抵消,雖然臨床表現上,近視患者出現老花眼的年齡會稍稍推遲一些,但這種 " 抵消 " 程度十分有限。 而且更麻煩的是,當近視患者年老以後,很可能既近視又老花,需要準備兩副眼鏡或一副多焦漸進眼鏡。
雖然老花眼主要和年齡有關,但屈光不正、用眼習慣、藥物等也會對老花眼造成一定影響,建議大家在平時要注意用眼衛生,避免長時間用眼,定期進行視力檢查,慎用可影響睫狀肌功能的藥物,以延緩老花眼的發生。 當出現老花眼以後,佩戴老花鏡是最簡單、安全的方式,此外還可以通過角膜屈光手術、晶狀體屈光手術和鞏膜屈光手術進行視力矯正。
全球第一緻盲性眼病
白内障是一種由晶狀體透明性或顔色改變導緻的視力障礙,主要表現爲漸進性的視力下降,有時還伴有色覺改變、眩光等症狀。
白内障發生的主要病因包括體内因素和體外因素,體内因素包括衰老、眼部手術、腫瘤、炎症等,體外因素包括物理損傷、化學損傷、長期用藥。另外,過度日光照射、患有青光眼、眼部外傷史、過量飲酒抽煙等,可增加白内障的發生風險。
因此,雖然白内障好發于 50 歲以上的老年人,但這并不是一種老年人 " 專屬 " 疾病,任何影響眼内環境的因素,都有可能引發晶狀體顔色和透明度的異常,進而導緻白内障的發生。 關于白内障最常見的誤區,是要等白内障 " 熟透了 ",晶狀體重度渾濁了,才去做手術,實際上,這樣不僅會增加手術難度,患者的術後反應也比較大,視力恢複較慢,出現并發症的風險相應提高。
隻要因白内障導緻的視力下降已影響正常生活,經檢查發現各方面符合手術指征,就要積極進行手術治療。
出于畏懼心理,很多人會保守選擇藥物治療,甚至 " 迷信 " 虛假宣傳,相信那些 " 祖傳秘方 ",覺得往眼睛裏滴幾滴眼藥水,白内障就能好起來,這樣非但不能治療白内障,還可能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導緻失明等嚴重後果。 需要明确的是,目前沒有藥物可以治愈白内障,通過手術摘除渾濁的晶狀體,植入透明的人工晶體,是治療白内障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不可逆轉的 " 視覺小偷 "
青光眼是僅次于白内障的全球第二大緻盲眼病,與白内障可以通過手術恢複視力不同的是,青光眼造成的視力下降是不可逆轉的,換句話說,它是全球第一位不可逆緻盲眼病。 青光眼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認爲其發生與眼内壓升高、遺傳、發育異常等多種因素有關,年齡、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母親妊娠期感染、過度用眼等均可以導緻青光眼發生風險增加。
臨床上根據病因、房角、眼壓描記等情況,将青光眼分爲先天性青光眼、原發性青光眼、繼發性青光眼、混合型青光眼四類。 先天性青光眼是一種胚胎期前房角發育異常,阻礙了房水排出所緻的疾病;繼發性青光眼常作爲其他視覺障礙疾病的并發症出現;我國大多數患者爲原發性青光眼,約占所有青光眼的 86.7%。
圖源:國家衛健委
雖然年齡超過 40 歲,發生青光眼的風險會增加,但近年來的數據表明,青光眼開始呈現年輕化的趨勢,這與不良的用眼習慣有很大關系,如低頭族、過度用眼等。另外,勞累、失眠、情緒波動、壓力大等也可能影響血管神經調節中樞,導緻眼壓升高,引發急性青光眼。
青光眼常引起眼脹、眼痛、眼睑痙攣、眼球充血或渾濁、畏光、流淚、視物模糊、虹視、視力減退、夜盲、視野缺損等眼部表現,有時還可引起頭痛、惡心、嘔吐等全身症狀。但該病發展前期沒有明顯的症狀,在發達國家有近 50% 的青光眼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青光眼,發展中國家則有超 90% 的青光眼患者對自己的疾病一無所知。 而且,青光眼造成的視功能損害是不可恢複的,目前醫療水平也無法徹底治愈青光眼,但及早發現并進行藥物、手術等方式幹預,可以停止或延緩進一步的視力損失。
因此,我們在平時生活中,要注意不要用眼過度,應定期進行眼底病篩查,尤其是青光眼患者家族、近視、糖尿病患者等高危人群。
最常見的黃斑部疾病
眼底黃斑是視網膜中心視力最敏銳的部位,富含大量視錐細胞,主要起到精細視覺、識别色覺和光覺的三大功能。 黃斑是不可再生的組織,一旦出現問題,就可能引起視物模糊、視物扭曲變形、視野中心暗點等症狀,導緻視力不同程度下降,重者出現不可逆的視力喪失。 老年黃斑變性(又稱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AMD)是一種眼睛黃斑區發生的退行性病變,該病與白内障、青光眼一起并稱爲世界三大緻盲性眼病之一。
老年黃斑變性的臨床表現主要有:單眼或雙眼視物模糊、視力下降;視物變形,看直線物體時發現直線彎曲;視物變色,物體顔色發生改變或變暗,甚至出現中心發黑,看東西時中心總有黑影遮擋,這種黑影一般不随眼球轉動改變位置,通常都在中央部分。
該病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年齡是最主要的因素,此外,還與遺傳因素、慢性光損害、代謝及營養因素、長期吸煙、免疫性疾病、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和心血管疾病等危險因素有關,也可能是多種因素複合作用的結果。
根據患者的眼底表現不同,老年性黃斑變性分幹性和濕性。
幹性老年黃斑變性
又稱爲萎縮性老年黃斑變性,随着年齡增長,黃斑細胞開始壞死、萎縮,從而引起老年黃斑變性,影響視功能。 該類型患者年齡多在 50 歲以上,早期常無任何症狀,起病緩慢,雙眼視力逐漸減退,可有視物變形。
濕性老年黃斑變性
又稱滲出性或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黃斑變性,由于黃斑處廢棄物質沉澱,刺激新生血管形成,新生血管與正常血管不同,沒有内皮屏障,容易發生血液滲漏,而血液中的脂性物質會引起黃斑出血、水腫等,導緻視力進一步減退,從而造成老年黃斑變性。 該類型多發生于 60 歲以上的老年人,病人常爲一眼突然發生視力下降、中心暗點,發病後視力減退較爲迅速,常于短期内明顯下降。濕性老年黃斑變性對視功能的危害極大,但及時診治能減少或延緩視力喪失。
a 爲正常,b 爲發病早期,c 爲中期,d 爲幹性 AMD 地圖樣萎縮,e 爲濕性 AMD 伴發出血 / 圖源:參考文獻 [ 6 ]
對于幹性老年黃斑變性,早期可定期觀察,長期随訪,注意眼部保護,注意用眼時間,避免視力疲勞;保持低脂飲食,多食富含葉黃素或維生素 C、E、A 及 β - 胡蘿蔔素和微量元素的新鮮果蔬,改善飲食結構;經常進行體育鍛煉并戒煙。
如出現暗點、視物變形等現象,應立即到醫院檢查,及早治療。 對于濕性老年黃斑變性,目前主要采取抗新生血管的藥物治療。目前國際通用的方案是 "3+PRN",即前 3 個月每月往眼球裏打一針,3 針後如果病情仍有活動性,繼續注射,如病情穩定則觀察,一旦病情複發需再次注射。 建議 50 歲以上人群定期接受眼底檢查,對于有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以及有吸煙史的高危人群,更應關注眼部健康,積極進行早期眼底病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