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原文傳送門:
原文摘要:
離開一線後,我接觸了很多傳統企業,醫療、教育行業都在轉型做互聯網醫療、教育,與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企業最大的差異在于,他們的世界觀裏,充斥着經驗主義和機會主義。
這類企業缺少科學理解一件事的方法,他們遇到事情時會抖機靈,拍拍腦袋就感覺自己創新了
其實,我們應該保持一種心态:你我不是這世上最聰明、勤奮的,也不是第一個做這件事的人。
有一篇叫《阿裏雲》的文章,說的是阿裏如何在那麽不确定的情況下去做雲計算?但其實阿裏雲幹的事情有亞馬遜作爲先例的,甚至包括做電商、新零售。
所以在遇見困難的時候,知道怎麽去學習,好過你憑有限的經驗做決策,因爲大多數人對于基本的常識是不清楚的,都是基于一些不清晰的常識在讨論問題,建立基本的思考框架很重要。
我深度參與了中國第一、第四的互聯網公司,見證了在中國過去這些年,互聯網對其他企業的碾壓,它們幾乎沒有招架之力。
其中最大的一個原因是,互聯網基本上都是在用科學運營企業的方法在做,跟國外最新的經營、管理理念直接對接的。
另外一個原因是,政府管制最少,因爲政府也不知道怎麽管。
最先起來的三大門戶,提供信息都是非常标準的。但慢慢地,供給越來越不标準化。
原來要受空間時間的限制,而現在随時随地就能聯網,用戶的在線時長陡然增長,伴随着 C 端的應用流量移動化,流量的價值是首先容易體現出來的。
國家現在也在講供給側改革,因爲簡單地靠圈流量掙錢行不通了,但我們可以基于現有的關系、數據基礎設施,嫁接在阿裏京東上面,往供給側走,把供給側做好,這會是個更好的商業模式,成功概率會更高。
所謂互聯網下半場,簡單來說就是收割流量的機會越來越稀少了,這個時候,應該往供給端走,這端的機會是永遠存在的,因爲永遠要有人來生産。
分享、點贊、在看,3 連 3 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