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曹恩惠
編 輯丨林曦
這個暑假,國内不少酒店品牌遭遇 " 漲價兇猛 " 質疑。
在社交平台輸入 " 酒店漲價 " 關鍵詞,随即便能看到 " 酒店漲價到底有多誇張 "、" 經濟型酒店不經濟 " 等關聯熱搜。
随着今年旅遊市場的持續複蘇,國内酒店業亦同步恢複元氣。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不少上市酒店企業傳來捷報:錦江酒店、首旅如家扭虧爲盈;華住集團、金陵飯店運營數據同比增長。
頭部公司上半年盈利回升、部分核心經營指标甚至超過 2019 年同期,但對于暫時困囿于漲價質疑的酒店業而言,實現全面複蘇還需時間。
" 今年以來,酒店業複蘇是明白無誤的,業績變化也是肯定的。但是,疫情的影響和以前存在的問題不可能立刻消除,因此酒店行業的健康發展還需要逐步努力。" 華美酒店顧問機構首席知識官趙煥焱在接受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認爲。
如何看待旺季漲價
随着暑期旅遊市場的旺盛,國内酒店業也享受到了需求釋放的紅利,不少酒店集團旗下品牌連鎖酒店紛紛傳來滿房消息。與此同時,消費者 " 吐槽 " 酒店價格過高的聲音四起," 月薪兩萬住不起經濟型酒店 "、" 經濟型酒店十一假期價格繼續上漲 " 等讨論此起彼伏。
8 月 11 日,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搜索某 app 平台發現,以上海熱門商區靜安寺爲例,某經濟型酒店品牌門店 8 月 11 日晚大床房(無早餐)的入住價格爲 641 元,而同一房型在 9 月 30 日晚(進入國慶長假周期)的預訂價格爲 634 元。
當前以及未來的國慶假期均屬于旺季,且該酒店價格的确較平時有所上漲。例如,在 9 月 1 日,上述房型的預訂價格爲 435 元。因而僅以該酒店爲例,淡旺季的價格差接近 45%。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酒店的價格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尤其是在旺季,受供需關系變化以及勞動力等成本上升,酒店旺季漲價符合市場規律。業内人士也對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今年以來,每逢旺季,酒店漲價的話題必然會成爲焦點。" 暑期這一輪漲價也有特征,即以熱門旅遊城市和一線城市爲主,這得益于二季度以來集中爆發的旅遊需求和差旅需求。"
事實上,政策層面對于酒店漲價的問題亦有約束。
2010 年,國家發改委等三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規範酒店客房市場價格的意見》,提出旅遊熱點區域和大型活動場所周邊地區,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的規定,對酒店客房價格實施最高限價等臨時價格幹預措施,保證酒店客房價格的基本穩定。但具體限價标準,國家并沒有統一的區間,由各地自行把握。
從實際操作上看,一些地方政府今年的确出台了具體的政策來規範價格。今年 6 月 15 日,延吉市人民政府發布《關于規範住宿行業價格行爲的指導意見》,提出對住宿行業分類型、分檔次進行價格監測,淡季一周一報,旺季(重要節假日)一天一報。當價格漲幅出現異常波動時,提請省政府出台價格臨時幹預措施。該《意見》還提出引導住宿行業合理定價。即在旅遊旺季和重要節假日期間,住宿業經營者根據運營成本和市場需求,在遵守政府和行業協會建議的誠信指導價基礎上,制定價格應保持在合理區間浮動,不得任意加價銷售。
因燒烤而走紅的城市淄博在 " 五一小長假 " 到來前夕,也出台了《關于階段性對賓館酒店客房哄擡價格行爲認定有關問題的通知》,在 2023 年 " 五一 " 假期前後,對賓館酒店客房價格實行漲價幅度控制措施。這其中,該市明确了漲價幅度,即按今年 3 月 1 日至 3 月 31 日賓館酒店各類型客房平均實際成交價格 ( 包含線上、線下所有實際交易結算金額 ) ,上浮超過 50% 的,按哄擡價格行爲予以查處。
酒店價格對比 2019 年同期上漲的現象确實存在。以國内頭部酒店企業首旅如家爲例,今年一季度,該集團連鎖酒店品牌的中高端酒店每晚平均房價分别爲 329 元,較 2019 年同期上漲 7.9%;經濟型酒店每晚平均房價爲 171 元,較 2019 年同期上漲 14%。
近日網友熱議 " 月薪 2 萬住不起如家漢庭 "
但需注意的是,消費者 " 吐槽 " 酒店漲價兇猛的背後,是對 " 上不封頂 " 的擔憂。
根據酒店比價平台優棧網(trivago)追蹤的酒店平均價格指數(tHPI),今年 7 月北京和上海酒店平均每晚價格(标間)爲 1226 元和 950 元,分别較 2019 年同期上漲 71% 和 18%。
" 對社交平台反映的酒店漲價兇猛的情況要從兩方面分析,一方面,暑期學生放假帶動家人集中旅遊,緻使部分在旅遊目的地的地段上的經濟型酒店供不應求,從而推高了房價,這個确實是事實;另一方面,這個高房價是不可持續的,預計 8 月底就會有較大幅度下降,同時,把部分地段的經濟型酒店房價與其他地段的高端酒店進行比較也是不合理的。" 趙煥焱對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酒店業 " 奮力 " 複蘇
抛開漲價争議,好消息是,經曆了疫情困擾後的酒店業今年正在走向複蘇。
上市酒店企業上半年普遍預喜的業績預告,便說明了這一點。
根據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截至發稿時,錦江酒店(600754.SH)、首旅酒店(600258.SH)、金陵飯店(601007.SH)、華天酒店(000428.SZ)披露了上半年業績預告或半年報,華住集團則發布了第二季度經營數據。
财務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上述上市酒店企業業績均實現大幅增長。這其中,金陵飯店率先發布了半年報,報告期内,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8.87 億元,同比增長 34.70%;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 0.31 億元,同比增長 916.61%。
錦江酒店預計上半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 5.0 億元至 5.5 億元,去年同期虧損 1.18 億元;首旅酒店預計上半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 2.6 億元至 3.0 億元,去年同期則虧損 3.84 億元。華天酒店雖然延續虧損,淨利潤爲 -0.85 億元至 -0.65 億元,但較去年同期減虧。
此外,華住集團披露的運營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華住中國的 RevPAR(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大幅回升至 2019 年水平的 121%,2023 年 4 月、5 月和 6 月的 RevPAR 則分别恢複至 2019 年水平的 127%、115% 及 123%。
值得一提的是,受益于國内旅遊市場需求的強勁回升,國際酒店集團在中國酒店市場的經營表現亦實現顯著增長。
萬豪國際近日發布的 2023 年第二季度業績報告顯示,報告期内營業收入同比增長 13.81% 至 60.75 億美元,淨利潤同比增長 7.08% 至 7.26 億美元。中國旅遊市場的回暖對萬豪國際大中華區的經營表現起到了積極作用,其中中國市場第二季度的 RevPAR 較去年同期增長近 125%,超過疫情前水平。
萬豪國際集團大中華區總裁毛怡冰對此認爲," 國内旅行需求的迅速回暖仍是行業穩步恢複的關鍵驅動因素。随着國際航空客運量正逐漸恢複至 2019 年水平,預計旅遊業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和潛力,我們對集團在華業務長期增長充滿信心。"
上述酒店集團的經營數據不難反映,受到 RevPAR 的同比提升以及門店規模持續增長,頭部酒店集團今年的業績有可能超過 2019 年。不過,從上半年的數據來看,雖然部分頭部企業淨利潤同比扭虧或實現大增,但對比 2019 年同期,仍然存在着些許差距。因此,酒店業的全面複蘇還需 " 奮力 "。
但可以看到的是,熱鬧的暑期疊加即将到來的中秋、國慶長假,已經成爲今年下半年我國旅遊市場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且考慮到已經到來的 " 暑期檔 " 和國慶、中秋節假期的旺盛需求,以及供給側和政策面的積極影響,中國旅遊研究院調高全年預期,下半年對應旅遊人數爲 31.16 億人次,對應旅遊收入爲 2.7 萬億元,較 2019 年同期恢複度分别爲 106.5%、91.7%,相比上半年恢複度進一步提高。
在此預期下,國内酒店業距離實現真正的 " 滿血複活 " 或許并不遙遠。
SFC
本期編輯 江佩佩 實習生 趙鳳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