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的第一場雪不見得比往年來得更早一些,但各大社交平台上倒是先被影視劇中關于冬天的台詞刷屏了。
" 下雪天是周幼琳的生日 "
" 這個冬天遇見了心軟的神 "
" 初雪時,所有謊言都可以被原諒 "
以上這幾句台詞分别來自于《我的女孩》《來自星星的你》《孤單又燦爛的神:鬼怪》,對應年限是 2005、2013、2016,最近的一部也已經是七年前的劇了。
正如觀衆所見,老劇不老,反而伴随着近年 " 文藝複興 " 的風潮成了輿論場上的新寵兒。而到了冬天,也許是外部世界的寒冷所緻,人們越發需要尋求精神上的安慰,帶着熟悉氣息的老劇自然成了電子羽絨服的首選。
究其本質,看老劇和聽老歌一樣,都是一種文化消費行爲,背後必然折射出某種消費心理:哪些劇成爲了過冬必備?爲什麽老劇有讓觀衆反複消費的魅力?
前段時間我們面向用戶發起了一次有關于老劇的征集,最終收到的一百多份問卷調查或許可以爲我們解答一二。
01
" 冬天的信号燈 "
—— " 它是冬天的信号燈 "
—— " 劇情、人物,在寒冷的冬天會感到一絲溫暖。"
—— "《鬼怪》冬日必備!不管是下雪的冬天,還是陽光明媚的冬天,适配度最高!"
在 " 一到冬天就想重刷的劇 " 這一題中,被網友提及最多的是《鬼怪》和《請回答 1988》,這兩部劇的共同點就是都有大量在冬天拍攝的劇情。
《鬼怪》唯美——
命運齒輪開始轉動的雪夜、荞麥花田裏伴随着初雪的親吻、冰天雪地中小心翼翼的擁抱 ...... 幾乎每場雪都伴随着一個高光名場面。
此外,《鬼怪》的情節也是跟 " 初雪 " 這個意象強關聯的。
鬼怪和小新娘最初定下的約定便是 " 每年初雪時,乙方要回應甲方的召喚,因爲甲方會一直等待。" 最終也是因爲這個約定,灰飛煙滅、歸于虛無的金信得以轉世歸來,在初雪這天和小新娘重逢。
《鬼怪》的 OST 顯然也是參照劇情設計的:《Winter is coming》《初雪》《像初雪一樣靠近你》...... 尤其是最後一首,虐心感十足,一度在韓國音源榜單上霸榜。
《請回答 1988》細膩——
對比《鬼怪》,《請回答 1988》中對于冬日場景的描述則寫實得多。
用完後堆在門口的煤球、爲小珍珠在聖誕節堆起的 " 冰人 "、路邊小攤早早支起來的塑料棚 ..... 這些生活化細節是比金句台詞更容易觸達觀衆的影視語言。
除了這兩部以外,被網友提名的其他劇也大多有跟冬天有關的名場面,并且有一個與之對應的劇情高潮。
《步步驚心》的 " 雪花紅梅 "、
《甄嬛傳》的倚梅園複寵、
《來自星星的你》的暫停時間、
《琅琊榜》中的沉沉雪夜、
《周生如故》紅衣跳城樓 ......
如本次問卷中網友的回答一樣:" 冬天就是要看有雪的劇情啊 ",
強季節性是冬日電子羽絨服的必備特點,它勾連着觀衆的追劇記憶,成爲了一到冬天就會自動觸發的情感開關。
02
精神烏托邦
—— " 平平淡淡才是生活,沒有撒狗血的劇情,沒有絕對的反派,沒有唯一的男女主,沒有主角光環。這部劇裏每個人都是主角,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個人的生活都很精彩。"
—— " 青春、樸實,親情,愛情,友情的天花闆,像極了我們小時候的大院兒生活。"
—— " 最淳樸的鄰裏關系,親情、愛情、友情也很單純,很真實的那個年代的我們、父母。"
有些老劇之所以在冬天被高頻重刷,還在于爲觀衆構築了一幅完整的生活圖景,這也是這類劇集和精神快消品最大的區别。
爆款或許能夠通過拼湊演員、題材、話題度、營銷方式等要素得出一個趨近正确答案的公式,而生活質感卻極難臨摹。
拿《請回答 1988》來說,這個故事非常 " 大 ",開篇就是 1988 年正在韓國漢城舉辦的奧運會,在十六集的故事體量中,不僅講述了雙門洞五個家庭的生活,還記錄了時代的發展、社會的變遷。
(因參加大學生遊行被警察逮捕的寶拉▲)
(警察局公告欄上張貼的殺人案公告,即電影《殺人回憶》中出現的案件▲)
(寶拉&善宇戀情涉及到的 " 同姓同本不能通婚 " 的法律規定▲)
但同時,這個故事也非常 " 小 ":因爲不願意和姐姐一起過生日爆發的争吵、被一家人分成三份吃的香蕉、婚禮上父親皮鞋裏塞着的衛生紙 ...... 小到能融進日常的每個角落,小到似是你經曆過的一部分生活。
" 大 " 以 " 小 " 爲依托," 小 " 中見 " 大 ",才是這個故事能跨越國别、語言、時間收獲廣泛共鳴的原因。
類似的作品還有《父母愛情》《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武林外傳》《機智的醫生生活》等等。
當一部劇成了 " 精神烏托邦 " 般的存在,主角的笑淚和悲喜就不再隻是發生在虛拟人物身上的事,而是和相信這個故事的人息息相關,觀衆會在這部作品中寄放更多情感。
—— " 每次追一部喜歡的劇,就像在心裏構建和重設了一個理想國,自己也會陪着主角團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成長,冬天趴在被窩裏看有很特别的沉浸式體驗。"
《請回答 1988》中的崔澤以韓國圍棋職業棋手李昌鎬爲原型,《請回答 1988》大火後,李昌鎬曾在采訪中談到他很羨慕劇中的阿澤,生活中能有那麽多要好的朋友。自己少年時除了圍棋什麽都沒有,每天就隻是下棋。
這大概正是很多優秀的文藝作品之于觀衆的意義,如雙門洞那樣溫馨的友情、如同福客棧那樣逗趣的日常、如松山島上那樣自在從容的時光 ......那些我們或許從未擁有過的事物,在一遍又一遍的重溫中镌刻進記憶裏,恍若曾經真的到來與發生。
03
消逝的 " 文化體力 "
數據顯示,在 2023 年老劇正片有效播放 TOP10 中,排名第一的《知否》播放量高達 5.8 億,比很多正在熱播的新劇還高;TOP10 中播出時間最早的老劇爲《西遊記 86 版》,距今已有 37 年。
從盤出包漿的《甄嬛傳》、常看常新的《知否》,到口碑逐漸逆轉的《魔幻手機》《新三國》等等,經過網友的挖掘和二創,老劇不但煥發出了新的生命力,更成爲同一代觀衆甄别彼此的 " 通關密語 "。
微博熱搜上時不時有 " 甄學 " 更新教材,表情包庫裏是大娘子的各種台詞截圖,
再點開視頻網站,華強買瓜與曹操蓋飯齊飛,黛玉拉郎共湘玉語錄一色。
衆所周知,判斷一部仙俠劇熱播的标志不是播放量高低,而是有沒有用《仙劍》OST 混剪過。
娛樂圈 " 文藝複興 " 的風從去年刮到今年,看老劇、刷老劇俨然已經不止是一種社交風尚,更是一種集體性的懷舊情緒。
前段時間 " 文化體力 " 這個詞上了熱搜,似乎在步入成人世界之後,我們對不曾了解的新事物越來越缺乏好奇與耐心,重複性的消費老劇也是 " 文化體力 " 消逝的後遺症之一。
但換個角度看,這何嘗不是這屆觀衆汲取能量的方式之一?
畢竟老劇的試錯成本基本爲 0,這種熟悉又安全的心理體驗,是我們在生活中爲數不多能牢牢把控的風險因子。
而追一部新劇需要做哪些準備——
首先是甄别、挑選,其次要開始漫長的等待:" 再過兩集就好看了 "、" 男女主在一起後就好看了 "、" 等劇播完就好看了 "....... 最後還要謹防爛尾,躲開粉黑大戰。
一套流程走下來,不禁讓人想問一句 " 文化體力 " 又做錯了什麽?
也許相比消逝的 " 文化體力 ",更值得當下國産劇創作者憂心的是如何給下屆觀衆多留幾部值得 N 刷的 " 老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