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or's Note
今天隻推兩條,阿怡大篇娓娓道來,大佬力作深入淺出,都是精品!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直新聞 Author 吳蔚
直新聞是深圳衛視全媒體新聞品牌
由《直播港澳台》團隊出品
參與評論請在新浪微博@直新聞

直新聞:吳先生,據美國媒體披露,特朗普團隊将在沙特啓動俄烏和平談判。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現階段美方将歐洲排除在談判桌之外。您對這場談判的前景有何預期?特朗普的策略與用意是什麽?
特約評論員 吳蔚:從目前的趨勢看,這場談判有可能是 " 小範圍 " 的,僅局限在美俄烏三方之間。先在小範圍内取得小共識,才有可能逐漸觸碰到一些結構性矛盾層面的問題,進而謀求大共識與各方妥協,僅從談判的方法論上講,特朗普方面這麽做并不能 " 稱之爲錯誤 "。
但另一方面,有人認爲将歐洲排除在談判桌之外是特朗普的意思,我卻隐隐感覺到,這恐怕是美俄之間的共識,答案恐怕就在前不久特朗普與普京長達 90 分鍾的通話裏。當然,目前并沒有公開情報能夠印證我的判斷。我的直覺源于對俄烏雙方此前一系列失敗談判的觀察,俄羅斯總統普京與外長拉夫羅夫在接受采訪時曾經披露過一些細節,比如說英國前首相是如何給基輔施壓造成談判崩盤的。因此,我們不難看出,莫斯科對歐洲國家的不信任是寫在臉上的。
這幾天國際輿論都将目光投向了德國的慕尼黑,慕安會上你方唱罷我登場,十分精彩。歐洲媒體引經據典,重提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協定》。1938 年英法德意四國在這座曆史名城簽訂了迫使捷克斯洛伐克割讓蘇台德地區給納粹德國的《慕尼黑協定》。時任英國首相張伯倫回到倫敦,揮舞着手上的一紙協議高呼:" 我帶來了整整一代人的和平。" 後來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希特勒閃擊波蘭,二戰爆發。" 綏靖主義 " 與《慕尼黑協定》從此被釘在了曆史的恥辱柱上。所以,當曆史的車轍引向 2025 年的慕安會現場,并不是美國副總統萬斯的演講稿不夠幽默,而是台下的歐洲聽衆們都在思想反刍:綏靖主義與投降主義是不是又要大行其道了?
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歐洲各國在防務上搭 " 美國便車 " 的惡果已經顯現,就算 " 爺爺被孫子訓了一頓 " 也隻能默默受着了。
實話說,我對美俄烏這場 " 小範圍談判 " 的前景持悲觀态度。問題的關鍵其實在于美國的角色究竟是一個所謂 " 客觀公正的調停者 ",還是一個要在談判桌上出牌的利益攸關方?我個人認爲恐怕是後者。所以我認爲這場談判并不是美國主導下的俄烏談判,而是美國 VS 俄羅斯 VS 烏克蘭的三角博弈,如今站在烏克蘭背後的是 " 暫時被剝奪上桌權利 " 的歐洲。從這個意義看,我個人倒是建議中國不必急于出手調停,等渾水澄清了再說不遲。

以我對俄烏沖突長期的觀察,我個人研判俄羅斯總統普京想要的不是 " 明斯克協議 2.0",而是一個在長期上解決俄羅斯在歐洲方向上安全困境的系統性方案。要用俄羅斯地緣學者的角度去看,就是北約東擴必須停止,北約與俄羅斯之間需要一個戰略緩沖地帶。言下之意,和平之後的烏克蘭恐怕得是一個 " 與北約保持距離的中立國家 ",先不論烏克蘭人民是否能夠選舉出一位 " 親莫斯科的總統 ",但烏克蘭軍隊的規模毫無疑問要被 " 閹割 " 了。
那麽站在基輔的角度,澤連斯基能夠接受上述條件嗎?最殘酷的地方就在于 " 戰場上得不到的也休想在談判桌上得到 ",澤連斯基會越發感受到 " 形勢比人強 " 的現實意義。眼下,美國方面已經在做預期管理:烏克蘭恐怕無法拿回戰争中丢失的領土。一切仿佛回到原點,不要忘了澤連斯基上台之初是如何向烏克蘭人民許諾的:以武力方式保證領土完整。
但無論如何,談總比不談強,我認爲特朗普太需要補課了,他錯過了百年變局的關鍵四年。他必須意識到,戰争談判遠比商業談判複雜得多,尤其是談判桌上少了好幾位關鍵角色的情況下。

直新聞:另一方面,在上周早些時候,特朗普曾抛出一項新交易,建議烏克蘭用稀土資源換取美國的援助。吳先生,您如何看待美方的這個提議?它折射了一種什麽思維?
特約評論員 吳蔚:實際上 " 以稀土換軍援 " 并非特朗普首創,澤連斯基在去年提出的 " 勝利計劃 " 裏就已經有所涉及。眼下,特朗普隻不過是接過了話茬,認爲這是一種可以接受的報價方案。
審視西方世界對烏克蘭的援助有多種角度,我今天恰好想從 " 帝國主義殖民者 " 的角度出發,也就是所謂 " 列強 " 是如何援助弱國實現所謂 " 領土完整 " 的。最主要的手段就是貸款,或者也能稱之爲發行 " 戰争債券 "。也就是說,西方世界對烏克蘭的援助主要以貸款的方式實現,具體主要用在了兩大方面,首先是軍事裝備采購,然後是維系基輔政權運轉的财政與社會性支出。從這個意義出發,送往烏克蘭的每一輛坦克、每一發炮彈、每一箱藥物、每一個面包,背後都被标注了不同的價格。
既然是貸款,自然意味着烏克蘭需要在未來某個時刻償還。它可以是連本帶利的現金,也還有更多的償還方式,比如說有利于歐美國家的經貿政策、市場準入許可、某個礦産的經營權、某條街道的物産權甚至某個行業的壟斷權。是的,熟悉近代史的人們一定清楚,但凡跟帝國主義者借過債的政權大多都在戰争的結束階段簽署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誰說戰争的勝利者一定能保住國家的主權呢?

既是貸款,也是投資。所以我們會在各種場合看到,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與歐洲都在一定程度上罔顧了俄烏戰局的真實情況,依然将 " 最終的勝利 " 挂在嘴邊。道理十分簡單,隻有基輔政權獲得了最終的勝利,貸款才能償還,投資才能變現,否則一切都化作草紙一沓。從這個意義出發,歐美國家不僅僅是 " 與烏克蘭人民站在一起 ",更主要是與他們已經商量好的 " 戰後利益瓜分站在一起 "。
從某種意義上講,烏克蘭在這場沖突中 " 一直在菜單上 "。
回到特朗普提出的 " 稀土換軍援 " 方案,在我看來,這個問題的本質是美國改朝換代之後,特朗普急需重新奪回 " 戰後利益的分配權 "。這涉及到美國政治的内部運作模式:資本是如何通過遊說與投資候選人影響政府決策,進而投射在美國的對外戰略上。也就是說,特朗普雖然重回白宮了,但不一定代表着他就已經掌握了一位美國總統的全部權力。權柄往往是刀柄,既是統領三軍的刀把子,也是分配蛋糕的刀把子。作爲一位 " 利益觀 " 大于 " 義利觀 " 的商人總統,特朗普對權力的追逐主要體現在對前朝政策與官僚體系的颠覆上。
從這個意義去看,拜登慫恿俄烏開戰是利益分配的抓手,特朗普主導俄烏止戰也是新的利益分配抓手。所以我個人悲觀地預期,特朗普并不真的渴求和平,他隻是一直在遵循他刻入 DNA 的逐利本性,謀求一種個人乃至 " 特朗普主義徒子徒孫 " 利益最大化的開局。也就是說,他已經做好了俄烏停火與俄烏繼續打下去的兩套逐利方案。
作者丨吳蔚
排版丨李爍
編輯丨賴晨璐
審校丨黃海甯
監制丨池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