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商業數據派,作者丨 黃小藝,編輯丨王一粟、劉雨琦
第 15 個雙十一,全網争奪起了 " 最低價 "。
10 月 18 日,快手預售開始,打響了雙十一的第一槍;10 月 20 日,拼多多、抖音迅速跟上;10 月 23 日的京東、10 月 24 日的天貓預售 ...... 促銷細節雖然各有不同,但都同時喊出 " 最低價 " 的口号。
回望首屆雙十一,2009 年 11 月 11 日,憑借 20 餘個品牌、5000 萬成交額,通過五折清倉的手段," 雙十一 " 開始了它的造富神話。
随後,2010 年,交易額達到了第一年的 17 倍;2017 年,11 秒破億,9 小時破千億元 ...... 當數字龐大到失去感知,人們逐漸用時、分、秒代替天、年,去計算雙十一的交易額增速。
截止去年,僅天貓雙十一就已經有了超過 29 萬個品牌,商家也早已不再隻賣清倉,而是把這個大促當作跟用戶推介全部商品的最好時機。
然而,随着品牌數量逐漸龐大,讓每個賽道都迅速 " 卷 " 了起來。
過去的雙十一,消費者需要 " 搶購 " 商品,而如今,變成了平台與商家 " 搶奪 " 用戶。話語權從商家、平台到了消費者手上,于是," 最低價 " 就成了那把最有效的殺手锏。
據商業數據派觀察各個平台的具體規則時發現,今年的低價,主要有絕對值、相對值兩個緯度,一是在全年時間段内的 " 最低價時刻 ",二是相較其他平台、店鋪的最低價。
但與早期的價格戰不同,今年的低價不等于惡性競争,平台、品牌不想被困在低價裏,除了降低成本,更需要 " 擠掉供應鏈的水分 "," 在産品上做足創新 "。
京東零售 CEO 辛利軍就在雙十一發布會上提到,随着消費更加理性,可以買貴的,但不能買貴了。
京東零售 CEO 辛利軍
與此同時,消費分層、線上滲透和品牌價值,都成爲品牌營銷策略改變的驅動力。
" 中國的 10 億消費者群體已經形成了明顯分層 ",正如淘天集團 CEO 戴珊所說,除了高消費人群的需求升級、低消費群體的性價比需求,更多的中腰部消費者正在快速變化," 依然對品牌具有強烈的需求,但是對品牌背後的産品力、品牌深度的内涵有更多地辨别。"
淘天集團 CEO 戴珊
在這樣的消費背景下,這屆雙十一,電商平台們的手段空前的一緻:用更直接的 " 低價 " 激發用戶下單,靠内容四兩撥千斤。
争奪 " 最低價 ",供應鏈擠水分,營銷提效率
激烈的競争下,電商平台們都拿出了最大的誠意,在整個流程上都在降本提效。
首先,從消費者最直觀的優惠策略來看,活動規則都在簡化。
此前讓用戶保持着狂歡、興奮的 " 傳統節目 " 正在退居二線,雙十一,也正在 " 告别 " 過去的自己:
天貓和抖音都不約而同地選擇用 " 官方立減 ",取代 " 跨店滿減 " 的 C 位角色,不需要湊單,直接單件立減 15% 左右。
京東實行 10 月 24 日活動一開始,就有 8 億全品類現貨售賣," 要做就做現貨人 "。
這些改變,縮短了消費者的決策時間成本、決策難度,都在力求以更 " 省心 " 的方式,搶先拿下訂單。
抖音、拼多多的官方立減、單件立減
以 " 官方立減 " 的出現爲例,商家劉明(化名)告訴商業數據派,今年以來,平台一直測試官方立減," 立減的轉化率确實高,建議小商品們都報立減。"
以往的湊單滿減,本質是爲了激發購買欲望,但也逐漸引起消費者的吐槽。" 在我們平台的大促上,有多少消費者根本無法把一個購物籃裏放到 300 以上。" 淘天集團阿裏媽媽及市場總裁家洛說道。
如今改爲官方立減,一方面,讓低價以更直觀的形式體現出來,在搜索頁面更具有競争力,吸引更多流量;另一方面,是爲了讓更多湊不齊、不願湊滿減的消費者願意下單。
從 " 跨店滿減 " 到 " 官方立減 ",折射出,平台不再盲目追求 GMV 增速,而是争取用戶的轉變。
而爲了進一步激勵商家參與 " 官方立減 ",淘客推廣 " 官方立減 " 貨盤可返還技術服務費;此外,據商家稱,抖音更直接地将 " 官方立減 " 作爲參加雙十一其他活動的必要條件。
其次,針對品牌,平台們也都推出了有 " 比價 " 機制的特色活動,以低價吸引爆發式、集中式的流量,換取訂單增長,實現薄利多銷。
以京東爲例,推出半年後,京東百億補貼的商家數量就達到了 2 倍,在雙十一期間再度加大力度,給予低價産品更多曝光。
不過本質而言," 天天低價 "" 百億補貼 "" 聚劃算 "...... 這些低價頻道始終是一種吸引流量、促銷手段。
在不久前的雙十一啓動會上,辛利軍提到," 京東所追求的低價不是無底線的低價,而是極緻的性價比。"
真正想要讓商家願意加入,一方面要靠平台的供應鏈開發能力,例如時至今日,京東的百億補貼仍然以電子産品等爲主,而淘寶的百億補貼則是以義烏小商品爲主。
另一方面,就在于能通過更智能化的營銷工具,優化活動參與、價格設置、流量投放、人群選擇等,真正提升獲客效率。
如今,各大平台都在補齊一鍵智能投放的能力和效果,減少中小商家的準入門檻。其中,抖音最新推出了一鍵投放,而阿裏媽媽也面向商家推出了 10 款免費的 AI 工具,實現數字化經營。
電商行業的供需匹配,未來必然越來越依賴于數據驅動。
不能光靠大主播,用内容撬動流量
低價是促進消費者轉化的手段,而在此之前,平台們要先吸引消費者關注。
圍繞着低價,平台們靠内容,在站内、外瘋狂地搶奪流量。
盡管大主播的紅利期過了,但直播電商的勢頭還在繼續。據商務部電子商務司數據,2023 年前三季度,全國直播電商銷售額達 1.98 萬億元,增長 60.6%。
以品牌酒仙爲例,從 2011 年第一次參加雙十一,一天就達到了以往兩個月的銷量,抓住了電商紅利後,近期又開始和淘寶聯合來打造酒類的直播達人。
" 在标杆的打造上,我們開發了跟遙望的李宣卓等 5 個核心的破億、破千萬的酒類垂播達人。在背後,平台做了整個供應鏈的重構,結合旗艦店、天貓超市等店鋪。" 淘天集團超市業務發展中心總裁一曼說道。
随着直播内容常态化,平台們不再依靠單一主播,而是整合站内外各種直播、内容,彙聚流量。
在今年 5 月,戴珊曾提到,淘寶将以遠超之前的投入推進全面内容化。不僅在大幅提升淘寶 APP 首頁推薦信息流中直播和短視頻的所占流量比例、持續引入内容達人和網紅主播,号店一體、主播大賽 .....
今年雙十一,淘天集團更是拉滿了内容策劃活動。
首先,時隔一年,天貓晚會在今年回歸。盡管具體節目安排還未流傳出來,粉絲們已經開始翹首盼望自家偶像的 " 炸場 "。
在巅峰時刻,天貓晚會是招商大會,也是流量大會。 貓晚重啓,意味着平台和品牌們都已經準備好爲用戶 " 砸錢 "。
此外,平台們在直播間當然也要繼續整活。
前不久才翻車的李佳琦,近期推出的砍價節目《所有女生的 Offer3》已經成爲消費者們的電子榨菜;而在直播間裏,從 10 月 18 日起,連續 5 天的 " 李佳琦小課堂 ",讓人直接夢回高三。
淘寶也推出了連續多日的直播節目《全民 offer 大作戰》,邀請了吳昕、張大大、胡兵等明星與品牌現場砍價。不同于李佳琦直播間的賣新品,這一節目,主要針對以天貓爲主陣地經營的老品牌,例如海信、人頭馬、OPPO 等等。
除了做好内容,平台也在用真金白銀,吸引用戶進入直播間。
10 月 12 日 -23 日,淘寶直播将聯合 18 位主播和 100 多家超級大牌,在直播間發紅包,可用于支付雙 11 期間的預售定金,額度高達 10 億元。
而京東也沒落下,推動品牌與明星合作直播。今年,京東 11.11 期間安排 10 大頭部主播開啓 20 天低價不斷檔直播,以及百大總裁送千萬紅包雨福利。
今年的一大特色是,平台們除了在站内下功夫,在站外也在 " 破圈 "、" 拆牆 "。
淘天相繼與微信、B 站等平台合作,品牌商家在微信朋友圈、小程序等場域投放廣告可直接跳轉至淘寶 App,阿裏媽媽與 B 站、知乎、微博等平台推出雙 11 聯合激勵,商家在這些平台做營銷推廣時,将獲得 10%-20% 不等的官方流量加碼。
而京東則從數據分析上,降低商家參與小紅書、B 站等站外 CPS 營銷的門檻,簡化合作鏈路,同時上線 " 種草 " 效果數據分析功能。
加強内容化已經成爲各個平台、商家的共識,借助雙十一的超大流量,電商平台也在鍛煉内功。
低價不能靠降價,品牌和平台怎麽辦?
品牌們仍然在度過消費複蘇的難關。
無論是低價,還是内容,都隻是手段。品牌們越來越需要的是在激烈地競争之下,獲得屬于自己的用戶。以前的商家與平台,是一起做大蛋糕。但進入存量時代,商家更需要想辦法在平台的份額裏分到更多蛋糕。
平台們自然也發現了這一點。去年,各大電商平台隐去 GMV,就開始強調長期主義、做好全生命周期管理,而今年雙十一,更多的行動和舉措出現了。
最爲核心的趨勢是,各大平台都在推動商家做消費者分級、會員管理,将平台用戶沉澱爲品牌自身資産。
今日,抖音電商借雙 11 節點推出平台會員 " 抖音商城金卡 ",該金卡類似淘寶 88vip、京東 plus 會員,瞄準具有高複購意願、消費頻次較高的消費者。至此,淘寶、京東、拼多多、抖音都上線了自己的會員制度。
通過會員管理,品牌們可以針對具有更高品牌價值的會員用戶,展開促活、促複購等玩法策略與營銷 IP 活動。" 從種草到培育到第一筆交易,到變成老客戶、鑽石客戶、黃金客戶、皇冠客戶 ...... 做好精細的分層的運營。" 戴珊說道。
雙十一誕生之初,更多是依靠打折來清庫存。而近年來,大促也逐漸成爲新品打爆的關鍵節點。
據了解,今年天貓上會有超過 150 個品牌在雙 11 期間做首發,會看到越來越多的品牌聯名款、收藏款、明星代言款上線。
對商家而言,新品的利潤空間更大,對消費者而言,好的新品更具差異化,特别是服飾、電子産品等類目。
但是,打折款和新品的比例如何配置?" 具體要看店鋪的貨盤設置,例如部分清倉産品吸引用戶進店,再配合新産品的優惠,讓用戶既買到實惠、又買到新鮮。" 劉明告訴商業數據派。
雙十一是一個營銷實戰場,也更是一個消費風向标。進入漫長的存量競争時期,電商平台和商家都在進一步思考差異化的策略,提升精細化運營的能力。
消費複蘇、經濟複蘇的路還在走,無論是電商平台,還是品牌商家,依然能感受到他們的經營壓力之大。
戴珊在今年的雙十一發布會上,再次提到了馬雲的 " 黎明方法論 ":
" 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但後天很美好,但絕大部分人會死在明天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