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節電影獎,全世界遍地都是。
有的獎從提名開始就備受争議,頒獎更如分豬肉一般無趣,對于影迷來說,更是毫無參考價值。
但有的獎卻還是每年都還能給影迷帶來許多驚喜,讓影迷看到電影更多的可能性。
前者,我說的是什麽獎,不重要,後者,我指的是歐洲三大電影節,尤其是戛納。
近幾年的戛納,依然無愧世界第一電影節之名,不光底蘊深厚,而且求新求變,入圍主競賽的電影,雖然也不乏平庸之作,但更多的,是兼具藝術價值和當下性的重量級佳作。
和前兩屆戛納金棕榈相比,今年的金棕榈電影《墜樓的審判》(或譯作《墜樓死亡的剖析》)獲獎時争議很小,它沒有《钛》那樣尺度大膽表達先鋒,也沒有《悲情三角》所做的諷刺那麽尖銳,但隻要看過它的觀衆,都不會否認,這是一部各方面都幾乎無可挑剔的好片。
劇本紮實、表演驚豔,導演更是展現出了強大的控制力。
《墜落的審判》的叙事邏輯和前不久國内公映的影片《河邊的錯誤》非常相像。
都是由一場突然的死亡開始,以一個開放式的結局結束,讓觀衆最終得到的不是一個明确的真相,而是抽絲剝繭的過程中,伴随角色的故事所帶來的觸動。
不同的是,《河邊的錯誤》意在控訴,将人物的瘋狂與歇斯底裏歸咎于時代。
《墜落的審判》則是将鏡頭對準了一對夫妻,主題有點《婚姻生活》的意思,呈現形式多以對話爲主。
導演茹斯汀上 · 特裏耶一部作品《西比勒》也入圍了戛納主競賽,雖然最後未有收獲。但電影以一個私德有污點的女作家爲主角剖析女性的生存困境,其中不乏侯麥式的惡趣味,觀感并不枯燥。
《西比勒》劇照
與之相比,這一次的新作《墜落的審判》單就觀感而言,要更加沉重壓抑一些。
但必須承認的是,片子所呈現出來的一切,卻又的确鞭辟入裏,讓人回味無窮。
這一次影片的主角依然是一位女作家。
彼時看《西比勒》的時候我就有一個猜想,茹斯汀是不是很讨厭作家這一行當。
導演 茹斯汀 · 特裏耶
《西比勒》中的女作家是一個有文學夢的心理醫生,後來不幹心理醫生了,就轉行去當了作家,并把自己患者就診時講述的經曆當成素材寫成了小說。
這種挺損的行爲讓我一度以爲茹斯汀是不是被某位作家傷害過。
到了《墜落的審判》,不知是爲了呼應自己的《西比勒》還是習慣如此,女主桑德拉依舊是一位喜歡把真實經曆寫進書裏的女作家。
萬幸的是,這一次的真實經曆不再是别人的,而是自己的,那就無可非議了。
隻是這一行爲對丈夫而言卻猶如肉中刺,因爲将個人經曆融書中本是丈夫的想法,且妻子書中寫到的真實經曆是兒子出了車禍,而造成這場車禍的責任人正是丈夫,這件事成了丈夫一輩子的痛。
丈夫的墜樓而死是整個故事的引子。
檢方認爲是他殺,認爲妻子有最大嫌疑,證據顯示在丈夫死前他們剛剛發生過争吵。
妻子這方請來律師,認定丈夫是自殺。
調查的開始,也意味着正戲帷幕的拉開,讓這對夫妻所面臨的問題逐漸浮出水面。
影片的另一個片名爲 " 墜樓死亡的剖析 ",死亡是引子,剖析才是核心。
他殺也好,自殺也罷,死亡都源于這個男人在婚姻生活中的失敗。
檢方覺得他殺是因爲妻子出軌、丈夫施暴,婚姻關系破裂、争吵,導緻妻子沖動殺人。
需要注意的是,丈夫的施暴并非是我們所想象的 " 安嘉和式家暴男 ",而是妻子扇了丈夫一耳光,丈夫隻是狠狠箍住了妻子的胳膊,之後無能狂怒将怒氣宣洩到自己身上。
妻子的出軌并非是檢方的臆測,是妻子自己承認的。
她覺得兒子車禍後很長一段時間裏兩人的關系太緊繃,她就去找别的人釋放了一下天性,她将這種丈夫眼中的出軌行爲,視爲隻是一種個人衛生問題,在心裏她還是認爲自己是愛着丈夫的。
又一次争吵過後,妻子失手殺害了丈夫,死亡,源于男人婚姻的失敗,這便是檢方的最後推測。
妻子方律師則是将死亡歸咎于丈夫人生的失敗。
抛開妻子出軌不談,丈夫的生活本就已經碎成一地。
多年前丈夫有一天因爲忙于寫作,沒有親自去接兒子,結果保姆接兒子放學時遭遇了車禍,兒子的視神經受到永久性損傷,這件事一度成爲丈夫的心病,認爲是自己毀了兒子。
爲了給兒子治病,他們在倫敦欠下巨額的醫療債務。
之後丈夫拉着妻子回到老家,找到一間小屋想着将其修繕來償還債務。
本想着這期間,自己辭去教職工作,靠全職寫作來養家糊口。可沒曾想翻新房子是件麻煩事,必須申請貸款,也就是說他還要靠教職的工作來支撐他完成房子的修繕。如此,經濟上陷入惡性循環。
一年半後,他覺得自己被困住了。也是在這期間他患上了抑郁症,不得不服用抗抑郁藥。
自己的小說渺渺無期,與此同時妻子的書卻是出版了一本又一本,其中就有我開頭提到的,妻子将兒子的車禍寫進了書裏。
這種情況下,妻子又多次出軌,難說這不是壓死丈夫的最後一根稻草。
絕望之下,丈夫選擇了自殺,這便是妻子方律師的觀點。
我無意去探讨這對婚姻關系裏,到底是丈夫太過自大無能,還是妻子太不體貼忠貞。
因爲無論如何,這畢竟是夫妻兩自己的事。俗語雲,清官難斷家務事。
但《墜落的審判》最叫絕之處在于,影片将這一切都擺到了法庭中去。
夫妻間的争吵、密話,全都以 " 丈夫錄了音 " 的形式呈現給法庭上所有人,包括他們的兒子。
一點點審判他們的過往,将曾經所有的真心假意全都擺出來挨個拷打。
這種将個人的絕對私密公之于衆的行爲,實在驚悚。
代入其中,後脊一陣發涼。
另外,雖然影片的大量戲份給到了夫妻,但其中最讓我觸動的反倒是他們對待兒子的方式。
兒子說,聽到法庭上的證據,有關父親的種種,他感到不可思議。
他從未聽過、也從未覺察到,自己的父親竟然有自殺未遂的經曆,父親的脆弱對他來說簡直像是天方夜譚,仿佛在兒子心裏,父親永遠都該是耀眼的、強大的。
難以想象的是,如此一個不健康的家庭環境下,夫妻兩對兒子的保護竟是如此完好無缺,好到有些不真實。
在妻子與律師的交談中,她也不願提起丈夫的失意,因爲覺得這會在孩子心中有損丈夫的形象。
大多婚姻不幸的人總會因孩子的存在而不願割舍這段關系,我們總會對這種行爲怒其不争。
影片中被保護至此的孩子,他的身上所背負的大概是所有婚姻不幸的人們唯一的希冀。
挺悲哀一事,也挺偉大一事。
《墜落的審判》審判的不止是 " 丈夫 " 與 " 妻子 ",亦是父母與孩子的親密關系。
該如何解讀 " 父親 "、" 母親 " 這一形象,影片沒有做進一步的深入,而隻是通過兒子一角,将想象空間留給了觀衆。
影片最終沒有明确告知真相到底是什麽,而是從兒子的視角出發,以父子間的一次對話,寫下了這場死亡的答案。
這次對話起因是父子兩帶着狗狗史努普去看病,回家的途中,父親在車裏非常安靜,都不放歌了,平常都放的。
" 史努普會感覺疲累并不奇怪,按狗的年齡,它已經不小了,你能想象它的生活嗎?它不是一隻普通的狗,他是一隻很棒的狗,一隻出色的狗,想想看,他知道你需要什麽,預測你接下來要做的行動,讓你遠離危險,他一生都在想着你需要什麽,想着你沒法看到的東西,也許他累了,因爲他總是照顧别人,也許有一天,他就死去了,這是有可能發生的 "
" 有一天,到了他該走的時候,他會走的,你沒有辦法阻止,你隻能做好準備,盡管這并不容易,但這不會是你生活的終點。"
父親去世一年後,在法庭上,兒子回憶起父親的這些話,才了然原來父親說的是自己,隻是當時的他還沒有意識到,父親在那時就有了輕生的念頭。
影片中的男人或許不是一個好的丈夫,女人可能也不是一位合格的妻子,可爲人父母,他們卻做到了自己所能做的最好。
從這一點來看,《墜落的審判》倒是還有着相當普世的價值觀。
這爲數不多的溫情,被導演一直藏到了電影的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