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深圳微時光 (ID:szdays),作者:黃小邪,原文标題:《" 拼租 " 式開店的深圳小生意人:上午賣早餐,中午換老闆賣豬腳飯》,題圖來自:AI 生成
幾天前,我再次去羅湖華麗路上尋找劉姨時,她原本栖身的奢侈品回收商行已被清空。
我在華麗路上一路打聽,好在老街坊人人都認識她。在華麗西村内一間狹窄的鋪子門口,我看見劉姨進進出出的身影,她頭頂上是一塊增城菜蔬的牌子。我這才知道她是增城人,她的收款碼标注着 " 東莞婆 ",之前我一直以爲她是東莞人。
劉姨 60 歲出頭,已在華麗路擺攤 30 年。三十年來她每日往返于增城、深圳,把自己村鎮上的蔬菜、水果,雞鴨鵝,馄饨、艾葉粿、蘿蔔糕等農家風味,帶到華麗路上兜售。
劉姨和同村 7 個老鄉包一台車,每天車費 150 元,每天一大早她們拖着家裏、鄰裏的果蔬雞鴨從增城上車,行至深圳,再分别從不同的地方下車卸貨,劉姨駐紮在華麗路一帶,其他幾個老鄉,有的守在福田,有的擺在東門 …… 過了午後她們再一一搭車返回增城。
劉姨栖身的商行現已搬空。作者供圖
兩個月前,奢侈品回收商行租金到期,業主收回商鋪。輾轉一番,劉姨才搬到華麗西村自立門戶,此處距離商行隻有幾百米。此前兩年,商行内一塊兩三平方米左右的地方,安置着她的瓜果魚鴨,每月她付給店主 3000 元租金。
奢侈品回收商行也做煙酒冷飲生意,劉姨的生鮮放在其中倒也不違和。每日午後劉姨要搭車回增城,下半天的生意店主幫她照應,那些不易儲存的生鮮,也可以放在店主的冰櫃裏。
華麗西村的這間狹小的門面房,租金也是 3000 多元,菜筐裏的紅心芭樂熟透了,小店裏飄着一股果子的清香。臨近中午,店裏的貨品賣出去一大半,一名中年女子挑揀着貨品,熟絡地跟劉姨拉着家常,看我盯着她剛拿起來的一盒雲吞,中年女子跟我推薦 " 馄饨挺好吃的 "。
這天早上從增城帶過來的鴨、鵝都賣光了,冰櫃裏隻剩下一盤走地雞,劉姨沖着我推銷," 好靓的,你看 ",如她所說,雞肉色澤光亮、皮肉緊實。劉姨爽朗健談,一口濃重的廣普口音,進了她店裏的客人,無論面生面熟,交流受不受口音影響,她都能跟對方熱熱鬧鬧地聊上一陣子。
" 你中午走的時候,菜賣不完怎麽辦?" 我問劉姨。
" 買得完的,我在微信群裏喊一聲,她們就來拿了 ",華麗路上的居民都是她的熟客。
距離劉姨店鋪幾百米處,一家臨着華麗路的餐館内,南側的一部分空間屬于一家彩票店。經營彩票店的大姐告訴我,她的彩票店和餐館,在同一間鋪子共同經營已有二三十年。
華麗路上,餐飲店和彩票店共用一家店鋪 作者供圖
在深圳,更常見的店鋪共用模式是錯峰使用,一間店鋪一家賣早餐,另一家經營午市生意,或者一家白天賣腸粉,另一家晚上賣麻辣燙。
老塗夫妻在民治片區的一間商鋪,做了 16 年的早餐生意,兩人的生意從早上 6 點持續到上午 11 點,剩下的時間段,夫妻倆再轉租給别人做午市和晚市生意。
2008 年,老塗夫妻剛租下這間六七十平方米的店鋪時,月租金隻要 3000 元,眼下這間店鋪月租是 1.3 萬元,這還不是租金最高的階段,最高時的月租是 1.6 萬元。
老塗夫妻的早餐店,算得上附近幾十家餐飲門店中,極少數的長壽店鋪,與他們毗鄰的六七家餐飲店,絕大多數都活不過一年。
老塗的早餐生意倒很穩定,16 年來店的裏午市晚市時段換了幾攤生意,夫妻倆的早餐生意一直不差,收入最不景氣的疫情期," 賺得少,也沒有虧本 "。早餐賺的是辛苦錢,每天早上夫妻倆四點半起床,食材準備停當,6 點鍾便開門營業,倆人忙不過來,又雇了一名打雜的阿姨。我經常從他家的早餐攤經過,早高峰時段,店門外的一片桌椅,總是坐得滿滿當當。
早餐生意覆蓋整個店鋪的租金,成本太高,午市和晚市總歸要租出去,隻是這幾年生意難做,老塗感覺招租也沒有前些年容易," 以前在門口貼張紙,幾天就租出去了,現在可不行 "。
兩年前,環姐和丈夫以每月 6000 元的價格,租下了老塗店鋪的午市晚市時段,主營豬腳飯、白切雞等快餐生意。環姐夫妻和老塗夫妻年齡相當,都是四十多歲,兩位妻子氣質相似,看起來熱情且精幹,兩位丈夫則顯得溫厚寡言。
租下老塗的店鋪前,環姐和丈夫在深圳開了 20 餘年的便利店,還兼做水果生意。便利店的營生不好做,兩人才轉做餐飲生意,我買過環姐家的白切雞,嫩滑清爽且價格實惠," 我們都是用鮮雞做的,冷凍過的就沒有這個口感 ",環姐解釋。
周圍幾十家餐飲店鋪中,環姐家的生意是收檔最早的,夫妻倆一般晚上 8 點多關門,店裏中午的生意不錯,客人大多是在附近打工的人,晚市的客人,一般是附近的居民," 都是散客,四點多到七點多,客人陸陸續續進來吃飯,再之後就沒幾個人了 "。
" 今年的生意不如去年,你發現沒有,店門外來來往往的人都沒有以前多了 ",她們做的也是熟客生意。晚市生意冷清,環姐覺得跟外面的地攤經濟也有關系,天一擦黑,一輛輛小推車推着各類快餐、小吃生意,在距離小店 100 米外的街道上鋪開," 人都跑到那邊了,我們反而沒什麽生意 "。
詹詹的茶飲店隻經營了小半年時間(詹詹供圖)
跟前幾位店主不同,詹詹隻有 20 多歲。去年年底,詹詹在南山桃園片區的一條社區路上,租下了半間店鋪。整間店鋪總共 110 平方米,月租 1.6 萬,另外一大半歸一家美甲店,店鋪的 30 平方米臨街空間歸詹詹,租金 5000 元。
詹詹在店裏做茶飲生意,這個生意隻持續了小半年時間,今年夏天因美甲店退租,她無力支撐 1.6 萬的房租,一時間也找不到新的合租夥伴,最終退出了這間店鋪。
詹詹開店更多是出于探索嘗試,這也是她與其他幾位店主的最大差異。
前年詹詹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在國内遊曆," 除了西北和東北,其他地方都去過了 "。店裏賣的茶飲,均是她自己研究的配方,這是她的興趣所在,她把一些地方特色也放進了茶飲裏,比如木姜子。遊曆期間,詹詹在泉州、廈門等地的市集攤位上,賣過自己研究的這些新口味," 生意還不錯 "。
市集上,詹詹的一部分顧客是通過社交平台引流而來," 那時候小紅書還願意給素人流量 ",她自己發在網上的推廣,以及顧客在社交平台上的推薦,給她帶來了不少的生意。
詹詹租在桃園社區的這半間店鋪,臨着住宅區之間一條僻靜小路,往來的人流量不多。她原想沿用市集上的線上經驗,通過社交平台獲取一部分顧客,卻發現平台的推薦機制發生了變化," 素人好像拿不到什麽流量支持了 "。
經營幾個月,詹詹的生意一直未能扭虧轉盈。不過,她算過營收,即便尚未盈利,店裏的客流和營業額的确在上升,來她店裏消費的,大多是居住在附近的年輕人,其中一部分人還跟她處成了朋友。詹詹的父母願意給她的經營提供經濟支持,按她的設想,通過時間積累,附近的熟客能給她帶來穩定的營收。
可惜,店裏的另一攤生意——美甲,始終處于半死不活的狀态。在詹詹經營的小半年時間裏,第一家美甲店因生意不景氣退租,第二家美甲店接手幾個月後又退租。今年五月份,第二家美甲店撤離後,詹詹把店裏 80 多平方米的空間,挂到相關平台上招租," 吸引來的租客,都是想租我這一塊,5000 塊租金的地方 ",其中不少上門看店的年輕人," 不想上班,想自己做點生意這種,也不敢租太貴的地方 "。
" 跟人合用店鋪就是這樣,另外一家出現變故,你的生意也很難做下去 ",考慮到自己的茶飲生意尚未盈利,詹詹不打算在附近另找店鋪冒險。
在社交平台上,給自己的店鋪招合租夥伴的帖子也不少,有的以共享時段的形式招租,有的以共享空間的形式招租。
這些來自社交媒體的招租帖,生意大都偏 " 年輕化 " ——一家主營夜間酒館生意的店鋪,希望找一個白天經營咖啡生意的合租者,還有一家經營美甲生意的商家,希望找一個美容或美發的商家共享店鋪空間,值得一提的是,合租帖發布不到半月時間,美甲店商家又在賬号上發布了整店轉租的帖子。
與靠時間積累熟客的老式社區店不同,年輕的店主們更關注線上平台的流量紅利,把租金成本控制在低位之後,他們還面臨着新的挑戰。
而對于老塗夫妻、劉姨這些年長的生意人來說,經營維持下去的關鍵,不止是相對低廉的租金成本,穩定的熟客客源更是關鍵。無論是華麗路,還是老塗店鋪所在的社區路上,空鋪或剛剛更叠的新鋪面比比皆是,他們可能隻是其中的佼佼者與幸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