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鹽,放在杯子裏很鹹,但放在大海裏就沒什麽味道了。
2008年。
奧運會前夕,開幕式正在彩排中。
突然,現場驚現一聲巨響。
一個女子從高空下墜。
她就是獨舞節目《絲路》的表演者劉岩。
一時間,現場都慌了。
送醫搶救後,結果不容樂觀。
高位癱瘓。
這四個字,對于一個舞蹈演員來說,相當于職業生涯就此終結。
對于劉岩來說,更是如滅頂之災。
在此之前,她是天之驕女。
如今,卻成殘疾人。
媒體嘩然一片。
一方面惋惜。
另一方面,也爲吃瓜看戲。
瓜,來自于她的私生活。
那時候的劉岩,背負着"小三"罵名。插足的,是郎昆和馬豔麗的婚姻。
這兩人,原也是一對璧人。
一個是知名導演,
一個是中國第一名模。
有知情人透露,馬豔麗爲了挽回婚姻,曾多次上告央視高層。
圖片來源:人民網
最後,于事無補。
劉岩帶着勝利者的姿态,高調嫁給郎昆。
如今,事态急轉而下。
衆人都在等着看好戲。
有人猜測,郎昆會不會守着癱瘓的劉岩一輩子。
更多的人,把焦點放在了原配馬豔麗身上。
都等着她出面發聲,痛斥小三報應到了。
可最終,他們什麽也沒等到。
沒有冷嘲熱諷。
沒有落井下石。
更沒有預判中的撕逼戲碼。
馬豔麗始終保持沉默。
用這樣的方式,給了自己和所有人體面。
這時候,人們才恍然大悟。
這個女人,遠比想象中的有格局,有胸懷。
而當人們還在爲她被出軌的婚姻津津樂道時,她早已轉變了身份,完成一次次蛻變。
馬豔麗的開局,并不算好。
故事的最開始,是在河南東部的某個農村。
她12歲,1米62。
除此之外,别無所長。
但那年,郎平所帶領的女排,掀起了一陣運動潮。
馬豔麗被送進了一所體校。
從排球,練到賽艇。
無所謂喜歡,無所謂熱愛。隻是沒有别的選擇。
可沒想到,造化弄人。
1993年,她代表河南賽艇隊,出征全國運動會。就在比賽前夕,意外發生了。
腰傷。
很嚴重的腰傷,疼得她踹不過氣。
她躺在病床上,等待醫生"判刑"。
"大夫告訴我,從此之後,不可以再做劇烈的運動。"
一句話,讓她4年的努力,付之東流。
更何況,她還這麽優秀。
"我的成績一直很好,眼看着冠軍這個台階,差一步就邁上去了。"
不甘,
委屈,
萬念俱灰。
她不知道自己還能去往何處,也不知道哪裏才有她的未來。
更不甘願回到農村,過着一眼能望到頭的日子。
轉折點是在一次逛街。
路過上海南京西路時,導購員問:"你要不要來應聘模特?"
那時候的馬豔麗,身高已飙到178。
身段優越,大氣幹練。
但從沒想過要當一名模特。
從運動員,到模特。
這跨度太大。
況且,還是在那樣一個時代。
當時的中國,時尚行業幾近于一片空白。
對于大衆來說,模特是個生僻詞。更别說,像馬豔麗這樣,出生農村的女孩。
做模特,就是匪夷所思的一件事。
可她不想認輸。
當她怯生生地走進面試場所時,她不知道,自己正在悄悄篡改命運。
面試官們對她相當滿意。
但,滿意歸滿意。
等待馬豔麗的,仍是一個個難以跨越的難題。
首先是籍貫問題。
"領導說不可以,沒有這個先例,招一個外地人。"
爲什麽不可以?
因爲差距太明顯。
公司裏,所有模特都是上海本地女孩。
從小在大都市長大,個個長相出衆,見識廣博,時尚敏感度高。
馬豔麗處在其中,仿如天鵝群裏的醜小鴨。
她的危機感極強,害怕被淹沒,被取代。
所幸,她有着身爲運動員的驚人意志。
"我在訓練的時候,永遠比她們付出更多。"
别人吃飯時,她在練台步。
别人休息時,她還在練台步。
"訓練房裏永遠有音樂響,那時候一定是我在裏面。"
其次,還要減肥。
都知道,運動員通常練得很壯。
但進了模特行業,一切要回爐重造。
爲了短時間内減重十幾斤,她嘗試過極端的方法。
"裹上保鮮膜,在訓練房裏不停打滾。滾完之後,你根本不知道世界是什麽樣子,也根本不會想到要吃東西。"
功夫沒有白費。
1995年,她一戰成名,攬下多項頭銜:
第一屆上海國際時裝節冠軍。
中國最佳模特。
中國十大名模。
1998年,1999年,連續兩年蟬聯中國時尚年度大獎。
後來談論起這段經曆,她無比自豪:
"我是和運動場上的金牌擦肩而過,但也因此,我在T台上拿到了另一塊金牌。"
她真的破繭成蝶。
把上天的考驗,變成了特别的眷顧。
如果說,從運動員轉變成名模,是馬豔麗的第一次蛻變。
那麽,從名模轉變爲設計師,就是她的第二次成長。
當設計師,不是突發奇想。
念頭起源于1996年。
那一年,米蘭時裝周闖入了一批陌生面孔。
黑發,
黃皮膚,
既有東方的溫婉,
又有西式的張揚。
正是首批走出國門的中國模特。
"那是第一次,全是中國的模特,站在國際舞台上,我們就是要表現得很好。"
40個名模,
個個時尚感一絕,
人人背負着使命。
她們的表現,太亮眼了。
大秀結束後,媒體炸開了鍋,追問她們的來處:
"你們來自韓國還是日本?"
馬豔麗每每聽完,總是生氣:
"當你聽到這話的時候,真的很惱火。"
她憋着一口氣。
"我一直向替中國模特發聲,想去告訴全世界,中國的模特很棒。"
2003年,這個想法終于成真。
她開始創辦自己的品牌Maryma。
然而,前路渺茫,荊棘遍地。
公衆對于高定概念的陌生。
店開了,沒人光顧。
資金鏈跟不上。
自己又懷着孕。
偏偏還趕上了非典。
……
身邊的夥伴對她說:"當時我跳樓的心都有了。"
難嗎?
當然難。
可她還是不認命。
爲此,做了諸多努力。
連着兩年,備考中國紡織大學。
去進修設計,去提升審美。
包括對藝術的理解,
對品牌的理解。
一步步,穩紮穩打。
一點點,突破自我。
直到2017年,終于到了收獲的季節。
她的品牌,終于得到認可。
不丹公主邀請她設計婚紗。
貝克漢姆成爲她的忠實用戶。
一晃二十年。
馬豔麗完成了第二次華麗轉身。
在這個過程中,她漸漸有了新的參悟:
"我圓了自己的夢,也圓了家人對我的期待,同時也爲我人生的這個階段,找到了一個正确的方向。"
事業上,她已然用驚人的毅力,證明了自己。
但這還沒完。
馬豔麗的第三次轉身,是從妻子,回歸自我。
2001年。
北京的某家旋轉餐廳裏,馬豔麗從洗手間裏走出來。
一晃神,琴聲響起,婉轉悅耳。如流水,漫過她的心底。
一個鋼琴王子,出現在她面前。
那正是郎昆在她心中最美好的一刻。
她是幻想過的,跟眼前人,以夢爲馬,以琴音寫詩意。
之後結婚。
生子。
延續人間幻夢。
可幻想的破滅,隻用了6年。
2007年初。
一張照片打破了她的平靜生活。
有媒體拍到,郎昆牽着一名白衣女子。
再後來,女子的身份很快被扒出。
國寶級舞者劉岩。
大衆的關注,又轉移到了馬豔麗身上,都在盼着她的怨憤。
可出人意料。
她沒有歇斯底裏的反擊。
面對外界的臆度、揣測、窺探,她隻說:
"這件事就像一把鹽,放在一個杯子裏很鹹,但放在大海裏就沒什麽味道了。"
2013年,她作客節目《夜問》。
節目裏抛出了一個問題:
"如果對方在婚禮前逃婚,你會怎麽做?"
馬豔麗給出的答案是:
"先把在場的賓客照顧好,再整理自己的心情。"
"我會給自己一個期限,不可能一直等下去,過了之後,那這件事就結束了。"
由此可以看出,她具備兩個重要品質。
一是大局觀。
二是決斷力。
因爲有大局觀,所以始終把所有人的體面,放在自己的感受前面。
因爲有決斷力,所以能認清是非,迅速抽離。期限一到,絕不糾纏。
這兩者加在一起,讓她在感情中,手握主動權,永立不敗之地。
所以,面對背叛,她不顯柔弱,不顯愚鈍。
而是飒、狠、酷、帥。
連樂嘉都贊她:"你這麽輕松流暢地說這番話,就像你在心裏早已彩排了無數遍。你的内心是最堅定,最堅強的。"
但這些,都不是天生使然。
于馬豔麗而言,不過是,在這一次次的人生變道中,拓寬了視野,磨練了心智。
從運動員轉道模特,她體味到了意志的力量。
意志堅定,便能從絕境中開出一條新路。
從小山村走上國際大舞台,她又看到了格局的大小。
有格局者,明白眼前的得失,不過是杯中水。
可她要的是汪洋。
她也早已,尋到了自己的那片海。
看得寬了,自然能把路走遠,把人生過得快意潇灑。
如今的她,隐居山野,享受田園。
時而爬樹摘櫻桃。
時而跑進保溫棚裏種蘑菇。
同時,仍不忘自己的使命。
仍在堅持,帶領自己的品牌和模特,走向世界舞台。
反觀另外兩人。
劉岩爲了平息輿論,不得不割斷與郎昆的關系。
在她高位癱瘓後,身邊空無一人。
郎昆不在,因他也自身難保。
2011年,他被診斷出腦膜瘤。精神恍惚,動作遲緩,亦心氣不再,最終隻能退位讓賢。
圖片來源:法制晚報
自以爲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真愛,實則挨不過短短三年五載。
自以爲,覓到了彼此的靈魂伴侶。
實則抵不住流言幾句。
在故事的最初,他們都不曾看清,這不過是杯中月,鏡中花。
勘破真相的,隻有馬豔麗。
她不言一語,華麗轉身,面朝大海,繼續書寫獨屬于她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