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電影圈大事,當屬第 60 屆金 | 馬獎。
這一屆金 | 馬話題度不減。
終身成就獎授予一代女神林青霞。
還誕生了史上最年輕的影後—— 12 歲的林品彤。
但魚叔想說的,是這次的金 | 馬影帝吳慷仁。
又一個底層出身,被罵不會演戲,如今卻用十六年逆襲影帝的奇迹。
有意思的是,就在同一天的另一個頒獎禮上。
張頌文拿下了年度實力演員獎杯。
兩位看似沒有交集的演員,卻意外有太多相似之處。
甚至有人說,吳慷仁是台灣版的張頌文。
爲什麽這麽說?
幹脆今天,咱們就聊聊這位台劇頂梁柱,新晉影帝——
吳慷仁
之所以說二者相似,當然因爲他們都是好演員。
而更重要的是,他們的追夢之路,又有互相映照的痕迹。
比如,豐富的「打工」經曆。
張頌文 24 歲才去考北京電影學院。
在此之前,他因家境早早出來掙錢。
端盤子、做挂曆、裝空調,轉行之前導遊正做得有模有樣。
大家也都知道,這些在其之後的作品裏給了他相當大的養分。
而吳慷仁同樣如此。
家境使然,他初中便開始打工,高中還未畢業就走上工地。
做過水電箱焊接工、餐廳服務生、超市店員、地攤小販 ......
被挖掘去拍廣告前,他已經在一家酒吧工作了五年。
27 歲入行前,做的工作已經超過 40 種。
換句話說,這是實實在在爲了生計「上過班兒」的。
這樣的經曆放在作品裏,成就的是表演上的生活感。
吳慷仁曾出演《俗女養成記》裏陳嘉玲的叔叔
阿清
。
阿清每次出場,頭發梳得锃光,一副歸來的城市人光鮮模樣。
但事實上,作爲家裏縱容溺愛的小兒子,阿清總是眼高手低好高骛遠。
他去外面做生意屢戰屢敗,還欠了三十萬外債。
迫不得已,才回家找錢。
出演這樣一個不争氣的兒子,吳慷仁設計角色半穿皮衣,走路姿勢也特意吊兒郎當。
被父親拆穿時的窘迫與害怕,盡數表現在搓動的手指上。
生活化的細節讓角色雖然戲份不多,卻意外驚喜生動。
這樣的小細節,後來延伸到今年的口碑台劇《有生之年》中。
主人公高嘉嶽可以說是平行時空裏的阿清。
四十歲這年,借家裏一百萬開的餐廳經營不善被迫轉讓。
戀愛十二年的女友懷孕,孩子是别人的。
平時混不吝的人,也産生了自殺的念頭。
人在絕境反而想家,便回到了來處。
台劇的煙火氣本就濃厚,吳慷仁的表演就像水溶于水。
不小心掉落又順勢撿起的煙,家人間的互動和對話,全無念台詞擺動作的造作感。
反而讓人沉浸其中,深覺人與生活的臨場感。
也正因這種細節搭建起的活人感,讓吳慷仁所飾演的角色更容易與觀衆建立共情。
就像家人無一發現高嘉嶽的自殺念頭,隻有侄子無意間看到了他的遺書。
嬉皮笑臉暗淡下來,取而代之的是感染到觀看者的多層次悲哀情緒。
這種暗藏人生況味的無言時刻,需要演員調動個人情感經驗完成。
正如吳慷仁自己所說:
「如果我沒做過建築工,就不知道肩膀能抗多重」
生活感的來源,是鮮活的人生。
也像張頌文在《隐秘的角落》中一段精彩的吃馄饨戲。
同樣将少年時失去母親的愧痛注入角色中。
過往閱曆也讓演員的理解力增強。
而這,恰恰是演員能成就角色,也帶領觀衆沉浸作品中的重要原因。
以成長經曆來看,二人确實有很多相似之處。
但更多隐秘的故事裏,他們又各有别樣的人生。
張頌文的表演實力有目共睹。
從婁烨《風中有朵雨做的雲》中的唐奕傑開始,到《隐秘的角落》和《狂飙》。
他每次進入大衆視野,都能引發觀衆對其演技的認可。
似乎多年來,他缺的不是演技而是被看到的機會。
相比之下,吳慷仁顯得幸運得多。
入行沒幾年,就搭上了台偶的餘晖。
在爆款《下一站,幸福》裏飾演溫柔守護女主的花拓也,收獲了一批關注。
四年之後,又憑《愛在旭日升起時》中患有小兒麻痹症的張廷旭一角拿下人生第一座男主角獎杯。
這一年,也僅是他入行第五年。
之後,更是直接殺瘋了。
《出境事務所》《麻醉風暴》《一把青》《我們與惡的距離》《俗女養成記》《她和她的她》《模仿犯》《華燈初上》《有生之年》......
口碑爆款台劇頻出,既是勞模又是演技代表。
視帝獎杯也早就收入囊中。
如今更是憑電影《富都青年》首次入圍金 | 馬獎,就奪下影帝獎杯。
吳慷仁的演藝之路,看上去平步青雲。
但其實,即便在領獎台上,他還在說「我是一個不太懂得表演的人」。
這或許是他的自謙,但也并不完全是在凡爾賽。
吳慷仁确實經曆過演戲迷茫期。
還在廣告演員階段,講五個字要重拍二十次。
在現場被導演罵得狗血噴頭。
也就是在那之後,吳慷仁下決心要認真學表演。
他的努力,大家也有目共睹。
吳慷仁沒有經紀人,自己選本子敲定一切。
一方面磨砺自我更重劇本質量,一方面有意識地将觸角伸向更多作品題材。
這次的獲獎之作,就是他極力争取來的。
另一方面,拼命三郎式的沖勁兒。
對多樣化角色的嘗試,經常讓觀衆驚呼戲路太廣,堪稱演藝界「變色龍」。
前腳還是《與惡》中,在輿論前維護法律正義的人權律師王赦。
後腳,就在《華燈初上》裏出演熱舞「媽媽桑」。
可以是《一把青》中深情抵不過亂世,命運令人心哀的郭轸。
也可以是《她和她的她》裏,性騷擾女同事的恐怖油膩男。
能在《白蟻》中暴瘦三十四斤,破尺度全裸出演有異裝癖的邊緣人。
四年後,再度暴瘦二十二斤,「自毀形象」。
緊接着,又在兩個月内胖四十斤,演出《我沒有談的那場戀愛》。
今年的獲獎作品《富都青年》裏,他飾演一位聾啞人阿邦。
不僅提前去馬來體驗融入環境,将自己又一次曬得瘦黑。
電影全程也沒有一句台詞,吳慷仁僅靠肢體與表情來表演沒有身份的外來人處境。
夾縫中的掙紮與無奈,卻僅通過片段也能有所感知。
不難看出,吳慷仁同樣信奉感受與方法兩派。
但更相信每一次嘗試積累起來的「自己」。
真正的聰明人,都是做苦工。
可與此同時,他仍深覺表演太難,自己真的不太會。
入行十幾年,不過才完成從「原來我是個演員」到「我隻是個演員」的意識轉變。
也無法避免犯錯,出演過不那麽優秀的作品,甚至是不适合的角色。
但也正如李安與吳慷仁的對話。
勉勵其「甯願犯錯,不要無聊」。
好演員當然深知其意,被觸及柔軟的心底共鳴,當場落下淚來。
吳慷仁的經曆,讓魚叔再一次感受到努力這個詞的本質含義。
畢竟,如今的内娛,「努力」已經變成了一種人設。
既可以用來賣慘營銷,又能被飯圈當作洗腦話術。
然而不管是鮮活的生活,還是努力的精進演技,似乎都隻停留在虛假的口号中。
反觀張頌文和吳慷仁。
好的演員,總是相似的。
他們努力,是帶腦子的努力。
瘋狂減重增肥又或毀形象,并不是最終目的。
一切的一切,都是爲了成全角色。
也正因如此,他們更知道什麽時候沒演好,知道什麽是好演技。
才會懷抱着「再來一次我能更好」的想法不斷向内要求。
他們既對自己有清醒的認知,守住「在寒冷裏坐得住的這顆心」。
有意識地,或者自覺地選擇了一條與逐利主流相悖的艱難之路。
另一方面,他們也對行業有着理智判斷。
明白即便娛樂圈看似花團錦簇,實則不過是閃光的泡沫。
堕落或是堅守,都是自我決策。
大環境市場繁榮确實更好。
但歸根結底,這類好演員的生存根基依然依賴的是好作品。
就像吳慷仁能出頭,自身努力之上還仰賴台灣地區多樣性的文化環境。
而成就張頌文的,也是諸如婁烨這樣的導演。
以及《隐秘的角落》《狂飙》這種水平的作品。
所以吳慷仁即便在得獎時,還在有意識地在呼籲能有更多選擇。
這不僅是爲自己,也是爲了更多同樣堅守卻未能出頭的「吳慷仁」和「張頌文」們。
可話又說回來,魚叔相信内娛并不缺好演員。
但爲何,想要看到張頌文 2.0 卻隻能望向對岸。
下一個樸素的奇迹,又會在何時到來呢?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