妍珍呐,闊别幾月,爲了看你遭報應又熬了個大夜。
盡管衆望所歸的《黑暗榮耀》第二季整體而言不如第一季,更像是給苦苦等待的觀衆個交代,但還是抵不住看的時候邊磕零食飲料邊等主角大仇得報的快感。
而隔壁連載兩月、近乎雲集了霓虹中生代女演員開大會的《重啓人生》也終于迎來了大結局,感動得我稀裏嘩啦,想必本劇也自然而然地成爲了很多人心目中近年來的日劇NO.1。
完結撒花後一時間手頭竟無劇可看,未免又有些怅然若失。
事後想想本季度最火熱的兩部東亞劇還可以放在一起對照讨論。
開年同期播出,三月播完,高人氣高口碑同時收入囊中。
像主演安藤櫻和宋慧喬都是兩國當之無愧的國民級女演員,正好都處于不惑之年的關頭,她們也恰好憑借新劇中潤物細無聲般的表演展現了自身的更多可塑性。
毫無疑問,《重啓人生》和《黑暗榮耀》也都是絕對的女性向劇集,後者雖屬于複仇題材,但其主題在某種程度上也與"重生"相挂鈎,有異曲同工之妙。
一個意外死亡後爲了投胎做人一次次重啓人生不停做好事積陰德,一個遭受校園霸淩後孤身一人毅然決然地走上複仇之路,一雪前恥後才得以重啓遲到的19歲和那些錯過的芳華歲月。
同時追兩部劇倒也沒有什麽割裂感,反而真切感觸到兩國人民生活方式與文化觀念的差異。
韓劇是劈頭蓋臉來勢洶洶的解壓爽感,情緒猛烈又直接,像杯烈酒,一飲而盡。
日劇則是兜着圈子客客氣氣的細水流長,情緒表露偏于内斂卻又莫名讓人觸動,像杯濃茶,得慢慢品。
一個溫馨治愈,一個暗黑殘酷。
風格看似大相徑庭甚至是兩個極端,但都脫離不開它們的創作土壤:東亞社會。
細想的話,兩部劇角色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其實無形間都被東亞共同體的出身背景所左右着,潛在而又深刻地影響着她們的職業發展、行爲動機與人際關系。
這未必等同于絕對的好或壞,卻是個很有意思的仿佛約定俗成的社會現象。
所以這次我們選擇以小見大的切口,來從中管窺形形色色而又不謀而合的東亞衆生相。
《重啓人生》裏的主人公近藤麻美在市政所擔任着社會服務的窗口工作。
雖是個福利優渥、社會信用高的體面鐵飯碗,但困于朝九晚五的枯燥工作流程而身心俱疲,連購買辦公用品都得層層審批一個月。(左一個章右一個章的教條形式主義不陌生吧)
忙碌一生被一場車禍戛然而止後,死後世界的天堂公務員還督促剛剛挂掉的她立刻馬不停歇地走流程去投胎。
沒有gap year,沒有中場休息。
還得爲了下輩子能順利投胎成人不斷做好事積陰德。(像積德行善、樂善好施也都是佛家傳遍東亞大陸的思想理念)
真是深入骨髓的東亞勞碌命設定。
人生仿佛被上了發條,哪怕終點一刻也不得喘息。
一次次重啓人生的麻美爲了考到好學校讀到好專業找到好工作,還是得奮筆疾書地念書學習。(堅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還是東亞文化圈亘古不變的社會主流)
而她的五輪人生分别做過按部就班的地方公務員、流水線配藥的藥局員工、争分奪秒的電視劇制作人、一絲不苟的實驗室研究員和日理萬機的女機長,再怎麽吐槽工作高節奏或者單調乏味,在功利績效爲主的倦怠社會裏卻幾乎從來沒有辭職尤其是裸辭過。
最後一輪人生曆盡千辛萬苦考上了飛行員,拖着行李走路生風超酷的啦,但在救朋友于危難後還是回到了老家繼續她第一世的工作。
萬萬沒想到女主活了200多年最後還是選擇當地方公務員啊。
真是應驗了那句"宇宙的盡頭是編制啊"。
而《黑暗榮耀》的女主文東恩高中被迫退學後邊打工攢錢邊刷題考大學,畢業後爲了接近妍珍又是繼續刷題考教師編考了兩次才上岸。
複仇也得寒窗苦讀挑燈夜戰,真是刻在骨子裏的懸梁刺股鑿壁偷光。
畢竟韓國和山東同緯度,東亞人的一生都離不開内卷吧。
劇裏東恩高中班主任的兒子考上編制後因爲不能在政審時有個參與校園暴力污點的父親而親自下狠手弑父,也不經意間聯系了羅翔老師最近探讨的「一人犯罪影響子女親屬考公的連帶責任是否公平合理」。
不得不說,考試升學确實是東亞底層的救命稻草。
被家暴的大嬸竭盡全力送女兒出國留學從而逃出生天。
而沒有絲毫悔恨的妍珍還在嘲諷東恩正是靠堅定的複仇信念才能讓她脫離窮人階級。
貧富差距、階級矛盾是在韓國乃至整個東亞根深蒂固的社會頑疾。
所以也不難理解妍珍的夢想爲什麽是成爲賢妻良母,在最好的年紀找到份體面的工作、嫁個有錢人然後生一兩個孩子。
因爲她自身雖然經濟條件優越,但并不算頂級财閥。
在東亞父權社會中,男性主導的思想理念總是要求女性扮演乖巧聽話的賢妻良母角色,妍珍如果想要跨越階級享受比以前更好的生活水準,必得是套上父權社會裏的理想女性模闆才能繼續向上攀附上流階層。
妍珍呐,幹盡壞事也擺脫不了東亞社會對女性溫良賢淑相夫教子的規訓。
所以此時爲了從中得利她甘願有所妥協主動成爲下位者,像五人小團體的另外兩位貧寒出身的孫明悟和崔惠廷也是爲了擺脫階級局限自願給有錢人當狗腿子。
而本季最被诟病之處是在于作爲一部主打複仇的劇集卻逃離不出瑪麗蘇的本質,在這種題材裏還要搞浪漫純愛(連官方海報都從第一季的獨美變成了帶上了奶狗男友一起去複仇)。
向來寫慣言情偶像劇的金編對羅曼蒂克幻想(這也是東亞女性對精英男性常見的仰慕心理)的固有局限是一方面成因,但探本溯源是難以無視強弱對比如此懸殊的現實邏輯,所以隻好爲弱勢陣營強行加入一位來自上層社會有着同樣悲慘遭遇願意伸出援助之手的同情者。
潛台詞是,一介草民根本無法憑借一己之力複仇翻身,隻能靠富人良心發現聊以慰藉。
對應了《寄生蟲》裏的那句經典台詞,不是"有錢卻很善良",是"有錢所以善良"。
最後頂層加害者的第二代(妍珍的女兒藝率)和底層被害者的第二代(大嬸的女兒善雅)恰好都出國了,也不知道有沒有深層隐喻。(是否潤已成了東亞人的某種共識)
那麽我們再思考下文東恩先前爲何非得如此孤立無援地賭上一輩子以暴制暴。
高中時有主動站出來爲自己報警發聲,但面對富人的威逼利誘,警方、校方還有血緣關系的母親都選擇了失語缺席,甚至在利益驅動下成爲了富人的幫兇。
沒有任何救援和幫助,她隻能自己動手,孤注一擲地找回遲到的正義。
文東恩是被動地走上複仇之路。
像劇裏剩下兩條有關家庭暴力和反社會人格犯罪的複仇線亦是如此。
受害者的權益無法通過法律對罪犯的審判而得到切實的維護、加害者蹲在監獄裏不愁吃不愁喝并沒有真正忏悔。
這種悲哀,某種程度上在于社會保障制度的缺失。
法律本質目的是爲了維持社會穩定運轉而非懲惡揚善。
道德标準限制的常常也不是惡人而是那些無辜善良的受害者。
所以我們會發現韓劇韓影中的警方形象總是腐敗無能的,主角傾向于選擇自己的力量辦案緝兇替天行道,這從側面也反映了現實中公衆對官方公信力的失望。(但可能往往隻有南韓人才敢這麽生猛地拍出來)
所以文東恩還會和未完成自己複仇任務的男主一起跳行刑舞,不過是換個選手再下棋罷了。
相比于《黑暗榮耀》這麽具有強烈戲劇性的爽劇,《重啓人生》則像是絮絮叨叨的生活流水賬組成,需要一定的耐心沉浸品味。
誰都想帶着經驗值重新打怪升級吧。
但當霓虹人拿到《重生》的命題作文,既不想驚心動魄搞大事,也不想逆天改命,隻是希望盡力彌補一些遺憾,在微不足道的美好小确幸中達到自洽。
沒有那麽多跌宕起伏,一切都是水到渠成,反而貼合着人民大衆的樸素情感。
因爲我們東亞百姓的人生主打的就是一個安穩啊。
無論多麽宏偉壯大的世界觀,一個普通人也隻是不卑不亢處變不驚地過好自己的生活而已,在力所能及的處境下取得自我價值的實現與情緒價值的滿足。
所以《重啓人生》維系着日劇一以貫之的柔和筆觸和碎碎念中一擊即中的氣質,在聚焦普通人的視野中融入着輕巧靈氣的幽默日常點滴,通過對"重生"這種容易導緻爽文走向的題材設定進行祛魅,從而顯得清新脫俗。
像劇裏有些事情如果沒有女主插手參與的話,他人的生活會變得更加美好,科研成果的突破也會更早一步促成,不免對重生開挂的爛俗梗有些反諷意味。
以上我們在兩部大熱劇中洞察到的東亞瞬間,都是東亞文化語境下所締造的社會現象,有些好笑也有點可悲,常被拿來予以自嘲東亞人活得多累啊不懂享福。
而兩國編劇們在既定的東亞社會基礎上有嘗試通過塑造獨立自主的女性形象,以此沖出傳統父系文化的桎梏,構造更自由開放也夾雜些理想主義的東亞宇宙。
雖然對《黑暗榮耀》buff加滿過于夢幻的男主人設不大中意,但情愛主題畢竟不再是故事的核心,這是值得肯定的。
面對愛情戲褒貶不一的反饋,金編也放話下一部作品要講一個唯女主無男主的故事。
而讓我感到意外的是劇作對千百年來東亞孝道束縛的突破,這是一種觀念影視化的突破。
文東恩面對曾經欺淩她的人們處變不驚安然自若,唯獨當曾抛棄她的母親再次傷害她時崩潰大哭。
"血緣關系是天倫,但上天也有犯錯的時候"點醒了她。
既然上天也會犯錯,那麽擁有不合格的父母不是你的錯,糟糕的血緣關系是可以去切斷的。
親情是母親束縛她的囚籠,于是她便用親情将母親關押進精神病院。
失職的父母無論變得如何可憐,到最後這個東亞女兒沒有像蘇明玉那樣心軟原諒蘇大強,也沒有哪吒自刎似的"我還給你",她主動選擇了精神弑母。
這種對親權壓迫的反抗也是一種時代變遷下思想進步的信号。
而我對《重啓人生》欣賞之處在于,它提供了東亞女性沒有被催婚沒有年齡歧視沒有完成結婚生子世俗意義成功的情況下也會快樂生活安享晚年的範本。(另一方面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日本發達國家的事實使本國女性有保障自主選擇權的制度支撐)
包括劇中的女演員的妝容打扮都很清爽自然,沒有外在的條條框框。
漂亮本就沒有标準,不必服美役,自己活得坦然舒适即可。
這裏的女性角色都不是圍繞家長裏短和戀愛關系打轉,而是更在意自我探索。
麻美會關心父親的身體狀況,也會談戀愛爲此惆怅,但這些種種都不會主導她的人生方向。
每一世都做自己人生絕對的主角,不必爲了家庭付出全部,也無需以愛情來定義自我,聽随内心就好,讓生命有無限可能性。
兩部劇裏恰好還都有女性開車的片段,這是我們看劇常常會忽視的細節,但是在這被賦予了另一種符号意義。
《黑暗榮耀》裏的大嬸在一個月内學會駕駛技能,當之後丈夫再次施以家暴時她匆忙拉着女兒開車逃亡時,爲之一振的女兒興奮地說媽媽好酷,這表明女性即使人到中年她的潛力也是不受限的。
《重啓人生》裏也提到閨蜜學會開車後,她們幾個的出行範圍也由此擴大。
車是另一種形式的家,可以在密閉的空間内提供安全感。
如果說女性讀書上大學是精神上的獨立,那麽當女性學會駕車就是一種物理層面的獨立。
不必求助他人,掌握自己人生的方向盤,是決定自己想去哪裏就去哪裏的自由。
同時,兩部劇中東亞女性之間的惺惺相惜與守望相助也有着共通之處。
隻不過《黑暗榮耀》的女性情誼由報仇與反抗間的互助串起,《重啓人生》則是在平淡細碎的日常中将綿長悠遠的女性情誼娓娓道來。
暫且忽略《黑暗榮耀》的精英男主,劇裏每個幫助文東恩走向複仇成功的都是普通女性:中學時唯一關心她的女校醫、工廠的同齡小姐妹、同病相憐的大嬸還有相互救贖的房東奶奶。
作爲弱勢群體的她們共同組成了複仇者女性聯盟與本來孤軍奮戰的東恩并肩同行,而東恩也一直牢記着這些女性的恩情并給予實質性的幫助。
而《重啓人生》是難得一見的将友情作爲叙事重點的劇集。
沒有喊口号,也沒有刻意強調什麽情深似海。
四個女生間的友情相當日常,卻堅不可摧。
像工作忙一個月隻能見兩次吃頓飯就很貼近現實,姐妹聚在一起也就是這樣有一搭無一搭的無意義聊天。
來到第八集高光時刻,才知曉原來一次次的重生是懷揣着救出朋友的心願才忍受百年孤寂,一遍遍重複前一世的成長過程。
最後四位老太太如願一起在高科技養老院玩耍度過餘生,來世再一起投胎爲四隻鴿子相伴繼續悠閑地享受老家陽關的畫面令無數人動容。
這是屬于友情的浪漫啊。
兩部劇中的女性情誼如此打動觀衆也是因爲在時下這個節點,"爲你千千萬萬遍"的愛情至少在東亞是很難令人信服的了,但卻格外适用于熒屏上一直被忽略但同樣不可或缺的友情。
東亞三國開春都有精準拿捏觀衆心态的出彩劇集,是個令人欣喜的好意向。
回頭再看日韓這兩部大熱劇,有理想化的一面,也有過譽打分偏高的一面。
但它們至少做到了把東亞女性角色主體化,而非"她者"。
女性角色在年齡上不再設限,男性角色可以是陪襯甚至是沒有。
同時不再宣揚愛情至上,減弱性緣關系的刻畫,把更多的筆墨放在描寫女性之間的關系上。
戲裏戲外作爲東亞中生代女演員的宋慧喬和安藤櫻,也踐行着楊紫瓊在奧斯卡頒獎禮上的獲獎詞:不要讓别人去定義你年華易逝。
東亞社會的枷鎖,就得由東亞女性自行打破。
每一位東亞女性都值得去體驗屬于她們的多重宇宙。
在每一重宇宙裏,做自己人生絕對的主角。
-END-
互動話題
你怎麽看待影視劇中的「東亞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