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柴旭晨
編輯 | 張曉玲
首款新車還 " 猶抱琵琶半遮面 ",小米造車就開始準備開拓 "B 計劃 " 了。
近期,小米在其官方招聘頁面上線了多個汽車業務相關職位,包括增程系統設計開發工程師、燃油系統工程師、排氣系統工程師等。
并且其對應聘者要求不低。其中,增程系統設計開發工程師須有 3 年以上設計開發或供應商産品管理的經驗;動力燃油系統工程師則需有 5 年及以上主流 OEM 或供應商相關經驗,完整量産項目經曆。
不少市場人士感到驚訝,就連小米也不能 " 免俗 " 要開始做增程車了?
雖然雷軍曾強調不會再對外公開造車的進展,但作爲唯一官宣跨界卻仍未造出車的科技大廠,小米在行業内的關注度很高,也消息不斷。此前,無論是曝光的 101kWh 大電池,還是設計圖紙,都将首款車的定位指向純電。而這次的公開招聘,也是小米首次暗示将布局增程。
在二季度财報會上,小米總裁盧偉冰表示,小米造車進展非常順利,維持 2024 年上半年量産目标不變。有分析人士認爲,倘若小米敲定上馬增程路線,有可能在首款車後推出增程版本,或在第二代産品上再純電、增程 " 兩條腿 " 走路。
事實上,在當下這個節點選擇增程路線,背後可能是雷軍的務實,但更多反映了他的焦慮。
對于造車,雷軍心氣很高,自稱壓上所有聲譽全心投入。在年初的小米投資日上,他就表示自己把一半的時間投入到汽車這個新項目去了。并且他還不吝砸錢,去年,小米在汽車等新業務上的投入就超過 30 億元,雷軍還喊出 10 年砸下百億美金的豪言。
而他的 " 小目标 ",就是要跻身全球前五大品牌,年交付量超過 1000 萬輛。有供應商透露,小米汽車在 2024 年發布第一款新車後,還将在往後的三年中,每年發布一款新車,三年的累計銷量目标爲 90 萬輛。
小米似乎也正在照此準備。
6 月,小米在北京亦莊的一期工廠竣工,年産能 15 萬輛;二期工程産能也是 15 萬輛,預計 2024 年首車将下線并實現量産。合計年産能 30 萬台。
到了 8 月,有消息顯示小米已經獲得發改委批複,取得生産電動汽車的資質。同步公開開啓工人招聘,開放了塗裝操作工、電池車間操作工等多個崗位。
然而,年銷 30 萬 + 對一個半路出家的跨界者而言難度不小。上一個出此豪言的餘承東,推出問界了品牌兩年了,都還遠未實現這一目标。
因此,初期隻靠純電車型,雷軍的願望恐怕難以完成。而加上如今備受市場歡迎的增程,或許能賣出更多車。不過黃河科技學院教授張翔也指出,被歸類爲新能源汽車的增程産品,将在 2027 年底結束免征購置稅的優惠。這意味着,小米布局增程的窗口期并不長。
要知道,除了特斯拉外,在國内堅定走純電路線的小鵬、蔚來等品牌,年銷量都還在 10 萬輛的階段。反而在比亞迪、理想的帶領下,增程市場的熱度迅速攀升,零跑、岚圖、哪吒、深藍等跟随者都嘗到甜頭,今年内銷量實現了突破。
蓋世汽車研究院終端數據顯示,今年 1-8 月,我國增程式乘用車銷量達 31.4 萬輛,同比增長 159.08%,遠高于兩位增幅的純電車。并且在行業專家看來,增程仍将在未來一段時間撐起新能源的很大部分市場。
今年 4 月,在中國電動車百人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表示,中國全面電動化轉型仍需要 10 年左右。他預測,5-10 年内,插電混動在整個新能源汽車中的占比,有望從去年的 22% 提升到 30%-40%。
顯然,有着相當大用戶基礎的增程市場,可以讓缺乏造車技術和經驗積累的小米,可以更加高效布局産品矩陣;另一方面,一直以 " 價格屠夫 " 示人的小米,也有望借助成本大幅下降的增程技術,來鎖定自己的赢面。
雖然雷軍曾透露,小米首款車型定位中高端,并會用上交付之時的尖端技術,價格在 10 萬 -30 萬元。但當下車市的價格戰之風,不免也會吹到了小米這裏。
" 半路出家 " 造車的雷軍,或許就是看清市場之後選擇了務實的迎合,将銷量和生存擺在首位。
不過積極圖存的 B 面,其實也是因爲市場留給小米的空間已經越來越小,雷軍原本笃定的王牌,已經被其他友商打了出去。
作爲消費電子背景的跨界車企,小米在智能化技術和生态上的技術積累,無疑會是其與競品形成差異化競争的關鍵。
原先雷軍意圖通過自研的自動駕駛來破局,并放話要 2024 年進入自動駕駛行業第一陣營。但目前,他的計劃已經被友商華爲、小鵬搶了先手,緊随其後的還有特斯拉即将入華的 FSD。
同時,車企們也愈加重視建設生态 " 壁壘 ",前有聯姻魅族的吉利系,後有親自出手造手機的蔚來,上汽系的智己也牽手了阿裏,飛凡的巴赫座艙數字生态開始支持 OPPO 和 VIVO。
而就連與小米汽車同期入局的百度,也與吉利誕下第一款車,價格也定在最具競争性的 25 萬元級别。
可以說,小米造車的優勢,已經被狂卷的車市逐漸沖淡削弱,還得承受同行的輪番 " 背刺 ",雷軍變得愈加被動起來,選擇增程就是他向現實開始妥協的寫照。
在消費電子和手機業務上取得輝煌成績的雷布斯,無疑是國内科技圈教父級的人物。因此小米汽車也被賦予相當大的期待和光環。借着汽車業務,雷軍是将延續二次創業成功的輝煌,還是最終昙花一現?消費者和同行都在翹首以盼。
隻不過汽車這個行業的隐形壁壘高過大多數人的想象,許家印、姚振華、賈躍亭等諸多有資源的跨界大佬都紛紛折戟,造車成功的隻是極少數。
時不我待。半年後,雷軍和他的小米汽車也将要接受市場的檢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