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黃一帆 8 月初,首趟中歐班列陝烏經貿合作光伏組件出口專列開行,跨越 5000 公裏、曆經 19 個日夜,中歐班列 " 長安号 " 從西安出發抵達烏茲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幹。随後,隆基綠能發往烏茲别克斯坦的 20MW 光伏組件借由中歐班列如期抵達,這是烏茲别克斯坦 1GW 光伏項目抵達的首批組件。
在中歐班列抵達塔什幹後,這批組件再由 50 輛卡車轉運至位于卡什卡達裏亞州和布哈拉州的項目地。
這并不是唯一的一班 " 光伏 " 專列。根據計算,由隆基綠能提供的該項目光伏組件共計需要 60 趟中歐班列 " 長安号 " 的 3000 個集裝箱進行運輸。
這僅是國内光伏企業走出去的冰山一角。不僅是隆基綠能,國内的光伏巨頭們也将目标鎖定在了國外市場,加快了海外的布局步伐。TCL 中環、天合光能、陽光電源、晶澳科技、阿斯特也在今年紛紛公布了海外的産能新計劃。
一位光伏企業人士告訴記者,光伏企業現階段紮堆出海," 一方面是爲了應對國内可能出現的産能過剩情況,另一方面也是爲了抓住海外産能布局和需求的窗口期 "。
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中國光伏産品出口總額初步測算超過 290 億美元,同比增長超 13%,已經成爲外貿 " 新三樣 " 之一,其餘兩樣爲電動載人汽車和锂電池。
奔赴新市場
烏茲别克斯坦缺水,不過光照充足,風能充裕。因此,光伏和風電成爲清潔能源的首選。在光伏企業看來,光伏在烏茲别克斯坦發展空間巨大。
2019 年,該國制定了《2019 至 2030 年烏茲别克斯坦向綠色經濟過渡戰略》計劃,預計在 2030 年使可再生能源的份額達到總發電量的 25%以上。
據了解,烏茲别克斯坦 1GW 光伏項目,是烏茲别克斯坦能源部長訪華期間簽訂的重要項目,也是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最大光伏項目。
根據協議,中國能建将在烏茲别克斯坦的卡什卡達裏亞州和布哈拉州建設兩座 600MW 太陽能光伏電站,項目全部選用隆基最新 N 型組件産品 Hi-MO7,特别适合應用于地表反射率高、環境溫度高的荒漠戈壁。項目投産後,預計每年發電 23 億千瓦時,約減少天然氣年消耗 5.88 億立方米。
隆基綠能方面人士稱,本次組件首發烏茲别克斯坦,是中國——中亞峰會後首個落地的光伏發電出海項目。而在此前,記者注意到,去年在中亞五國的光伏項目中,隆基綠能提供了三分之一的核心設備。今年 2 月,烏茲别克斯坦相關官員曾一周三次到訪隆基,探讨光伏産業的合作,随後與烏茲别克斯坦簽署了三份 MOU 合作協議。
除中亞外,更多的企業将目光瞄向中東新市場,
與烏茲别克斯坦類似,中東國家誕生的光伏新需求也來自于國家層級的政策推動。作爲當今世界規模最大的石油出口方,中東各國都在大力推動新能源轉型。
約旦計劃在 2030 年,将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提高到 31%;阿聯酋近年來啓動了多個光伏項目的建設,預計到 2025 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占比 44%,光伏裝機容量将達到 8.5GW;阿曼早在 2017 年就推出了 SAHIM 屋頂光伏項目計劃,預計到 2024 年,光伏新增裝機約 2.1GW,占到可再生能源安裝量的近 8 成。
另一端,目前中東安裝計劃與實際裝機總量尚有巨大差距。2022 年底,中東的累計可再生能源裝機總量也僅爲 28.54GW,占全球總裝機量的 1%,爲全球最低的地區。
據中東光伏工業協會(MESIA)統計,目前中東北非地區光伏市場的價值約爲 200 億美元,且未來五年内,中東地區還将有 50 億美元的光伏項目投入運營、150 億美元的項目開建。到 2030 年,中東和北非地區的低碳能源行業項目價值将達到 2570 億美元,其中,光伏項目占比 50%。
9 月 5 日,協鑫科技聯席首席執行官蘭天石接受采訪時稱,正在與沙特就開設其首家海外工廠進行深入談判。
中國的太陽能企業目前正處于激烈的競争中,利潤率不斷下降。蘭天石說,他預計太陽能供應鏈将出現整合浪潮。
蘭天石表示,協鑫集團計劃在海外開設一家年産 12 萬噸的工廠,最早可能在 2025 年開始運營。他說,公司在多個國家考慮工廠選址,其中,沙特是最優選擇,但協鑫科技也會考慮在其他國家設立分支機構。
他在接受采訪時稱,沙特擁有成熟的基礎設施和豐富的工業制造經驗。除此以外,沙特充足的陽光資源,可以幫助當地建設更多的太陽能電站。
一位接近協鑫科技人士告訴記者,該公司還未對外正式公告上述沙特事項,仍處在研判階段,需要留意之後公告。
抓緊窗口期
2022 年中東經曆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可再生能源擴産,全年新裝機 3.2GW,其中大部分是太陽能。
需求拉動中國光伏出口,2022 年,中東從中國進口的光伏組件總量累計達到 11.4GW,較 2021 年增長了 78%。不過,從總體上,中東占國内光伏出口的比重還不高。
數據顯示,2022 年,中國光伏産品出口總額突破 500 億美元,同比增長超八成。
綜合今年國内組件出口情況來看,從出口區域角度,歐洲依然是最大的組件出口市場,矽片和電池片出口主要集中在亞洲地區。
數據顯示,1-7 月,中國光伏組件出口額爲 261.2 億美元,同比增長 2.1%;出口量爲 123GW,同比增長 30.4%。荷蘭、巴西、西班牙成爲中國光伏組件的前三大出口市場。
平安證券分析師陳骁判斷,歐洲能源轉型進程加速或将助力中國光伏産品迎來進口替代窗口期。
不過,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表示,歐洲市場尤其是戶用市場安裝程序申請較爲複雜,且已經出現安裝工人短缺的現象,加之分銷商庫存水平較高,出口增速有可能放緩。
PVInfoLink 資深分析師趙祥在晶科能源組織的内部沙龍上表示,目前光伏的需求主要來自于中國、歐洲和美國。" 歐洲 H1 整體需求還是比較火熱,7-8 月假期以及庫存困擾,組件出口有所削弱,但近期随着假期結束,需求複蘇,預計全年 92-114GW,主要在德國、西班牙和波蘭。"
趙祥表示,增速比較明顯的市場主要是沙特、南非和智利。同時,美國需求潛力還是比較強大,溯源問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發展,當前反規避确立但短期影響不明顯,另外頭部企業也在加緊布局應對,整體需求較旺。
" 受地緣政治的影響,很多光伏企業有比較強的意願在其他國家建廠。" 一位光伏一體化公司人士告訴記者," 但與此同時,很多國家也在鼓勵本土光伏企業成長,因此,海外市場競争也在逐漸加劇。可以說,在本土建立産能也是爲了在成本、供應鏈、政策等多方面具備本土競争優勢。"
以美國市場爲例,8 月 15 日,美國太陽能産業協會 ( SEIA ) 發布了一份名爲《美國太陽能市場洞察》的分析報告,稱自《通貨膨脹削減法案》 ( IRA ) 一年前通過以來,美國太陽能和儲能公司宣布獲得的私營部門投資已超過 1000 億美元 ( 約合 7297 億人民币 ) 。
韓國光伏巨頭韓華集團在今年 1 月份宣布将在美國投資數十億美元建設一整條 " 替代供應鏈 ",并向高純矽制造商 RECSilicon 投資 2 億美元。印度光伏企業 Saatvik 也公開表示,拟在美國投建一座年産 1.5GWTOPCon 組件的工廠,并于 2024 年下半年投入運營。
這無疑爲中國光伏企業們出口留下了緊張的窗口期。
國内巨頭紛紛加快出海步伐。
9 月 11 日,天合光能發布聲明稱,将投資超 2 億美元在美國得克薩斯州威爾默建造太陽能光伏生産廠。項目占地 100 萬平方英尺,年産約 5GW 光伏組件,多晶矽原料将采購自美國和歐洲,預計 2024 年投産。而在今年更早之前,晶澳科技、晶科能源、隆基綠能、阿特斯紛紛宣布赴美建設光伏組件工廠。
不過,對于光伏企業而言,出海絕非一勞永逸之道。
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前不久光伏行業論壇上公開表示,中國的光伏産品出口近 200 個國家,但是過去中國制造是主體,占比基本在 80% 左右。" 現在的情況對于‘中國造、全球賣’的格局産生很大的挑戰,未來光伏行業将越來越朝着‘全球造、全球賣’的趨勢發展。"
CEPHEIInvestment 潤晖投資投資經理邢天成也在上述晶科能源的交流會上表示,目前光伏企業國際化在運營端有幾個特征," 一是品牌企業能不能在海外做出品牌,做出本土化的營銷,這樣才能幫助形成溢價;二是企業的準入資質。還有就是全球化的視野,光伏行業是長尾的市場,每年都會有很多細分市場,有爆發性的機會,哪一家企業有全球化的視野才能夠去挖掘好機會。"
而在制造端,邢天成表示:" 因爲出海是現在所有企業走向的選擇,怎麽樣在海外把成本控制好,是非常難的課題。"
舉報 / 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