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王新喜
前段時間鴻蒙 4.0 引發了很多讨論,華爲常務董事、終端 BG CEO 餘承東表示:" 鴻蒙走過了艱難的 4 年,如今輕舟已過萬重山。" 不少業内人士認爲,鴻蒙将與 iOS、安卓鼎足而三了。
目前有消息透露是,華爲宣布鴻蒙接下來将不再兼容安卓應用,即華爲不再支持在其新一代設備商運行基于安卓系統的應用程序,引發業内熱議。
目前,已有多位數碼博主曬出了 HarmonyOS NEXT 開發者預覽版上手體驗視頻,展示機型爲華爲 Mate 40 Pro、華爲 MatePad Pro 12.6 英寸。
HarmonyOS NEXT 基于 OpenHarmony 開發,可以說是真正的鴻蒙 OS,從數碼博主 "WHYLAB" 上手體驗來看,HarmonyOS NEXT 不再兼容安卓應用,如果打開安卓 APK 文件,會提示 " 無法打開此文件 "。
業内提到了幾大亮點:其一是微内核,其二是,TOP100 APP 已經适配鴻蒙版本,其四是已有第三方手機廠商适配鴻蒙手機。
從目前業内透露的情況來看,鴻蒙似乎已經具備不兼容安卓的條件,尤其是随着華爲手機強勢歸來,鴻蒙将變得有更有話語權。但從當前來看,iOS 和安卓的生态都非常完善了,某種程度上,這也是鴻蒙的一招險棋。
不再兼容安卓,一大風險是小廠開發成本大,如何驅動他們跟進?
因爲鴻蒙将不再兼容安卓,這也間接給鴻蒙生态制造難度,那麽到底是什麽原因促使華爲做出這種選擇呢?
首先,現在鴻蒙終端已經達到 7 億,鴻蒙賭的是開發者不會無視。
或許在華爲看來,鴻蒙 APP 少的原因是它兼容了安卓,導緻各大公司沒有去開發的動力,隻要它不兼容安卓了,壓力就給到了各大公司,開發者需要想辦法去做鴻蒙。
但同時,這意味着開發者需要花跟安卓與 iOS 一樣甚至更高的成本去開發維護一套新的軟件,而要重新開發原生鴻蒙 APP,需要花費更大的精力。主流的 APP 大廠不想錯過鴻蒙的機會,會适配,但小廠可能會适配的慢一點。
有業内人士提到了是否有「一鍵轉換工具」的問題,如果開發完安卓版後能直接導出鴻蒙安裝包,那麽就方便很多,不過這依然是在間接兼容 APK 的框架内。
如果不能一鍵轉換,那難度就大的多了,大廠适配的可能性是有,但是否會保持更新很難說,而小廠在安卓與 iOS 上的投入就已經牽扯了很多精力,另外再安排人力物力去适配鴻蒙,如果沒有足夠的利益驅動,恐怕很難。
甚至對于很多廠商來說,在無法無縫切換的前提下,公司需要專門設置「鴻蒙開發」這個崗位,重新學習培訓,那就是很大的挑戰了。
做大生态,補貼用戶與開發者可能是破局關鍵
在鴻蒙開發者大會上,華爲透露鴻蒙底座已經有一億多行代碼,2 萬的 api,7 億多的生态設備,鴻蒙底座已經基本成熟。
用戶體驗方面,harmonyOS 經過四個大版本的叠代,已經構建了具有鴻蒙差異化特征的用戶體驗。現在最重要的一個戰役就是鴻蒙的應用生态。生态成則鴻蒙成。
而華爲 harmonyos NEXT 将搭載全新的底座技術和開放能力開發套件,隻差開發者去開發了。
簡單來說,鴻蒙目前是高度寄托于開發者做強軟件生态,生态成則鴻蒙成。那麽萬一開發者沒有動力去開發鴻蒙,生态起不來呢?那麽鴻蒙就依然有歸零的風險。
因此,如果把做成生态的希望高度寄托于 APP 開發者,沒有利益機制去引導是不行的。
畢竟,不兼容安卓,首先對于用戶來說,遷移成本非常高,如果硬件上很多軟件用不了,用戶自然不願意遷移,用戶規模起不來, APP 廠商也不願意來,那麽軟件生态就起不來,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早前包括 Windows Phone、blackberry, meego, firefox os, webos,、tizen 等都死在了生态圈上。
微軟過去的壯大過程,其實是與軟硬件開發者長期磨合、合作推進生态的結果。在軟件上,微軟在專業級應用軟件及遊戲方面推出不同層次的産品來與 Adobe、SAP、Oracle、SAS 競争, 如 Dynamic、SQL Server、Skype 等。
因此,對于華爲來說,操作系統做起來的一個關鍵在于是否能豐富專業軟件生态,适配是第一步,包括專業軟件需要做到在鴻蒙上正常運行,這對華爲來說并不容易。
鴻蒙做大生态,一個避不開的辦法是前期補貼讓利開發者,讓 APP 開發者有足夠的動力在鴻蒙上深耕投入。
有人提出一個問題,Harmony OS 發布快 4 年了,鴻蒙 APP 太少了,爲什麽國内 APP 開發者不積極開發鴻蒙專屬 APP?
這個原因很簡單,對于開發者來說,利益決定一切,哪裏有錢賺、就去哪裏,而蘋果 Appstore 在 2022 年的營收超過 850 億美元,70%~85% 的毛銷售額都支付給了開發者,這就是原因。
要走出「用戶規模」和「軟件生态」的制約,一方面是砸錢去補貼 APP 開發者,讓他們在平台上賺到錢是關鍵。
甚至如何讓用戶使用鴻蒙中嘗到利益與甜頭也非常關鍵,比如滴滴如果一開始不是通過補貼戰略,把用戶與司機都吸引過來,滴滴也根本做不起來。
如果不補貼,那麽至少要有對開發者的獎賞機制,比如蘋果與谷歌都有抽成機制,那麽華爲可以取消抽成,對優質 APP 進行獎勵。
鴻蒙步子邁大了?
華爲目前在終端側還是比微軟要強勢一些的,放棄海外市場的話專注國内以華爲的影響力努力争取到絕大多數應用的适配也問題不大。
現在華爲自家手機業務、PC 業務還在增長,餘承東透露,華爲二季度市場份額同比增速 76.1%,跻身高端市場 TOP2。因此,自家的終端體量有望支撐鴻蒙的體量慢慢增長。
目前業内透露也有第三方手機廠商在适配鴻蒙,這對鴻蒙也是利好。
但這總歸是一個逆勢而動的事情。首先是安卓的存量應用陣營和開發者生态已經非常完善了。
對于應用開發者,特别是大廠應用開發者來說,APP 龐大的曆史包袱和代碼要移植,純鴻蒙的開發特性要适配,還要與原廠做足夠多的溝通,這樣的工作量其實并不小。
華爲聯合的那些 top100 的軟件廠商,未來他們願不願意持續性更新、不斷推進鴻蒙的應用開發非常關鍵。過去包括 windows 的前車之鑒在這裏,很多軟件是有,但是屬于萬年不更新。
至于小應用,看開發重構是否方便,華爲會給予多大的補貼。
如果大的話,應該體量也不小。
但也有業内人士談到,讓華爲出補貼這事兒有點難,畢竟,華爲沒有補貼開發者與消費者的先例。尤其是華爲當前處于困境,營收受限,研發資金受限,要在前期補貼開發者,華爲不一定會做,可能也做不到。
從消費者的角度,華爲手機強勢歸來對鴻蒙有拉動作用,但如果搭載鴻蒙的華爲手機在很多應用上不支持,更新叠代緩慢,消費者是否買賬,這個問題是需要思考的。
消費者首先是買一個體驗感有獨到優勢的産品,然後在此前提下支持國産系統鴻蒙。
如果在軟件體驗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不兼容安卓之後,無法支撐用戶超出常規的一些應用軟件需求,對華爲手機的銷量是否會反向造成打擊?
包括筆者在内的很多人希望這事兒能成的,安卓和 iOS 兩家獨大這麽久了,來一個競争者攪局對用戶來說不是壞事。
但總的來說,華爲要警惕不兼容安卓的風險,就是用戶層面的體驗會多大程度上受到影響。
當前鴻蒙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從目前來看時機似乎還不成熟,包括生态層面與開發者層面,還沒有形成穩定的商業模式,華爲手機還面臨不确定性,當然,我們希望鴻蒙能帶來不一樣的局面,成敗還不能定論,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