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不久,又是一年一度的高校畢業季。
除了忙論文,還有一個難題,找工作。
對于即将踏入社會的學生們來說,畢業實習是我們了解社會的第一站。
你還記得實習時的情景嗎,你還記得那份工作的薪資嗎?
今天來推薦一部韓國電影,爲觀衆展現了實習背後,那些無人敢說的黑暗一面——
《下一個素熙》
素熙,一個職高學生。
因爲沒能考上普通高中,所以素熙就進入了職高,在經曆了幾年的學業之後,她被學校安排去了一家電信公司 " 實習 "。
按照流程,隻有實習結束了,學生才能拿到畢業證,最後畢業。
電信公司,聽上去好厲害。
然而真正到了用人單位,素熙才發現,學校承諾的 " 文職 " 就是客服。
客戶打進來,她就要接聽,然後爲客戶解決問題。
有點類似于 10086 的客服工作。
一個屋子幾十個人全部都有自己的工位,工資是底薪 + 提成,由于素熙是實習生,所以她的工資要比其他人少很多。
當然,公司爲了忽悠這些實習生,不忘畫上一個大餅。
底薪雖然有點少,但咱可以拼拼業績。
而所謂的績效,就是加班時長,以及給客戶推薦各種套餐的提成。
素熙的組長是一個和藹可親的中年男人,對于新來的素熙相當照顧。
但幹過客服的都知道,很多人打電話是抱有怨氣的,還不包括故意找茬挑刺的,又或者故意打電話騷擾的,更有甚者人身攻擊的。
如果你應對不好,還會接到他們的投訴。
但這是學校安排的工作,不實習就無法畢業。
一個還未畢業的高中生,她對世界是懷抱着希望的,對于未來是滿懷着憧憬的,再說這工作能多有難呢。
然而電話裏惡毒的咒罵一聲一聲傳來時,她有點堅持不住了。
面對色狼的語言挑逗,素熙憤怒地摔下了耳機。
組長見狀馬上過來接過電話想要道歉,可對方的污言穢語并沒有停止,氣得組長也跟着對罵起來。
周圍的人像看熱鬧一樣,沒有一個人過去安撫受了驚的素熙。
事實上,大家早已習以爲常,見怪不怪了。
本以爲這件事就此過去,第二天領導竟然當衆點名将素熙拎出來罵了個狗血淋頭。
原來那個客戶把電話打到了總部,導緻整個小組都要因爲這通投訴被扣績效。
這種連坐讓素熙很快被整個小組孤立。
于是爲了挽救犯下的錯誤,也爲了賺錢不讓父母失望,素熙隻好 " 自願加班 "。
合同上是 5 點就可以下班,但素熙從來就沒有在 9 點之前到家過。
惡毒的客戶讓她在精神上傷痕累累,父母的期待壓得她喘不過氣。
不料幾天後,素熙一直非常尊敬的組長竟然燒炭自殺了,死前還留下了一封控訴公司壓榨員工的遺書。
有人死了!
然而這件事最終以公司強制要求每個員工簽署保密書而不了了之。
戴上耳機接通電話,一切照舊,就好像從來沒有發生過一樣。
新任組長空降而來,她對素熙的業績非常不滿,并且動不動就用工資來壓制。
業績墊底要扣錢,跟領導頂嘴也要扣錢,而之前畫大餅的加班績效,根本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詐騙。
公司表示,實習期的工資,要轉正才能拿到手。
這樣的工作環境誰願意轉正啊,但不轉正就沒錢拿,那就意味着實習所加的那些班,就是免費的勞動力。
素熙醒悟了,她不願意當被宰割的羊羔,可是她的反抗換來了什麽?
是公司強制的 " 無薪休假 ",也是老師的冷嘲熱諷。
而父母對于素熙的疏于關心,周圍人的冷漠,最終讓孤立無援的她走向了絕路。
曾經的素熙,是一個熱愛跳舞的女孩,她是那樣的有活力,像一個振翅高飛的蝴蝶。
但現在的她,人格被反複踐踏,三觀被反複捶打。
素熙穿着拖鞋在漫天的大雪裏一步步走向湖中,如此堅決,甚至連頭都沒有回。
至此一個還未來得及綻放的花朵,就這樣孤零零的凋謝了。
未成年少女自殺,網絡上一閃而過的新聞,根本沒有引起多少人的在意。
但辦案的女警(裴鬥娜 飾)卻對素熙自殺的動機非常疑惑,于是走訪了她生前最後見過面的人。
不料卻撕開了這個社會黑暗面的殘酷真相。
一個公司前後兩個人自殺,公司屁事沒有,而且員工們也是三緘其口。
公司的律師們即使面對女警拿出來的陰陽合同,也将素熙的死因全部推給了她自己的抗壓能力太差。
而且就算是違反了勞動法,那也是勞動局來查,輪不到女警。
女警找到老師,懷疑學校和用人單位有利益鏈條。
結果卻出乎了她的意料,并沒有,非但沒有,實際上這份工作還是學校 " 求來的 "。
教育局對于學校每年畢業生的就業是有補貼的,對于他們這種工資都快發不出來的小地方,完成要求拿到補貼才是重中之重。
至于工作環境,誰在乎,誰關心?
于是女生們都去當了客服,沒日沒夜。
而男生們都大部分都被拉去了工廠,在流水線上充當非常廉價的勞動力。
負責人指着牆上的表格,義正言辭說到:
沒有就業率就沒有績效,沒有績效就沒補貼,沒有補貼下面的學校可能就要活不下去。
不得不說韓國電影對于社會黑暗面的挖掘永遠是那麽一針見血。
畢業季,多少畢業生爲了拿到畢業生在這樣的工廠裏被反複壓榨。
環境差,高強度,結果卻連最低工資都無法保證。
可怕的是,這種情況同樣在我們國内比比皆是。
在追求利益至上的社會裏,在考核決定一切的環境裏,人早已不是人,而是表格裏的數字,是曲線裏的百分比。
一個未成年女孩在花一樣的年紀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悲劇的背後,是老師的放任,是監管的失職,是資本的壓榨,也是父母的冷落,更是權力和階級壓迫下無數個沉默的你和我。
996 的體制裏,論 KPI 的職場裏,績效可以否定一切努力的環境裏,誰又能保證自己不會成爲下一個素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