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間煙火》這個暑期檔最大的樂子劇終于大結局了,任誰在劇開播的時候都想不到,它最後會以這樣一種慘烈又盛大的方式收尾。
成了國産劇裏值得寫入教材的經典案例。
趁着劇讨論的熱度還在,今天我們就來複盤一下,這劇到底做錯了什麽,才造成現在這樣的天崩局面?
是演技讓人設火上澆油,還是原本就夠嗆?
每一個樂子劇的出圈,都離不開一個讓人懷疑人生的角色,東八區曾經以血淚般的經驗告訴我們。
《我的人間煙火》備受诟病的點,也是從男女主的人設上開始的。我曾經很粗略地看過原著,當時覺得男主的人設起碼比孟宴臣要好。
首先,站在女主的角度來說,男主就算青春期的時候再差生一個,那也是把她從過于教條的寄養家庭裏拖出來的稻草;其次,他是努力熱血,靠自己的打拼,對抗女主養父母這兩個高高在上的天龍人的普通青年。
正是這個前提,讓男主成爲女主的年少心頭血、夢回白月光,也是對于觀衆來說,這個角色的魅力點和蘇點。
可在劇裏是怎麽呈現的呢?
男主第一次見大舅哥,宋焰就察覺到這當哥的對妹妹的感情,絕對不隻是哥哥妹妹這麽簡單。正常思路,應該先避讓,然後私下和女主再聊。但他竟然上去 cei 了一頓大舅哥,diss 人家 " 要你管 ",結果被女主哥反手一頓揍。
等到成年以後兩人再次爲了妹妹對峙,哥哥的輸出是,你不能拉我妹後腿,一股腦地讓她脫離養父母,卻不能提供足夠的物質支持。
男主的輸出是:" 你妹也不是什麽好鳥!!她自願的!!!"
演出來的,不是大家想象的救贖白月光,完全就是沒點 AC 數的小癟犢子,跟一個理智異常的人中龍鳳在表演 " 說混混誰是混混 "。
這當然是因爲本身台詞就不太 OK,但主演畫蛇添足的演技,也是導緻男主人設越來越垮的一個因素。女主遇到的問題也是一樣的。
許沁這個人設,本來是現偶裏比較少見的 " 自私型 " 女主,她的扭曲和擰巴,演出來了不至于找不到共鳴。
可在劇裏,我們看不到這個角色内心的掙紮。
她一直反複強調自己非常不快樂,壓力特别大,已經快抑郁了。問題是從劇裏看,除了養母不讓她吃辣條,指責她爲了男主非要上本地大學,其他方面并沒有做出對不起她的事兒。
相反,觀衆能看到的,隻有養母一家對她有多好。
在經濟上,養父母給她的是一視同仁、當親女兒般的優厚條件,去買高奢都是貴賓室待遇,有模特現場試穿,新品單獨展示的那種高消費。
在生活上,養母會爲她放下架子,去給别人開小車;她把全家福砸了,養父還在擔心她怒氣沖沖地出門會不會出事;哥哥甚至會爲了她頂撞親媽,忙得不得了還跑去她單位,陪她吃午飯。
所有我們觀衆該理解和共情的壓抑和掙紮,全都沒有細節支撐,反而孟家的好,是越挖越有料。站在上帝視角的觀衆,理所應當地開始疑惑你一個被嬌養大的女兒怎麽就成了白眼狼?
他們的愛情觀真的是死罪嗎?
除了男女主雙雙被罵成篩子的人設,這劇另一個集齊了火力的槽點,是他倆之間好像 pua+ 戀愛腦上頭的愛情觀。
男主好像隻要一和女主在一起,就會忍不住發揮 Pua 的特性,隔三岔五地打壓女主。女主想和男主聊天,男主就會 diss back,說讓她吃飯少說話;女主說自己不能吃辣,男主就下廚做辣椒炒肉;女主說就是想吃他做的菜,男主反手喂女主吃剩的雞腿肉 ……
觀衆很難去理解,女主到底想要什麽,而男主也很難體現出,自己到底能提供什麽,兩個人才達到了雙向奔赴。就算是戀愛腦,也至少要讓觀衆明白女主在沉溺什麽才行吧?
尤其在男 3 孟宴臣的對比下,他倆的雙向奔赴像極了強行綁定。
在女主趕去災區救援時,男 3 一人驅車前往,就是給她送點物資,和小時候一樣,掖一掖被子;最後女主執意和男主在一起,不惜和家裏鬧翻,他還是買了一頂全鑽的皇冠,作爲新婚賀禮。
男 3 愛妹讓自己受盡委屈,這必然需要男主比男 3 的表達更爲充沛,才會讓觀衆覺得女主是真愛,而不是眼瞎。
糟糕的是,劇情一路到大結局,也沒幾個觀衆能看出來,女主到底是怎麽愛上男主的。
女主說男主給她熬白粥,讓她有家的感覺,但男 3 會爲了女主喜歡吃某品牌的麥片,直接出手買下即将破産的麥片廠。
男 3 嘴上說不許女主吃垃圾食品,實際上會偷偷給她買辣條;而男主面對女主和她哥逛超市,會呼喝自己的同事,來暗諷女主想吃垃圾食品卻不敢吃。
同事:我招誰惹誰了啊,怎麽就成爲這 play 的一環了?
在物質上提供不了更多,在生活上沒有哥哥那麽細膩體貼,就連在情緒上,男主隻能給女主帶去設定好的,觀衆看不到的 " 家一般的感覺 "。
這份愛萌芽階段雖然老套,但還是能看出幾分正常,十年後兩人破鏡重逢的一系列則顯得脫離邏輯又違和。
男主對女主的愛意在對比之下,毫無亮點,女主在這種情境下的堅持,就像是被迫執行指令的紙片人,别說孟母生氣,我們觀衆也搞不懂你們這一套愛情 cosplay 好嗎?
" 以身殉道 " 帶來的啓示錄
《我的人間煙火》這種男女主都在罵聲中口碑滑坡,劇也成爲觀衆嘲笑樂子的劇,并不多見,最後得到二十多萬人的豆瓣 3.7 分,也就不讓人震驚了。
頂着不算差的現偶開局,卻以如此炸裂的結局結束,我想多少還是給仍在擺爛的國産劇,留下了一些啓示:
1. 放棄一些老掉牙的人物關系,就算真要做,也要進行适時的三觀更新。
白富美愛上窮小子的故事,在這幾年的反戀愛腦風潮裏是大忌裏的大忌,主創稍微關心點觀衆的喜好,就會發現這種人物關系存在風險。
然後他們不僅做了,還以一種十幾年前的陳舊寫法去做。
許沁選擇宋焰,是因爲想逃離孟家獲得戀愛和精神上的自由,18 歲時被困在家的許沁可以做這樣的選擇,但二十多歲出國留學過,享受過不被孟母控制的許沁,到底還有什麽必須這樣做的理由?
這個最核心的救贖梗,在十年後重逢顯得如此的薄弱,這十年許沁仿佛沒有任何變化和成長,依然還是以 18 歲的心态再面對一段感情。
窮小子和富家女的正确打開方式不是沒有,救贖梗也可以更有力度。
十幾年前 TVB 出過一部《護花危情》,鍾嘉欣演性格孤僻的富家小姐,黃宗澤演家境一般的小督察,兩個人因爲一宗案件相逢,鍾嘉欣成爲了黃宗澤工作需要保護的證人。
他們的愛情是萌芽在一場又一場的危機裏,吊橋效應加持下,觀衆能相信女主會對保護她的督察産生戀愛的錯覺。
編劇再安排,男主在危急時刻也要進火場搶救女主的大提琴,讓女主産生 " 這個人懂我的世界尊重我的喜好 " 的被理解,而不是宋焰張口就來的 " 她就是個慫包 "。
當兩個人的愛情擺上明面,甚至會讓男主思考,女主是不是隻是因爲把依賴當成了愛情,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審視兩個人的關系。不說劇情安排多麽神吧,至少這個行爲邏輯和三觀,正常人能理解。
2. 少點按頭營銷,尊重觀衆的基本判斷力
當男女主的愛情已經被大家質疑的時候,劇的官微還在發兩個人的 " 甜蜜逛超市 " 花絮,是想證明什麽呢?
當孟宴臣的角色熱度已經勢不可擋成定局的時候,還玩雙标對待,不給角色号那套又是爲了什麽呢?
這兩年按頭營銷已經成了國産劇宣傳的固定套路,說甜就一定得嗑到,說男女主相配,和配角拉郎就是萬劫不複。可觀衆是有基本判斷力,什麽劇情讓她們感受舒适,什麽樣的人物她們更喜歡,不會出現指鹿爲馬這種叛逆操作(粉絲除外)。
當男女主的愛情觀崩無可崩,導演出來 " 上價值 ",讓大家把重心放在職場線上,結果緊接着而來的,就是玩滅火器被罵的回旋镖。
許沁吃虧在人不能既要還要,劇方也是,好幾次都是劇方自己的操作,把火架在了更高處,以爲是挽尊,結果是倒油。硬生生把許多事推向更無法挽回的場面。
3. 不要小看配角,也不要放大配角
這可能是今年不少國産劇帶來的共同啓示,你以爲的配角隻是戲份多少,不代表角色好壞和魅力。
對每一個角色抱有基本的尊重,從創作階段到宣發階段,少搞點亂七八糟的操作,不僅彼此體面,最後都上桌不好嗎?
E 姐結語
抛開現在的風浪,去看《我的人間煙火》這部劇,會發現它犯的問題,并不是什麽罪無可恕的死罪。
說愛情觀炸裂,大家不愛看的都市劇、倫理劇裏,比這更奇葩的愛情觀比比皆是。說女主人設無腦自私,那些年國産劇裏自私自利的女主,我們也看過不少,行爲比這更讓人理解不了的,也不是沒有;說男主演技油膩,他在這裏面能油得過自己好幾年前的男頻大劇嗎?
每一個都不是死罪,爲什麽最後成爲了這樣 " 全民狂歡 " 的落井下石式熱鬧?這個答案,我想不少讀者會說,沒演技就是死罪,不要小看觀衆的叛逆心等等。這些都沒錯,但我更想說,這其實就是一次 " 被流量轄制 " 下的國産劇積重難返的一次爆發性反噬。
劇圈流量 + 知名導演,炮制出來的就是這些東西,甚至不如一個戲份有限的特出看起來順眼,這種落差和憋屈,是過去好幾年我們作爲觀衆,頻頻遭受的事情。如今一旦有了出口,便一瀉千裏。
如何真正地尊重觀衆,而不是粉絲和資本,才是這次事件的最大啓示。
今天的深夜話題是:
你覺得這劇還有什麽啓示?
- 今天頭條の主筆 -
你的小仙女 E 姐,追劇是工傷的碧雕 & 甜辣醬
值日生:甜辣醬 美術:樹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