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港片,命運蹉跎。
開拍順利。
從 2017 年 11 月 13 日開機到電影殺青,總共耗時 5 個月。
拍完結束,遲遲沒宣布檔期。
有人問主演郭富城,他表示不清楚:
" 估計是因為導演力求完美,相信很快會上映。"
開機儀式,2017 年
後來,它被選為 2021 年第 45 屆中國香港國際電影節的開幕片。
臨近開幕,卻因 " 技術問題 " 取消兩場放映會。
聲明如下:
" 應片方要求,《風再起時》因技術問題取消放映。已購票的觀衆,可申請全額退票。"
一時間,猜測紛起。
片方出面澄清:
" 内容沒有敏感,已經在挑合适檔期,希望盡快安排上映。"
前後折騰 5 年,它終于起死回生。
不僅代表中國香港競逐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而且在内地火速定檔。
這部電影,就是——
「風再起時」
Where the Wind Blows
2023.2.5
風前有海祭
翁子光,全才一枚。
做過場務、副導、制片等雜活兒,也兼職投稿寫影評。
不過,他本人更喜歡當編劇。
2009 年,自編自導處女作長片《明媚時光》,獲得金像獎新晉導演提名。
2015 年,更進一步,憑借《踏血尋梅》奪得金像獎最佳編劇等 7 項大獎項。
《微交少女》《明媚陽光》《踏血尋梅》
《踏血尋梅》之後,翁子光打算籌拍犯罪片《海祭》。
此片改編自 " 魯榮漁 2682 号慘案 "。
魯榮漁 2682 号慘案,又名太平洋大逃殺案。
2011 年 " 魯榮漁 2682" 号漁船出海時,33 名船員内部争鬥,最終 11 人存活、16 人死亡、6 人失蹤的案件。存活的 11 人均被判刑,其中 5 名主犯死刑。
圖源網絡
劇本前後改過多稿,順利過關。
但,項目最終還停了。
對此他隻能抱憾道——
" 它是一直在我心裡面的夢。"
風下藏野心
伴随《海祭》擱淺,翁子光開始籌備《風再起時》。
演員囊括七大影帝影後,個個都是腕兒。
郭富城飾演男一号,磊樂。
此人底層出身,經曆過戰争洗禮,承受過社會毒打。
與貪腐同流合污,官運從此亨通。
他在妻子蔡真(杜鵑 飾演)的協助下,一路升遷至偵緝處總探長。
梁朝偉飾演男二号,南江。
此人在富裕家庭長大,說一口流利洋文,彈一手好鋼琴。
一個有膽量,一個有智謀。
二人雙劍合璧,建立一套與黑社會制度相關的貪污機制,縱容包庇各種非法罪行。
至此,磊樂、南江與小弟肥 B(周文健 飾演)、嚴洪(譚耀文 飾演)并稱 " 四大探長 ",縱橫黑白兩道。
70 年代,廉政公署的成立。
廉政專員李子超(許冠文 飾演)全力追捕引渡貪污探長,追讨貪污款項。
這時,四大探長内部也開始分裂。
磊樂與南江開始雙雄博弈,水火不容 …
熟悉港片的知道,《風再起時》根據四大探長的故事改編而成。
備注:四大探長指:呂樂、韓森、顔雄、藍剛。
一種觀點認為,雖然這四位并稱四大探長,但呂樂、藍剛二人獨大,韓森、顔雄是跟班小弟。
關于四大探長的港片,實在太多。
譬如,《雷洛傳》《跛豪》《四大探長》《追龍》《金錢帝國》《追虎擒龍》…
為什麼翁子光執意要拍呢?
他給出兩個理由:
" 第一,拍《踏血尋梅》時,發現郭富城的臉很精緻,适合拍好萊塢人物傳記片,所以想給他拍一個香港黑幫傳記片。
第二,想拍一個屬于我翁子光的跛豪、雷洛,作為送給香港電影一封情書。"
簡而言之,一句話。
翁子光不會重複,要拍就拍一個翁子光風格的。
為增添一份史詩色彩,《風再起時》橫跨多個年代。
他舍棄傳統黑幫片的血脈偾張,重點刻畫恢弘時代之下的兒女情長、離愁别緒。
就連片名,他也從具有商業色彩的《全球通緝令》改為詩意情懷的《風再起時》。
翁子光這樣描繪:
" 片名寓意着一個時代的随風而逝,亦是一個新風潮的來臨。它是強調年代的更替,是自然動态的比拟,是帶有詩意的。"
風沒刮起來
《風再起時》監制李錦文評價這部電影:
" 很多港片,大家覺得應該是警匪、爆破、飛車,恰恰這一部是非常有浪漫有情懷的子光導演的電影。"
據我看來,與警匪黑幫商業類型片割席,走一條曲高和寡、不讨好觀衆的作者文藝道路。
這已經注定,《風再起時》票房失利、争議不斷。
首先,格調太文藝範。
當身穿紅色旗袍的杜鵑從樓梯徐徐走下,還以為她是《花樣年華》的蘇麗珍。
以前的四大探長有一點嚣張,現在的四大探長從愛樂之城畢業,彈琴跳舞樣樣在行。
郭富城與杜鵑在雨中跳舞,這場面簡直是《雨中曲》+《瑟堡的雨傘》的翻版。
據我看來,它的确應該改名叫《雷洛傳之花樣年華》。
其次,故事七零八碎。
《風再起時》用不同時代诠釋不同時期的故事。
同時,在同一時代,又夾雜着閃回、情緒慢鏡頭。
沉悶的節奏、雲裡霧裡的叙事,令不少觀衆無法沉浸其中。
再次,感情線很狗血。
我明白,導演不想刀光血影的江湖,而想要一個溫柔風流夢。
隻可惜,這個夢太腦殘了。
舉個例子。
兩位男主角與女主角搞起了三角戀。
男一号喜歡女主角,追求并娶了她;男二号深愛女主角,但選擇遠遠守護她;女主角為救男一号,甘願把自己獻身給男二号,但男二号拒絕了 …
呃呃呃,這複雜而純潔的愛情,真不像大佬能幹的事兒。
估計這三位,初中還沒畢業吧。
最狗血的是,導演竟然玩起替身文學。
為表現男一号深情,他安排了一個初戀。
請深深記住,初戀叫小愉(後面有用)。
由于戰争,男一号獄中求活,殺掉了初戀的哥哥。
而初戀一心尋找哥哥,最終被日本侵略者玷污,染上梅毒而死。
面對殘缺與愧疚,大佬守着秘密,追悔莫及。
為紀念初戀,大佬特地把自己的孩子換作 " 念愉 "。
念愉,就是紀念小愉。
後來,大佬找情人的标準,隻有一條——
長得像初戀。
好一場宛宛類卿啊。
這狗血初戀與替身文學,簡直就是《甄嬛傳》中毒症狀。
最後,宣傳方向走偏。
" 雙雄開戰,爽燃元宵;傳奇交鋒,提前開戰。"
海報上的宣傳文字,很有誤導性。
很多觀衆之所以選擇買票,除了看演員陣容,更多是想看一場傳統香港黑幫片。
看完之後,直呼上當。
這片子壓根就不爽、不燃啊。
對于這種宣傳策略的失誤,翁子光發文澄清:
" 我曾經向宣傳團隊反映,我們可不可以不要用太猛烈的 " 動作猛片 " 的預告片去招來觀衆,因為這部真的不是。
他們為難了,因為認為大家看港片就是看這些,他們是宣傳的專業,我不敢幹涉太多,他們也有他們的道理,他們隻是答應我,還會釋出一些 " 電影之美 " 的物料。"
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開拍時,有人罵翁子光拿内地錢拍電影。
他很委屈:
" 趁着《踏血尋梅》,我能拿到這個錢,用那麼大投資,拍一個關于香港的電影,你還來罵我,我覺得很無辜啊。
沒這個錢,我請得起梁朝偉嗎?請得起郭富城嗎?請得動許冠文嗎?這個組合不用錢嗎?"
曆時五年的準映證等待,翁子光耗盡身心之力,等到《風再起時》面衆生。
上映後,卻被罵一坨大便。
他很受傷:
" 最難聽的,是諧音的 " 依托答辯 ",已經是去到了 " 侮辱 " 的階段了。
對不起,我不覺得 " 伊託答辯 " 好笑,但讓你們有這感受,對不起,如果你們在路上遇見了我,我親身跟你們陪個禮。"
常言道,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看電影是一種私人化的儀式,各有各的喜好,但不能以偏概全、全盤否定。
我從來不推崇絕對化、極端化的評價。
平心而論,哪怕《風再起時》叙事再淩亂碎片,視覺、攝影、服裝造型等方面照樣是出類拔萃的。
惟希望,翁子光重新振作,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