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黃婉銀 每經編輯 陳夢妤
" 一切都是剛剛好,一切都如我所願。讓位優秀的年輕人,公司未來會更好。做好顧問新角色,我仍是碧服一兵。"
在碧桂園服務發布正式人事變動的公告後,李長江在社交媒體對辭任碧桂園服務執行董事、總裁、授權代表一事做出回應。
李長江自 2011 年 12 月加入碧桂園服務起,一直是碧桂園物業服務(碧桂園服務前身)總經理,負責公司整體戰略決策、業務規劃及主要經營決策。
他任職總裁期間,碧桂園服務成功在港交所主闆挂牌上市,并憑借 250 億港元市值爲港股物業第一。此後,碧桂園服務在行業内完成了多起大規模收并購交易,規模與市值一路上揚,2021 年初期市值一度達到 2000 億港元,超過母公司碧桂園。
李長江最後一次以總裁身份出席碧桂園服務業績發布會是在今年 3 月,2022 年,碧桂園服務實現收入 413.67 億元,同比增長 43.4%;淨利潤 22.61 億元,同比下降 48%。2022 年,碧桂園服務的收入和利潤同往年相比,雖然從絕對值上實現了增長,但增長速度明顯放緩,特别是利潤增長沒有達成預期,他形容 "2022 年應該是碧桂園服務曆史上最困難的一年 "。
正如李長江昨晚的回應," 十二年,一個小輪回。在一線面對過問題,在高處看見過風景。一切都是剛剛好,一切都如我所願。感恩我的兄弟老謝,感恩我尊敬的惠妍主席。感謝碧服的兄弟姐妹們,是你們的奮鬥,給了我退下的光榮。謝謝同行兄弟姐妹過往的關照,行業會更好,碧服會更好!"
離任傳聞發酵已久
2018 年 6 月 19 日,碧桂園服務正式在港交所主闆挂牌上市。這是繼博實樂教育控股有限公司登陸紐交所主闆後,碧桂園集團以及楊惠妍家族的第三個上市平台。
雖然楊惠妍擔任碧桂園服務董事會主席,但李長江一直是站在 " 台前 " 的那個人。他常年代表碧桂園服務管理層出席參加各類公開活動,并樂于接受媒體采訪,是物業行業最健談的高管之一,也經常在社交媒體公開分享工作、生活。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曾多次采訪李長江,他無論對外相處還是接受采訪時都十分 " 接地氣 ",即便當場被問及很多敏感問題,他也會心直口快地回答。
但今年以來,李長江鮮少參加公開活動或接受采訪,業内一直傳聞他将離任。以往無論是碧桂園服務年度業績會還是中期業績會,李長江都會出席,但他今年 9 月底缺席了碧桂園服務 2023 年中期業績會,主要出席的管理層是碧桂園服務首席财務官、聯席公司秘書黃鵬及碧桂園服務首席戰略官徐彬淮等。
7 月 19 日,據港交所文件披露,李長江分兩筆合計減持碧桂園服務 322.79 萬股股份,套現 2824.7 萬元。
7 月 24 日,碧桂園服務開盤一路走跌,盤中跌幅達 17.07%,股價創 2022 年 11 月以來新低。當天,李長江在社交媒體發文表示:面對壓力,繼續公益,繼續助農,一切正常。
據碧桂園服務官微,李長江最近一次以總裁身份出席公開活動是 9 月下旬的 2023 廣州國際智慧物業博覽會開幕式,并參與 " 物業企業多種經營業務的可持續發展 " 圓桌讨論,深入探讨物業多種經營的現狀和未來發展。
在加入碧桂園服務之前,李長江已在物業行業摸爬滾打多年。1997 年 3 月至 1999 年 5 月,他在廣州市光大花園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擔任行政總監;1999 年 5 月至 2002 年 4 月于深圳市城建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擔任物業經理,以及 2002 年 4 月至 2006 年 9 月于深圳市金地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擔任物業經理及總經理助理,負責多項工作,包括行政管理、客戶服務管理、市場營銷及物業管理。自 2006 年 9 月至 2011 年 12 月,他又成爲雅居樂雅生活服務股份有限公司集團内部的區域總監,主要負責華南地區物業管理的整體營運及管理。
曾提出千億目标
2018 年剛上市不久,碧桂園服務市值就達到 250 億港元。彼時,李長江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資本市場比較青睐規模較大以及盈利能力較強的物業服務公司,250 億港元市值隻是碧桂園服務的起點。
2020 年,碧桂園服務提出 " 到 2025 年集團實現千億營收 " 的目标。此後,李長江在多個公開場合都表示五年戰略營收目标不變。
上市後,碧桂園服務在物業行業内的收并購步伐與手筆一騎絕塵。
僅 2021 年,碧桂園服務就有三起行業内大規模的收并購,先是以 49.64 億元收購藍光嘉寶約 65.04% 股份,随後又斥資近 100 億元拿下富力物業全資子公司富良環球,下半年再以不高于 33 億元收購彩生活服務旗下鄰裏樂控股。
值得注意的是,這期間,碧桂園服務還與恒大物業接觸過。李長江在 2021 年 9 月表示,确實與恒大物業接觸過,但價格沒談攏。
也是在 2021 年,碧桂園服務市值一度穩定在 2000 億港元以上,同時收購藍光嘉寶服務落地後,還實現了市場的第二步猜測——市值超過母公司碧桂園。
持續大規模的收并購在厚增在管面積、營收的同時,也帶來了大量商譽,與之伴随的另一個問題就是毛利存在下降的可能。
碧桂園服務也不可避免。由收并購帶來的商譽及其他無形資産減值,成爲碧桂園服務 2022 年歸母淨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
李長江也在今年 3 月的 2022 年度業績發布會上表示,碧桂園服務 2022 年的收入和利潤同往年相比,雖然從絕對值上實現了增長,但增長速度明顯放緩,特别是利潤增長沒有達成預期。
"2022 年應該是碧桂園服務曆史上最困難的一年,包括疫情防控以及關聯行業市場極其疲軟,資金流動性缺乏,物業增值服務及非業主增值服務的開展嚴重受限等衆多因素。不過在市場擴張、外拓方面,我們仍然保持了品牌的絕對競争力。"
截至今年上半年,碧桂園服務收費管理面積突破 10 億平方米,除 " 三供一業 " 業務外,集團的合同管理面積約 16.47 億平方米,收費管理面積約 9.16 億平方米;共管理 6,986 項物業,爲境内外約 885.3 萬戶業主及商戶提供物業管理服務。
今年上半年碧桂園服務業績雖然企穩,但離公司内部目标還是有一定距離。黃鵬表示,未來的發展機會更在于存量市場," 下半年的戰略定力不會輕易發生變化。"
接任李長江的徐彬淮自 2016 年加入碧桂園服務至今已有 7 年時間,任職集團副總裁、首席戰略官,先後分管集團戰略規劃、品牌、社區生活服務事業群、運營管理、數字化轉型及智能制造業務。
據行業人士表示,當初徐彬淮獲邀加入碧桂園服務,希望借助其多元的戰略管理背景,爲傳統物業管理企業帶來新的增長突破。而在過去的 7 年裏,他也不負所望,爲碧桂園服務拟定上市前後的企業發展戰略,打造适合物業場景的 " 私域 " 流量打法,帶領碧桂園服務社區生活服務事業群開疆拓土。與此同時,近年來,他還主導了集團的數字化轉型,以及以客戶體驗爲中心的運營提升等戰略項目。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VCG111389404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