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君通識詞典已上線 2020/2000 詞條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 3432 天
最近有個詞火了,叫 "厭蠢症"。
起因是一個叫 " 打工仔小張 " 的視頻博主,在抖音上拍了一系列 " 如何如何 " 視頻。
比如,如何坐高鐵、如何坐地鐵并換乘不同線路、如何去醫院挂号看病、如何一個人吃海底撈等等。
每條視頻的講解都事無巨細,就像一位網友的評價:" 如果需要的話,我想進門先邁哪隻腳這種小事,她都會給你整的明明白白。"
這一系列的科普視頻發出後,突然在網上大火,小張也一夜爆紅,抖音漲了将近 300 萬粉。
但視頻火了之後,網上卻出現了一些不友好的聲音:
怎麽會有人不會坐飛機啊?我厭蠢症犯了。
不會坐高鐵,中國孩子什麽時候變得這麽蠢了?
這些都要人教嗎?真的有人沒有坐過高鐵沒喝過咖啡沒乘過飛機嗎?
" 厭蠢症 ",簡單來說,就是看不得别人犯蠢。
在犯這個症的人眼裏,坐飛機、坐高鐵、喝星巴克……都是無人不知的基本常識,如果有人連這些基本操作都不會,就真的是蠢到讓人無法容忍。
本質上來說,這部分人是在爲自己莫名其妙的優越感和極低的包容性自圓其說。他們顯擺自己比别人聰明,殊不知自己才是真的愚蠢。
很多人的優越感,其實都是無知導緻的自以爲是。
你坐過飛機,就覺得自己很優越;你喝過星巴克的咖啡,就覺得自己高人一等。
這其實是你的無知固化了你的傲慢,而你認知膚淺卻不自知。
你并不知道,中國有 14 億人,但據官方統計:
直到 2020 年,全國仍然有超過 10 億人沒坐過飛機;
到 2022 年底,全國也隻有 53 個城市通了地鐵;
在星巴克的 6000 多家中國門店中,超過 1000 家都在上海。
《鄉土中國》裏有這樣一個觀點:
鄉下孩子在教室裏認字認不過教授們的孩子,和教授們的孩子在田野裏捉螞蚱捉不過鄉下孩子,在意義上是相同的。
按這種思路,城裏人口中的 " 我厭蠢症犯了,居然還有人不會坐地鐵。" 用農民的話來說,就是 " 我厭蠢症犯了,還有人不知道什麽時候收麥子。"
人生就好比一個以自我爲中心的圓,見識得越多,圓撐得越大,你所接觸的未知就越多,就越發自己的渺小。
反之,那些知道得越少的人,往往越是容易自以爲是。
" 厭蠢症 " 本不是病,卻暴露了某些人傲慢的通病。
劇作家布萊希特的《三角錢歌劇》中,有這樣一個細節:
一個人問另一個人:是搶銀行難,還是建一座銀行難?
答:當然是搶銀行。
提問者:錯了。搶銀行其實很 " 簡單 ",持槍械進去、威脅櫃員、拿到鈔票、揚長而去。
但建一座銀行,你需要建立貨币制度,讓人們知道貨币能夠用來買賣;你還需要建立借貸關系,讓人們懂得什麽是借和貸;接着還要建立風險社會,讓人們信賴風險保障體系,從而選擇把錢存入銀行;另外,還要确立資金投資盈利的方式,讓人知曉存錢進銀行有利可圖……
這一大串複雜的專有名詞告訴我們:
看似簡單的現代城市生活,實則背後都有一個非常繁複的規則,你習以爲常的任何一個生活舉動背後,都有一個或高或低的門檻。
打工人小張正在做的,就相當于一個教大家 " 建銀行 " 的工作,幫助那些從未接觸過 " 銀行 " 的人,都能順利跨過門檻。
而事實證明,她的科普真的很有必要,視頻的播放量就是證據。
很多人在評論中表示:自己非常需要這樣的科普。
一般來說,關于知道(認知)有四個境界,剛好可以對應 ISPE 知識管理指南中的四象限圖:
" 厭蠢症 " 患者多處于第三象限的狀态: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他們以爲自己什麽都知道,實則隻是坐井觀天,無知又自滿。
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狀态,因爲一個不小心,就有可能将自己置于險境而不自知。
還記得去年夏天的彭州山洪嗎?
一個天氣晴朗的周末,彭州龍門山鎮龍漕溝聚集了不少前來避暑的遊客。
他們攜家帶口在山溝裏安營紮寨,野營野餐,玩得不亦樂乎,卻刻意忽視了附近 " 山洪多發,禁止下河 " 警示語。
直到空中下起零星小雨,附近村民大聲驅趕 " 山洪來啦,趕緊走,趕緊走 ",也極少有人在意。
因爲在大家的認知裏,隻有特大暴雨才會引發山洪,這點零星小雨是不可能帶來山洪的。
最後的結局大家也知道了,本次山洪造成 7 人死亡,8 人受傷。
《三體》中有一句話:
弱小和無知不是文明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深以爲然。
不知道大家是否看過一個新聞:湖南某房産企業董事長遊某,當地的名人,之前經常上電視,他在正當壯年之時,突然離世了。
而這場悲劇,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據說遊某離世的當月,某天淩晨他身體不适,連夜趕往醫院。
檢查報告單顯示 " 窦性心律、心肌缺血、異常心電圖 "。
醫生建議他馬上住院治療。并告知:不住院的話,随時都有猝死的風險。
然而,自诩身體素質過硬的他,卻對醫生的話不以爲意,甚至有些惱火。
他斷然拒絕了醫生的要求,也不顧醫生再三警告,堅決不住院。
無奈,醫生隻好讓他在拒絕住院的意見書上簽了字。
第二天,他發了一條朋友圈,對醫院和醫生的做法,十分不屑:
醫院還是不進好,一進就說要馬上住院,MMD,吓我,說不住院随時猝死,還要我簽拒絕住院聲明!我 TMD 廈門大學畢業的,老子錢還沒花完!事還沒做完!女兒還小,老婆還年輕,老天爺不收的!
結果就在 5 天後,很多人在朋友圈發了關于他的噩耗,因爲突發疾病,他不幸離世。
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
這世上從來沒有全知全能的人,把自己放得太高的人,往往跌得最慘。
因爲你滿滿的優越感裏,實則藏着的是你滿滿的無知。
知乎上有人問:爲什麽我書讀得越多,越看不起周圍的人?
答主 @張佳玮提到自己的真實心路曆程:
我小學二年級就能讀《楊家将》、《說唐》這類評書,三年級的暑假,在外婆家讀《射雕英雄傳》。我外婆字認得不大齊,隻看過《射雕英雄傳》電視劇,我外公——一個家藏線裝本《紅樓夢》的老讀書人——就跟我說:這孩子有出息,你看看你外婆!
我那時也覺得,自己比外婆能耐多了:小小年紀,就比外婆認識更多字!看更多書!!
年紀稍長,我發現我會的也就是讀那幾本書,也許會寫寫字,會點外語什麽的。但我外婆會攤面餅、豎葡萄架、砌牆、做雞籠子、編藤椅、做扇子、唱越劇、通煤爐、修理棕棚床。這些我什麽都不會!然後我至今很羞愧。
後來上大學的時候,張佳玮也不太跟舍友一起活動。舍友打遊戲,他看書。
但他卻從來沒有因此滋生出一種讀書人的傲慢感,因爲舍友的遊戲确實打得好。
有個舍友,精研最終幻想 1 到 9 代,能畫出每一代的世界大地圖。
張佳玮對此佩服得五體投地,因爲他做不來。
我想說的是,每個人自有他的長處,你沒見過,并不代表它不存在。
同樣的,你自以爲的 " 常識 ",在别人眼裏也不一定如此。
有人一出生就在一線城市穿梭,也有人一生都在農村奔波。
你自以爲是的優越感,隻不過是比别人幸運一些,生在了羅馬而已。
要知道,你所看到的,并不是世界的全貌。
真正見過世面的人,從來都不是隻往上看,而是上下兼容,能夠去了解、積累和丈量更廣闊的天地。
他們既能看到宇宙的浩瀚,也能感悟人間的疾苦。
成長必備
你去年立下的學習目标完成了嗎?
是不是還停留在書的第一頁呢?
我知道你忙,沒時間學習,
但畢竟成長不能落下。
《精讀君通識詞典》每天發布 1 個概念,
每天花 10 分鍾,就能讀完。
如果你工作太忙,沒空仔細讀完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