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記不清這是《瞬息全宇宙》第多少次 " 橫掃 " 了,
在剛剛結束的第 95 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這部電影第 N 次成爲最大赢家。
以下爲舊文新發一部好電影值得被安利兩次。
處理不完的家庭瑣事 ↓
不省心的女兒 ↓
以及一個正在籌謀離婚的丈夫 ↓
任誰看,都會覺得這是一個中年女性一事無成的人生,但如果我告訴你,幾個小時之後,她将成爲拯救全宇宙的超級英雄,你敢相信嗎?
沒錯,北美爆款、讓六十歲的楊紫瓊事業更上一層樓的《媽的多重宇宙》(又名《瞬息全宇宙》)千呼萬喚終上線,
一部賺足觀衆眼淚的 " 爽片 ",究竟是什麽樣子的?
電影分爲三個篇章,我們一個一個來看。
Part1:萬事萬物
她 55 歲的美國華裔移民伊芙琳(楊紫瓊 飾演),一家快倒閉的洗衣店的老闆娘、一個叛逆期少女的媽、一名中年男性的妻子、一個怪老頭的女兒,也是這個移民家庭的主心骨。
平平無奇的一天,她來稅務局處理洗衣店的稅務問題,如果不出意外,伊芙琳大概會度過一個很普通甚至有點糟糕的一天——
古闆冷漠的稅務工作人員、派不上任何用處的丈夫,回家還得面對那個自己不想承認的女兒的女朋友。
但就在沉默的電梯間裏,丈夫韋蒙忽然像變了一個人,他給伊芙琳帶上了藍牙耳機,手機下載了一套程序,
短短幾秒裏,程序已經讀取了一遍伊芙琳的人生,
普通到有點無聊:
出生在廣州的一個尋常家庭,年輕時和戀人離家出走來到美國,開了一間小小的洗衣店,生下女兒、操持大小家務,與日俱老的同時也逐漸喪失了對生活的耐心,變得粗糙、唠叨、保守,像千千萬萬的 " 母親 " 中的一名。
然而,這隻是平行宇宙之一的伊芙琳。
在其他宇宙中,有的 " 伊芙琳 " 沒有離家出走,而是拜師學了功夫,進軍電影界成了大明星,我願稱之爲伊芙琳(楊紫瓊版);
有的伊芙琳小時候摔倒傷了眼睛,隻能苦練戲劇,成爲了京劇藝術家;
有的伊芙琳沒有結婚生女,成爲了優秀的廚師 ....
每做出一個選擇,伊芙琳的人生就會分裂出一個平行宇宙。
這裏重點介紹一下阿爾法伊芙琳,這版伊芙琳是位女科學家,她證明了其他宇宙的存在,還找到了跳躍到其他宇宙的方法:
而現在出現在伊芙琳面前的,就是意識穿越過來的阿爾法韋蒙。
他來這裏是求救的,正常情況下,一個人的身體隻能承受短暫穿越到其他宇宙,大腦過載就會死亡。
但阿爾法宇宙中有一個人,天資出衆,能夠超越自己的身體極限,她的頭腦分裂成了無數個碎片,可以在平行宇宙中任意穿梭,掌握着無限的知識和所有不同的技能,但正因爲她見識了太多世界,也喪失了道德感和對真理的信仰。
這個人還在造一個可以吞噬所有物質的東西,阿爾法宇宙的人感受到了生存危機,隻能在不同的宇宙中尋找 " 救世主 ",
在韋蒙找到這版伊芙琳之前,已經有一千個伊芙琳死在這個人手裏。
比超強反派想殺你更驚悚的是什麽?
那就是這個超強反派是你的女兒。
沒錯,韋蒙口中的 " 大惡魔 " 就是阿爾法宇宙中的女兒 Joy。
淺淺展示一下這姐的魔法超能力 ↓
誰能想到,有能力毀滅宇宙的大魔王也是 " 雞娃 " 受害者。
阿爾法宇宙中的人想用伊芙琳打敗 Joy,但伊芙琳無法對自己的女兒下手,她隻有一條路可以選擇,那就是跟 Joy 一樣,通過頭腦分裂來變成第二個 " 大魔王 "。
這就來到了Part2:所有地點。
當掌握了宇宙穿梭技能的伊芙琳宣戰的時候,Joy 卻表示自己不想跟她打。
爲什麽?
其實這并不難猜。
前面提到過,Joy 喪失了道德感和對真理的信仰,那麽請問,這樣的人是 " 惡 " 人嗎?
并不,在 Joy 的世界裏,沒有 " 善惡 "、沒有偉大和渺小、沒有成功和失敗,她不愛什麽人,也不恨什麽人,當所有标準都失去意義的時候,那二元對立的世界觀自然也就不複存在。
那個吞噬所有物質的東西不是黑洞,隻是一枚貝果,也是笃定生命無意義的 Joy 給自己打造的 " 墳墓 "。
伊芙琳,正是她選中的陪自己走向毀滅、或者說是 " 解放 " 的人。
這裏有一個女主瞳孔變黑的過程,也代指伊芙琳正在被女兒的想法 " 同化 "。
不同宇宙中的伊芙琳也紛紛開始跳出日常生活的框架,放飛自我。
離婚是吧?離!
洗衣店是吧?砸!
如果是你見識了形形色色的宇宙,體驗了你生命的每一種可能,你還會對當下的生活抱有熱愛嗎?
最天馬行空的,在一個不适合生命形成的宇宙,伊芙琳和 Joy 是兩塊石頭。
就在伊芙琳也被吸引着一步步靠近 " 貝果 " 的時候,她聽見了韋蒙的聲音。
這個看起來一事無成的、沒用的男人,他跟稅務局工作人員進行了溝通,試圖修複伊芙琳搞砸的現實生活。
此刻在女打星版本的平行宇宙中,總裁版的韋蒙告訴伊芙琳自己的生存之道:
總是看到事情好的一面,不是因爲天真,而是出于必要和需要,善良不等于軟弱,迷茫、不知道該如何抉擇的時候不妨先保持善良。
哪怕是最平庸的一生,也會有很多閃光的時刻:
洗衣店開張時那天的陽光、夫妻生活的甜蜜溫馨,還有一個簡單的擁抱。
這時候的伊芙琳重燃了對生活的希望,并開始學着用丈夫的方式解決問題,在失序、混亂、沒有規則的世界中,也一定有什麽東西是值得被愛的。
這裏有個小細節,重新找回生命意義的伊芙琳和女兒的終極對抗中,Joy 做出的姿勢是防禦,而伊芙琳的姿勢是張開懷抱,
這對一直在打鬥的母女終于有了一場真正意義上的 " 對話 ":
無敵大魔王 Joy 也有自己的恐懼,那就是當伊芙琳有無數種更好的人生可以選擇的時候,她憑什麽選擇留在這裏,成爲自己的母親?
這不是什麽腦洞大開的奇幻設定,這是現實生活中每天都在上演的劇情,一個女性選擇成爲母親的同時,往往意味着放棄了自己的其他可能。
" 長大 ",就是你感受到自己作爲生命個體在喪失可能性的過程,而沒有什麽比 " 成爲母親 " 能更快逼着人成長。
不是每一個女兒都用勇氣問出這個問題,因爲這個答案關系到自己存在的意義——
你給這個賦予你生命的人帶去的,究竟是歡欣更多,還是痛苦更多?
最終,伊芙琳把女兒從 " 貝果 " 裏拉了出來。
Part3:一瞬之間
還是平平無奇的一天,這次開車帶伊芙琳一家人來到稅務局的是 Joy 的女朋友,
洗衣店順利通過了工作人員的審核,
生活仍舊按照原來的軌道行進,隻是一切都變得更好了一點。
而至于伊芙琳在一瞬之間的走神,你永遠不知道她是真的走神,還是穿梭到了下一個宇宙。
電影終。
很多人的觀後感裏都有 " 哭 " 這個字眼,不管是前段時間很火的《青春變形記》,還是《媽的多重宇宙》,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把鏡頭對準有着移民背景的東亞母女。
《媽的多重宇宙》中開頭的戲份,就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場景——
伊芙琳桌子上擺着密密麻麻的賬單,她腦子裏要同時計算好幾件事,家裏老人的面條要煮幾分鍾、天花闆的水漬、要熨燙的桌布,
韋蒙手裏拿着離婚協議書,都插不進話跟她提一嘴。
伊芙琳沒有勇氣在長輩面前坦言女兒是同性戀,比起 " 保守 "" 古闆 " 這樣的理由來,更多是因爲在她的意識中,目前看似安穩的生活是在她的勞心勞力下得以小心維持的,這種 " 安穩 " 随時有崩塌的可能,任何一個小的風險因子都有可能引發整個生活系統的崩潰。
" 我的女兒是同性戀 " 就被歸類在這樣的風險之中。
《青春變形記》中也有類似的情節,小美的母親非常愛小美,但她不允許小美的生活發生任何不在她控制範圍内之内的事,
小美有了性啓蒙,在筆記本上畫下了帥氣的便利店男生,媽媽如臨大敵,開車到便利店裏警告對方不要再靠近自己的女兒。
這樣的窒息感,相信很多人都感同身受。
媽媽們爲什麽會變成這樣?
這個問題隻有一個答案,那就是她們正是以這樣的方式長大的,她們隻會這一種做 " 母親 " 的方式。
《媽的多重宇宙》中就有伊芙琳向掌控她大半生的父親做出自我宣言的情節:
兩部電影表面上講的是女兒和母親之間的對抗,内裏其實是母親們和自己的和解。
(《青春變形記》中女兒和媽媽年輕時的對話)
《媽的多重宇宙》的結尾很溫馨,伊芙琳閱遍千帆,還是選擇成爲這個最 " 失敗 " 的伊芙琳,跟家人們待在一起,這是觀衆喜聞樂見的大團圓結局。
但生活處處有大團圓嗎?
也許,另一個平行宇宙的伊芙琳厭倦了妻子、母親這些身份,厭倦了和解,也厭倦了所謂 " 愛 ",而是選擇了"Just be a rock",
這塊石頭仍然屹立在那個沒有生命的宇宙中,并且,永遠在那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