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犀牛娛樂,作者|胖部,編輯|樸芳
最近在 B 站上,有兩段劇情被頻頻剪在一起供用戶食用。
一段是《一路朝陽》裏地産商大叔的下頭時刻:天天嘴上說要給對方一套房,過年的時候因爲女兒一句話臨時告訴李慕嘉不去她家過年,在李慕嘉發脾氣時掉頭走人……
另一段是《裝腔啓示錄》裏,面對大佬交往年輕女孩的 " 燒倉房 " 言論,女主内心的破防語錄:" 一方面覺得人家無用,一方面又非常喜歡帶她們去感受不一樣的風景,看更好的世界……再一腳踢開,等着她們絕望、崩潰,因爲不同的女孩、不同的崩潰,這是不同的風景。"
一邊是很多人對李慕嘉的 " 戀愛腦 " 恨鐵不成鋼,一邊是對唐影的 " 人間清醒 " 拍手叫好,但不管是那種情境,觀衆都真情實感地 " 上頭 " 了,也讓劇集的話題度節節攀升。
都市劇,正在 " 後暑期檔 " 綻放光彩。
《一路朝陽》和《裝腔啓示錄》,在 8 月下旬已進入大衆視野,尤其是前者前期頗有破圈迹象;後者雖然受排播拖累熱度有點上不去,但豆瓣 8.2 分的表現,還是說明已經有了一個穩定的收視基本盤。
加上近期也比較有讨論度的《驕陽伴我》,都市劇的表現值得關注。但受限于這樣那樣的問題,這些劇仍徘徊在出圈邊緣。
這似乎是國産都市劇的共同問題,産量不少、體量不小,不少還有高價值 IP 打底,但播出之後的卻總會離爆款出圈差一截。結合近期的幾部劇,或許可以理解這種 " 都市劇魔咒 " 是如何形成的。
電視劇爆款制造機的新出口
都市劇難爆,如今已經是常态。如果說古偶、甜寵難爆是因爲生産過剩、同質化嚴重,伴随着電視劇誕生就出現的都市劇,就更是創新的老大難。
無論歐美還是内地,早期電視受衆都以城市居民爲主,而他們會希望看到接近自己生活體驗的内容,内地就出現了《渴望》《編輯部的故事》等一批 " 海馬工作室 " 的超級爆款,以及從《便衣警察》開始火爆二十多年的海岩劇。
而此後伴随着城市化進程和觀衆認知的變遷,不同的時代開始出現不同的熱門内容。比如 2006-2010 年,大衆關于 " 拜金 " 的争論不休催生了《奮鬥》《蝸居》等作品;同期的都市家庭劇如《媳婦的美好時代》《雙面膠》《咱們結婚吧》等,則是城市化的又一流行話題。
在這種流變中,都市劇的概念始終是比較寬泛的,隻要是表現都市群體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内容,職場劇、情感劇、家庭劇甚至近期的現實題材劇,都可以納入其中,面向受衆開刀問診。
最新一輪的都市劇爆款潮開始于 2019 年之後。在大環境影響下,都市受衆在内卷中逐漸放緩腳步,開始探讨 " 我 " 而不是家庭或事業話題。
于是,有了探讨原生家庭的《都挺好》、女性話題的《三十而已》等。
《三十而已》
女性厭惡規訓和男性凝視,社畜則受夠了職場 PUA 和畫餅,前者在《愛情而已》《去有風的地方》裏踹開世俗紛擾一晌偷歡,後者則沉湎于《警察榮譽》歎一聲誰的生活不是一地雞毛。
空洞的營造焦慮或撒糖不好使了,當代都市人想給自己的 " 堵 " 找一份共鳴,也求一個答案。
所以今年以來, " 社畜劇 " 已經在爆款邊緣反複橫跳。《去有風的地方》用逃離講述了一個當代烏托邦的故事;《愛情而已》裏的梁友安有愛情做解藥,最後擁有了自己的事業;《平凡之路》的職場線也頗受好評,可惜後期在家庭線的沖擊下有點偏弱。
到了近期,《一路朝陽》《裝腔啓示錄》和《驕陽伴我》,講述的都是都市人在工作和生活上的焦頭爛額。以其中評分最高的的《裝腔啓示錄》爲例,勝在戳破了律師、投行精英等高端白領的假面,用一句句 " 人間清醒 " 的顱内小劇場觀察,勾起都市人的共鳴。
但最後的結局會不會給觀衆一個 " 答案 "?拭目以待。因爲對于打工人們,當下最難的甚至不是職場 PUA、996 本身,而是這種堅持最後是否歸于無價值,以及因此對未來産生的迷茫。
工作室裏的編劇,與上夠了 X 班的觀衆
後暑期檔這幾部熱點内容,能夠激活讨論熱度,必然是觸發了一些話題熱點。而這一輪的話題重點,都在于人物本身的出彩。
《一路朝陽》裏的李慕嘉在前期是非常閃光的,學曆平平卻靠着自己在紅圈律所闖出了名堂,稚嫩卻鋒芒畢露;而吳劍秋的角色塑造也非常成功,這個 " 飒 " 女主沒有以往大女主的毛病,對老公一句 " 老娘混到今天就是爲了不受這份氣 ",那叫一個爽。
而《裝腔啓示錄》許子诠和唐影的極限拉扯,則是都市男女在當下真實的情感處境,愛,愛不起;不愛,卻放不下。職場上唯唯諾諾,小劇場重拳出擊,哪怕 " 人間清醒 ",卻總要爲稻粱謀。
《驕陽伴我》中的白百何靠着演技撐起了簡冰的崩潰到治愈,坐在馬桶上對着盛陽點歌的一段,也獲得了不少肯定;包括家庭戲,當網友發現簡冰這個前夫如果在現實中已經算得上理想伴侶,尤其是對比盛陽父親,成爲一種共性的 " 悲哀 "。
不難發現,都市劇擅長誘發共鳴這一點,在三部劇中很能體現。而前文所說的答案,在吳劍秋們身上也能看到解法:以大衆能共情的困境帶動共鳴,以爽文結尾成功造夢。
好或壞的都市劇,就在于能在 " 困境 " 和 " 爽文 " 這個要點上填充什麽内容。而近期幾部劇的問題,有些情況是因爲内容沉浸感不足,觀衆醒早了,影響了最後的造夢。
《一路朝陽》職場線其實可圈可點,但是情感線極大影響了現實感的沉浸;《裝腔啓示錄》整體完成度不錯,但一些職場情節,包括上司非要在葬禮上接甲方電話會議,确實是誇張整活的名場面,但未免破壞了原本的職場氛圍。
《驕陽伴我》一方面是有台劇底子,兩種創作語境差異會造成一些情節顯得奇怪,比如廣告客戶坐在簡冰不遠處大談 " 女導演拍得好嗎 ",雖然有話題但表現方式很 " 台 "。
另一方面,職場話題夠但細節不夠,盛陽的組長讓他買咖啡不給錢、搶下屬創意,類似例子肯定不少,但現實中這個啞巴虧不會喂得如此粗糙,而這會難免會影響觀衆的沉浸感。
很多問題算是近年來都市劇的通病,話題先行、劇情爲話題服務,編劇遇事不決可問熱搜,但在劇情融合上沒那麽貼切;同時,職場戲更是國劇的老大難,近些年雖然有不少進步,今年這些熱點内容明顯是做過功課的,但除了職業的常見知識,一些上班族的通識卻會有不足。
這些是編劇走訪或短期體驗很難獲得的,所以即使制作上進階," 上夠了 X 班 " 的觀衆還是會在這些劇情中吃到 " 砂粒 "。更别說近期暴露出編劇被換的問題,一些現實度高的内容,或許還要給被認爲 " 更有市場 " 的内容讓路。
而在成績上,這些有爆款相的内容,也基本沒能跨過那條線。如《驕陽伴我》首日平均收視 1.47,但開播 7 天收視率降到 1 左右;騰訊視頻和愛奇藝的網播數據,近日也出現了滑落。離點燃觀衆情緒差了一線,這些熱門劇隻能 " 如爆 " 收場。
在當前内容升級的背景下,這種劇作上的短闆依然還在等答案。至少可喜的是,能看到行業有意識地在調整相關問題、并做更多前期功課。在這種情況下,爆款的幾率還是會有所升高。
後續的待播都市劇不在少數,比如騰訊視頻的《好事成雙》《玫瑰故事》《她和她的群島》、愛奇藝的《老家夥》《我是刑警》、優酷的《鳴龍少年》《要久久愛》以及芒果 TV 的《以愛爲營》等,不乏頭部制作。
而對于視頻平台來說,都市劇一方面更容易制造話題,另一方面也成爲更好地打通電視端的利器,近期這幾部熱點劇都是台網劇。這筆生意,依然會堅持做下去。